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花了两周时间,把西奥迪尼的《先发影响力》读完了。说实话,读之前我还以为这只是本 “升级版《影响力》”,结果越读越惊喜——原来我们平时说的 “说服别人”,其实搞错了重点!
![]()
以前我总觉得,只要把话说清楚、把道理讲明白,别人就会听我的。但这本书直接给我泼了盆 “冷水”——真正厉害的说服,根本不是 “说的时候发力”,而是 “说之前就铺垫好”。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下,这本书里那些让我拍大腿的干货,还有我自己的真实感受。
一、先聊聊这本书:为何它能让我熬夜读完?
可能有人没听过作者西奥迪尼,我先简单介绍下——他是心理学界的 “影响力教父”,之前那本《影响力》我读了两遍,里面 “互惠、承诺一致” 那些原则,到现在还能用在生活里。
这本《先发影响力》是他 2016 年出的新书(中文版 2017 年上的),比起《影响力》更侧重 “提前布局”。我当初翻开它,本来是想解决 “怎么跟客户沟通更顺畅” 的问题,结果越读越发现:不管是跟同事协作、跟家人沟通,甚至是跟陌生人打交道,这里面的方法都能用得上。
最让我着迷的是,书里没有空泛的理论,全是能落地的案例——小到销售人员怎么卖净水器,大到企业怎么做营销,看完就能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这种 “能直接用” 的感觉,比读任何干货文都爽。
二、3 个核心观点:原来我们之前的 “说服” 全错了!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停下来反思——原来我以前跟人沟通,全是 “本末倒置”。比如我总想着 “我要怎么把话说清楚”,却没意识到 “对方有没有准备好听” 才是关键。这三个核心观点,彻底改变了我的沟通逻辑:
1. 每个人都有 “心理开关”,打开它比说再多话都有用
西奥迪尼说:人做决策的时候,其实很容易被 “潜意识开关” 影响。就像你按一下电灯开关,灯就亮了;只要找到对方的 “心理开关”,轻轻一按,后面的说服会特别顺。
我印象最深的是书里说的“关联开关”——把你想传递的东西,和对方熟悉、喜欢的事物绑在一起。比如我之前帮发小推荐一款户外露营帐篷,一开始直接说 “这帐篷防水性多好,空间多大”,他没兴趣;后来我换了个说法:“你还记得上次咱们去山里露营,半夜下暴雨,帐篷漏雨差点冻感冒吗?这款帐篷的防水涂层,比咱们上次用的厚三倍,就算下大暴雨也不用担心漏雨”,结果他第二天就找我要了链接。
原来不是我的推荐没说服力,而是我没先打开对方的 “关联开关”——当他把帐篷和上次露营的糟糕经历绑在一起,自然就愿意多听几句了。
2. 注意力不是 “抓来的”,是 “引导来的”
我以前总觉得,想让别人听我的,就得大声说、反复说。但书里一句话点醒了我:“注意力是稀缺资源,你不引导,它就会跑到别的地方去。”
就像我之前在公司做项目汇报,一开始就说 “我们这个项目要花 50 万,分 3 个阶段做”,结果老板皱着眉问 “为什么要做?”——现在想起来,我就是没先引导注意力。
后来我学了书里的方法,下次汇报先放了一段 “客户抱怨现有服务不足” 的录音,等老板问 “那我们该怎么解决?”,我再讲项目方案,老板不仅没质疑预算,还主动问 “能不能加快进度?”
原来不是老板难沟通,是我没先把他的注意力引到 “问题本身” 上——当他关注到 “客户有需求”,自然就会觉得 “项目有必要做”。
3. 把对方当成 “自己人”,比任何技巧都管用
书里有个“联盟感”的概念,我读完特别有共鸣——当对方觉得 “我们是一伙的”,他会更容易相信你。
我之前带团队做项目,总想着 “我是领导,我得把任务安排清楚”,结果下属总有点抵触。后来我学了书里的方法,开会的时候不说 “你们要做什么”,而是说 “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 XX,咱们一起想想怎么解决”;平时也会跟他们聊聊 “我以前做类似项目时踩过的坑”,慢慢的,大家都愿意主动提想法了。
原来不是下属不配合,是我没先构建 “联盟感”——当他们觉得 “我们是一起解决问题的伙伴”,而不是 “我在执行你的命令”,自然就会更积极。
三、4 个落地策略:超实用的“先发影响力” 技巧
书里的案例很多,我挑了 4 个自己试过、确实有用的策略,跟大家聊聊具体怎么用:
1. 卖东西 / 提建议:先聚焦 “对方的痛点”,再给方案
我之前陪发小去买家用净水器,一开始销售说 “我们这款过滤精度多高,用的是进口滤芯,还能连接手机 APP 监控”,发小听着没兴趣,还跟我吐槽 “净整这些花里胡哨的”。
后来另一个销售过来,没先讲产品,反而问发小 “哥,你家是不是跟我家一样,爸妈总爱用自来水煮茶?我爸之前总说自来水煮的茶有股怪味,后来去体检,医生说水里的重金属可能影响肝肾功能,我才赶紧买了净水器”。
发小一下子就认真起来了——你看,这就是先聚焦 “痛点”。他爸妈退休后就爱在家泡茶,平时总说 “自来水煮茶没以前香”,但没当回事,现在听到 “影响肝肾功能”,正好戳中了他担心父母健康的心思。
后面销售再讲 “这款能过滤重金属和余氯,煮出来的茶跟山泉水一样甜”,发小没多问就定了,还说 “只要对爸妈好,贵点也值”。
2. 谈判 / 沟通:选对 “环境”,事半功倍
书里说 “情境会悄悄影响人的决策”,我之前没当回事,直到有一次跟客户谈判才发现——环境真的太重要了。
之前我跟一个客户谈合作,第一次在他们公司会议室谈,对方态度特别强硬,好多条件都不松口;后来我换了个地方,约在一家环境很舒服的咖啡馆,点了对方喜欢的手冲咖啡,聊的时候先扯了扯 “最近行业里的趣事”,慢慢的对方态度软了,最后好多条件都达成了共识。
原来不是客户难打交道,是第一次的环境太 “正式”,让对方有了 “对抗感”;而咖啡馆的轻松环境,让他放下了戒备,自然就愿意好好聊了。
3. 让别人相信你:找 “权威背书”,比自夸管用 10 倍
我之前帮朋友推广一款男士健身课程,一开始说 “这个课程能快速增肌,还不用天天泡健身房”,没人信;后来我找了一位本地知名的健身教练——他之前是省队的运动员,好多男生都关注他——让他录了一段 “我为什么推荐这个课程” 的视频,还晒出了学员的前后对比照,结果报名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
这就是书里说的“权威背书”——当人们不确定的时候,会更相信 “专业人士” 的意见。比如你买剃须刀,看到 “航天级刀片技术”,会比看到 “我们的刀片很锋利” 更愿意买;你给同事提建议,说 “我之前跟 XX 行业专家聊过,他说这个方法能减少一半失误率”,会比说 “我觉得这个方法可行” 更有说服力。
4. 跟陌生人拉近距离:先找 “共同话题”,再聊正事
我之前参加行业沙龙,想认识一位做运营的前辈,一开始直接说 “我想跟您请教下 XX 运营问题”,对方只是礼貌地应付了几句,手里还拿着手机看数据。
后来我发现他朋友圈里总发骑行的照片,还晒过环青海湖的路线,就跟他聊 “哥,您上次环青海湖用了几天?我去年也想骑,结果怕体力跟不上没敢去,您有啥经验分享不?”,没想到他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跟我聊了半天骑行装备和路线规划,聊完骑行,再请教运营问题,他特别耐心地给我讲了半个多小时,还加了我微信说 “以后有问题随时问”。
原来跟陌生人打交道,不用急着 “说正事”—— 先找到 “共同话题”,构建一点 “联盟感”,后面的沟通会顺畅很多。
四、真实感受:读完这本书,我变得 “会说话” 了
其实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变化不是 “说服别人的能力变强了”,而是 “更懂怎么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
以前我跟家人沟通,总想着 “我要让他们听我的”,比如我爸总爱用旧手机,说 “还能用就别换”,我以前会直接说 “这手机都卡成这样了,换个新的多方便”,结果他反而更固执。
现在我会先跟他说 “爸,我知道你舍不得扔旧东西,这手机你用了五年,肯定有感情”,等他点头说 “可不是嘛,以前用它跟你妈视频都挺顺的”,我再跟他讲 “我昨天看一款新手机,屏幕比这个大,声音也清楚,你跟我妈视频不用总凑那么近,而且续航还长,你出去遛弯也不用担心没电”,他反而愿意跟我去实体店看看了。
原来 “先发影响力” 不是 “操控别人”,而是 “让对方更愿意接受你的善意”。就像书里说的:“真正的影响力,不是让别人被迫听你的,而是让别人主动想跟你站在一起。”
如果你也有 “跟人沟通总不顺畅”“想提建议却不知道怎么开口”“做事情总得不到支持” 的困扰,真心推荐你读一读这本书。不用像读学术书那样逐字逐句抠,挑里面的案例看,结合自己的生活琢磨,说不定你也会突然发现——原来沟通可以这么轻松。
最后想跟大家说:影响力不是 “天生会” 的,而是 “后天学” 的。哪怕你只学会书里的一个小技巧,用在生活里,都会有惊喜。真心推荐《先发影响力》这本书,让我们都能成为 “会沟通、懂体谅” 的人——既能清晰地表达自己,也能温柔地影响别人。
作者介绍:沙水沙师兄,985/211本硕,休闲食品企业电商负责人,热爱探索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的无限可能。欢迎交流探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