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在直播间与大家见面……”两天前,唐尚珺的社交账号发布了最新一条视频。
原来,在发布这条视频前,也就是上周六,今年刚升上大二的唐尚珺与两位同校小伙伴悄悄开始第一次带货直播,“没有太多宣传,更像是随性而起的一次试水。”他语气轻松地回忆,“虽然品类不多,但每一件都是我们精挑细选过的。”
经历了16次高考的唐尚珺,在2024年以601分考入华南师范大学,与过去的自己告别。如今,他正尝试在校园与创业之间找到平衡点,开启他的新身份:直播创业者。
![]()
唐尚珺和两位创业小伙伴。唐尚珺社交账号截图
首播试水:
六七千人在线,超出预期
“其实直播这个想法一直都有,只是大一的时候还在适应专业课程和大学生活,就暂时搁置了。”唐尚珺坦言,经过一年的摸索,他逐渐适应了大学生活。在这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他决定将想法付诸实践。
另一个现实考量是:“我需要自己承担学费和生活费,如果能有些额外收入那肯定更好。”
就在最近校园举办的创业比赛上,他结识了两位志同道合的同校同学。三人一拍即合,从萌生想法到真正开播,只用了一两周时间。“我们也特意去研究了董宇辉等热门主播的直播间,学习他们的表达方式和节奏把控。”
上周六晚上,唐尚珺团队的第一场直播在学校众创空间悄悄开播。两个多小时的直播里,“我和一位伙伴负责出镜,另一位在后台把控流程。”
谈及首播数据,他略显腼腆:“流量比预想中要好,平均在线六七千人,销售情况也超出了伙伴们的预期。”
首播的选品很克制,只上线了红糖、芒果干、洗衣液等五个品类。“我们直播间的定位很清晰:一是解答学习相关的问题,二是推荐优质的农产品和生活用品。”
选择助农赛道,唐尚珺有着自己的考量。“我从农村出来,对农产品比较了解,什么样的红糖、芒果干算得上好品质,我心里有数。”在他看来,助农不仅是商业选择,更是一种情感联结,“这件事本身也很有意义。”
![]()
唐尚珺放假在老家帮忙务农。唐尚珺社交账号截图
对于本周六的第二场直播,他透露会新增一两个品类,“首播前我们买了二十多种样品,最终留下的不多。”他解释道,“好的选品确实不容易,不能急于求成。”
这段创业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选品之难:“有些产品线上看着评价很好,实际到手却发现包装、产地都与描述不符。”为了保证质量,他和伙伴们利用课余时间反复比对、试用。
直播结束后,唐尚珺和两位小伙伴开了首次复盘会,“直播间观众画像显示,60%左右是与我年龄相仿的,也有部分家长和学生。让人意外的是,销售最好的不是我们主推的红糖,反而是比较‘当季’的袜子。”他笑着说。
面对质疑:
带货不是坏事,但不能博眼球
面对新闻人物带货可能引发的争议,唐尚珺显得格外清醒。
“带货本身不是坏事,每个人都需要生活。”他客观分析,“但不能为了博眼球而刻意卖惨,这是底线。”
他说,自己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推荐商品。如果只是为了盈利什么货都接,那就本末倒置了。”
创业无疑让他本就忙碌的大学生活更加忙碌了。“现在每天都要抽时间和伙伴们在群里交流。”但他很快补充,“不过这种忙碌让人踏实,尤其是看到精心挑选的产品得到认可时,那种成就感很不错。”
目前团队维持三人规模,在他看来“短期内刚刚好”。直播频率则定为每周一次,安排在周末晚上,“毕竟学业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
唐尚珺社交账号截图
对于未来,唐尚珺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走一步看一步,慢慢摸索慢慢去做。”他说,唯一能确定的是,他会坚持严格的选品标准,并且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在直播间里与网友交流学习经验。
“有些网友会说自己小孩怎么样,英语怎么提分,物理怎么提分。”说到这个话题,他语气轻松起来,“这个可以跟大家聊一下,分享一下都没问题。”
这或许才是他们直播间最具特色的“明星产品”:一半卖货,一半分享学习经验。
夜幕降临,采访接近尾声。唐尚珺的第二场直播还在筹备中,“还有新品没最终确定,这次伙伴还会表演二胡。”
潮新闻记者 李沐子
(来源:钱江晚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