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丈夫借给初恋一万块钱她哭着闹离婚,知真相她后悔不已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也是一个暖心的故事。本故事的主人翁叫于庆坤,是一位老知青,他曾在平度县插队落户当了六年民办教师,1974年秋后被推荐为工农兵大学生回青岛读书。在平度插队落户期间,他爱上大队赤脚医生张玉珍,后来因为父母反对,两个人没能走在一起,张玉珍成了于庆坤的初恋。
最近,于庆坤因为给了张玉珍一万块钱,他爱人不依不饶,非要跟他离婚。当得知那一万块钱不是给张玉珍的,是借给她救急用的,于庆坤的爱人知道真相后很不好意思,她又取了一万现金,亲手送到了张玉珍的手里。
有关于庆坤和张玉珍的情感生活故事,还要从于庆坤到平度县农村插队落户当知青说起。
于庆坤老师说,时间虽然过去了五十多年,至今他还清楚地记得,他是1968年12月下旬的一天上午,和同学们一起乘坐汽车来到距离青岛二百多里路远的平度县,他们十名青岛知青被分派在崔家庄七队插队落户,大家临时分散开借住在老乡家中。
![]()
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于庆坤借住在了社员张明礼家,和张明礼大叔家的大小子张德亮住在了他家的厢房里。张明礼大叔一家四口人,儿子张德亮是老大,张德亮有个妹妹叫张玉珍。张玉珍当年十五岁,小学毕业没读初中,一直在家帮着她母亲做家务。张大叔一家都很善良,对于庆坤特别关爱,于庆坤发自内心地感激张大叔一家人。
直到第二年麦收后,队里才给知青们盖了新房,成立了知青点,于庆坤是高中生,平时劳动积极表现好,也数他的年龄大,孙队长就让于庆坤担任了知青小组的组长。于庆坤虽然不在张大叔家借住了,张婶每次摊了煎饼,都会让张玉珍给于庆坤送到知青点,她知道于庆坤愿吃煎饼。
1969年秋天,崔家庄小学需要增加一名民办教师,孙队长就推荐于庆坤到学校当了民办教师。崔家庄小学就在张明礼大叔家的胡同南头,有时张婶做了啥好吃的,就让张玉珍把于庆坤叫到家里来吃饭。于庆坤感激张大叔一家的同时,每次回青岛,他都会想着给张大叔家带一些城里的稀罕东西,他和张大叔一家的关系越来越好。
第二年冬季,县卫生部门举办农村赤脚医生(村医)培训班,每个大队派两名有文化的年轻人去县里参加培训学习。起初大队书记打算安排青岛来的知青去县里学习培训,可又担心农村留不住城里的知青,就改变了主意,决定抽调两名本大队的青年去县里参加学习培训。张玉珍虽然只有小学文化,她还是第一个报了名,她说于庆坤哥哥教她学了初中的语文课程,她基本算是初中文化水平了。就这样,张玉珍和大队会计家的二小子崔明去县里参加了学习培训。
培训结束后,崔家庄大队成立了卫生室,张玉珍和崔明就成了村里的赤脚医生,但照样参加生产劳动。为了提高张玉珍的医疗水平,于庆坤回青岛探亲时,专门给她买了相关农村医疗卫生知识方面的书籍,还买了字典和词典。
农闲时节,张玉珍就到知青点找于庆坤,让他教自己学习初中课程,医疗知识手册中有不明白的问题也求助于庆坤,于庆坤总是耐心讲解,直到张玉珍明白为止。后来张玉珍跟着村里的一位老人学会了针灸,为村里的社员群众解除了不少病痛。
一晃就到了1974年春天,张玉珍也从一个十五岁的女孩子长成了二十一岁的大姑娘,她真的应了那句“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的老话,张玉珍越张越漂亮,村里好几个小伙子都托媒人去她家提亲。张玉珍却都婉言拒绝,她说不想这么早订婚,其实她心里早就喜欢上了于庆坤。她经常帮于庆坤洗衣服,还给于庆坤做了一双布鞋,纳了两双鞋垫。
当时知青招工已成大趋势,于庆坤也有两次招工进城的机会,可他却选择了放弃,理由是他很喜欢民办教师这个职业,其实他也是舍不得离开张玉珍。可于庆坤的父母坚决反对他和农村姑娘结婚,还说只要敢跟农村姑娘结婚,就再也不让他进家门。
心里非常喜欢张玉珍,却又不想让父母伤心难过,于庆坤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因为张玉珍经常和于庆坤在一起,村里人都知道她跟于庆坤谈恋爱了,甚至有人还传闲话,说她怀了于庆坤的孩子。对于这样的风言风语,于庆坤心里很难受,他不想让别人伤害张玉珍,他想跟她结婚。
1974年秋后,就在于庆坤准备跟张玉珍领取结婚证时,崔家庄大队突然得到了一个推荐上大学的名额,那时还没离开崔家庄大队的青岛知青就于庆坤一人是高中生,大队书记想让他去县里参加文化课考试。当时于庆坤心里也很纠结,张玉珍就鼓励他去县里考试,她说上大学的机会不是天天有,错过了就会后悔。
在张玉珍的劝说下,于庆坤到县里参加了考试,并顺利通过了文化课考试和政审,他成了崔家庄大队唯一一名工农兵大学生。离开崔家庄的前一天,于庆坤去了张大叔家,把自己剩余的口粮和用不着的生活用品都送给了张大叔家,还说大学毕业后就跟玉珍妹妹结婚。
分别那天,张玉珍没来知青点送他,张大叔一个人来到了知青点,塞给他十块钱,说他考上了大学,略表心意。
![]()
图片来自网络
于庆坤带着不舍和留恋,带着乡亲们的祝福回到了青岛,成了青岛医学院的一名工农兵大学生。
那年春节前,还没招工回城的薛忠林回青岛探亲过春节,崔家庄的张大叔托薛忠林给于庆坤捎来了三十八块钱,那是年末队里分红的红利,是张大叔替他代领的。张大叔还让薛忠林捎来了口信,说张玉珍已经跟崔明订婚了,让于庆坤忘了张玉珍。那时崔明已经不在村里当赤脚医生了,一年前他就当了崔家庄大队的拖拉机驾驶员。
这个消息虽然让于庆坤心里很难受,可他理解张大叔一家人的一片苦心,这可都是为了他于庆坤好,人家不想扯他的后腿。
大学毕业后,于庆坤当了一名内科医生,参加工作不到一年,他就跟医院的一名财务人员结为夫妻,有了一个幸福的家。
之后的日子里,于庆坤常常会想起张玉珍,每当想起她,他心里就很难受,总觉得自己对不起这个淳朴善良有恩于他的小妹妹。
退休后,于庆坤返聘到社区医院工作,算是社区医院的内科专家,因为他没退休前就是医院的内科主任医师。
直到2023年春天,于庆坤才算彻底退休,过上了悠闲自在的退休生活。
世界真得很小,2025年10月21日上午,在健身房出来的于庆坤正准备回家,突然遇到了多年未见面的张玉珍。看着头发花白、满脸沧桑的张玉珍,于庆坤心里很难受。简单交谈后,于庆坤得知张玉珍和她的男人多年前就来青岛打工了,崔明驾驶小型货车给人家送货违章变道,导致对方车辆撞在了他驾驶室左侧,两车受损倒是不算严重,可崔明伤得不轻,躺在了医院里。崔明驾驶的车辆只有交强险,超额的医疗费和车辆维修费都要由崔明承担。
因为医院要求缴住院押金,张玉珍手头没钱,她正不知如何是好。于庆坤赶紧加上张玉珍的微信,通过微信转账转给了张玉珍一万块钱。
于庆坤回到家,把遇到张玉珍的经过如实告诉了他爱人,他爱人一听张玉珍的名字,立马醋意大发,说他私会初恋,这是要死灰复燃,重续旧情。还说不去把那一万块钱要回来,就跟他离婚。于庆坤知道自己的爱人是个爱吃错的人,他没有跟她较真,躲到书房喝茶去了。
于庆坤的爱人又追到书房,问他是不是早就和初恋有联系,是不是经常给她钱花。于庆坤说好多年没跟她联系了,今天偶遇,她遇到了难处,才加了微信转给她一万块钱,这钱不是给她的,是借给她救急用的。
第二天吃过早饭,于庆坤和他爱人买了水果和营养品,一起到医院看望张玉珍的男人。来到病房,只见张玉珍的男人躺在病床上,腿上打着夹板,头上缠着纱布,两眼都肿成了一条缝。张玉珍上前就给于庆坤的爱人鞠了一躬,很感激地说:“昨天多亏了庆坤哥借给我一万块钱,不然的话,我男人都住不上院。我儿子和儿媳都在广州打工,我还没告诉他俩,怕他俩担心,我家的钱存的是定期,存折放在平度老家了,等我儿子回来了,我就回去把钱取出来还给你们……”
听了张玉珍的话,看看躺在病床上的崔明,再看看张玉珍布满皱纹的脸,于庆坤的爱人心里很难受也很不好意思,她赶忙说:“妹子,钱不够就吱声,我这还有。”“够了嫂子,谢谢你!等我儿子回来,我就回家取钱。”张玉珍很感动地说。
那天下午,于庆坤的爱人一个人跑到储蓄所取出一万现金,到医院找到张玉珍,把一万块钱强行塞给张玉珍说:“妹子,这钱你拿着,好好给崔明兄弟养伤,有困难就吱声,我和你哥会尽力帮你的。”看张玉珍流泪了,于庆坤的爱人把张玉珍拥在怀里,泪水不由自主地流淌下来。
自那以后,于庆坤夫妻俩几乎天天往医院跑,给张玉珍夫妻俩送饭,给崔明送营养品,替换着让张玉珍休息,还从家里给张玉珍拿来了换洗的衣服。
11月6日,张玉珍的丈夫出院回平度老家养伤了,张玉珍取出了定期存款,专程回到青岛来给于庆坤还钱。于庆坤的爱人说啥也不要这两万块钱,她说这点钱也帮不上什么大忙,就给崔明兄弟买点营养品补养身子吧。以后两家就当亲戚走,不许再提还钱的事情。
讲述完自己的知青往事和最近发生的事情,于庆坤老师心里很感慨也很难受。张玉珍的儿子不成器,前几年在网上搞什么网络投资,一下子亏了几十万,张玉珍几乎拿出了家里全部的积蓄,替儿子还了欠款,还要帮儿子还房贷,儿子儿媳这几年打工挣的钱,刚把透支信用卡的钱还上。要是儿子成器,年过七旬的崔明也就不用给人家开车送货了。
昨天,于庆坤夫妻俩又回了一趟崔家庄,去看望了张玉珍的丈夫。崔明左腿粉碎性骨折,半年内能好利索就不错了,往后的日子,只能靠种责任田和那几百块钱的社保维持生活了。于庆坤夫妻俩很同情张玉珍两口子,也很想帮帮张玉珍,可张玉珍却说:“哥哥嫂子,我银行里还有存款呢,生活没有任何困难,谢谢你们!那两万块你们不收,我心里就很过意不去了,可不能再累赘你们了。”
![]()
图片来自网络
当年的恋情演变成了亲情,不光是张玉珍心里很温暖很感动,于庆坤心里也很温暖很感动,他感激他爱人的善良和理解,感激张玉珍的淳朴和纯真,还有当年那份炙热的感情。曾经的一切都已随风,唯有这份美好将永留心中。
作者:草根作家(感谢于老师真情讲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