本文转自:人民网-贵州频道
“以前的圈舍是木架结构的,又破又危险,雨天怕塌,夏天味道重。现在换成砖混结构,整洁又安全,牲畜住得安稳,我们心里也踏实。”站在自家刚刚改造完工的畜禽圈舍前,贵州省习水县桑木镇银厂村的王月成脸上洋溢着舒心的笑容。
![]()
桑木镇土河村农户项良奎圈舍改造前后对比。
此前,习水各乡镇(街道)部分农户畜禽圈舍布局比较杂乱,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也与和美乡村格格不入。
如何让“里子”和“面子”一起美起来?
今年7月以来,习水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289.1万元,专项用于人居环境整治,支持农村散养户进行畜禽圈舍改造。项目覆盖全县600户低收入脱贫户和防贫监测对象,确保每一笔帮扶资金都用在实处。
![]()
桑木镇银厂村农户王月成圈舍改造前后对比,木质结构主体到红砖砌成的主体。
桑木镇土河村农户项良奎圈舍改造前后对比。
为激发农户参与积极性,项目采用“以奖代补”方式,明确每类改造奖补不超过6000元。在改造过程中,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充分考虑农户的实际养殖需求和场地条件,进行畜禽圈舍新建、拆除重建或修缮,按需配套新建化粪池、粪污储存罐等环保设施。
“政府不光给补贴,还派技术员上门指导,从圈舍朝向、通风设计到粪污处理,都替我们考虑了。”民化镇顺龙村天堂坡组村民张从桃感慨,“政策越来越好,我们农户享受到的实惠也越来越多。”
截至目前,全县600户圈舍改造任务已完成548户,剩余工程也在有序推进。随着一个个老旧圈舍的“谢幕退场”,杂乱的养殖区变得整洁有序,畜禽粪便得到有效处理,村居环境明显改善,乡村“颜值”也在悄然提升。
![]()
民化镇顺龙村天堂坡组农户张从桃圈舍改造完毕。
圈舍“硬件”升级的同时,村民的“软件”素养也在同步提升。“通过参与改造,农户的卫生意识和养殖观念也在转变,主动学习防疫知识的人越来越多了,这种转变比硬件改善意义更深远。”桑木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黄源说。
从破旧木圈到稳固砖舍,改变的不仅是养殖条件,更是乡村发展的底气与群众的幸福感。一笔笔东西部协作资金的精准投入、一项项细致入微的政策,让群众在生活细节中感受到政策的温度,也成为东西部协作从“输血”到“造血”的生动诠释。(文/图 何小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