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投研资讯
(来源:刘润)
我甚至忘了,前天是双11。
是的。虽然对于平台和商家来说,今年的双11,依旧热闹。各大平台,依然有着大量的动作。商家们的销售表现,也要比平日好上不少。但是,用户们对双11的关注度,似乎是大不如前了。根据统计,今年微博上关于双11的话题讨论,相比峰值的2018年,已经下跌了将近70%。主流财经媒体的报道,也从过去铺天盖地的“实时战报”,变成了如今冷静克制的“趋势分析”。
一面,是惯性狂奔。另一面,是理性降温。
当然。这种温差,也不是今年才有的事儿。2021年,我们就聊到过,2020年的双11,其实就已经是最后一个双11了。但是,今年的双11,似乎尤其冷清。前两年,多少还会参与一下。今年,很多人连看都不看了。
为什么会这样?
这个话题,其实已经不新鲜了。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每年,也都会分享一些对双11的看法。但今年,我想用一个相对更大的视角,和你分享一些更加整体性的思考。
一句话总结。
双11,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具体来说,是这么3个使命。
1)进行彻底的市场教育;2)逼出坚实的商业基建;3)催生出足以杀死自己的新物种。
为什么这么说?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十几年前。
那个时候,中国的电子商务,还是蛮荒之地。我们对网购,充满了担心。付了钱,拿不到货怎么办?买到假货,怎么办?把钱放在网上,安全吗?快递要用多久,才能把东西送到我手上?
整个市场,被一种原始的不确定和不信任包围着。让数以亿计的用户,接受这种全新的消费方式,就成了“当务之急”。
怎么做?
就用一种最粗暴,也最有效的办法。
低价。
于是,双11诞生了。然后,全中国的消费者,收到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在11月11日这天,上网购物,能便宜到你根本无法想象。”接着,无数的用户,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网购。
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次,以及后来的一次又一次,共同构成了中国商业史上规模最大的市场教育之一。人们开始发现,线上支付,也可以很方便。隔着屏幕买到的东西,也可以很不错。那个叫“快递”的东西,虽然慢了点,但真的能把东西送到我家门口。
双11的第一个历史使命,作为市场教育的总开关,就此完成。
它用“超级低价”的呐喊,为中国电商,喊来了一批宝贵的原始信徒。
在之后的几年里,随着信任的不断建立,和用户的不断增长,双11的GMV,开始像火箭一样,用一种惊人的速度狂飙。几分钟,破百亿。几小时,破千亿。一个数字的神话时代,开始到来。
但是,神话的背后,是咬着牙的中国商业基础设施。
你一定还记得,那些年的双11之后,总会有的关于物流爆仓的新闻。堆成山的包裹,不睡觉的快递员,以及半个月的等待。你可能还见过,11月11日的零点时分,那个不断刷新却无法跳转的支付页面。那是服务器在流量洪峰的冲击下,一次又一次的崩溃。
蛮荒的印记,没能跟上时代的巨浪。
怎么办?
能怎么办。有问题,解决问题。
于是,双11,开始进入了第二个,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历史使命阶段,来扮演一口商业基建的压力锅。
为了让支付不再崩溃,你必须有世界顶级的,具备超强弹性伸缩能力的服务器架构,以确保在零点那一秒,能扛住每秒无数笔的交易请求。为了让包裹不再爆仓,你必须建立起全球最先进的智能仓储,自动化分拣流水线,以及干线运输网络,才能让以亿为单位的包裹,从以月为单位的送达时间,提升到周送达,天送达。
双11,就是一年一次的,中国商业基础设施“年度大考”。也是一个,用天量订单逼出来的“超级工程”。今天便捷的移动支付,和高效的物流体系,也都是这项工程的产物。这些曾经让我们惊喜的奇迹,也都成了日常生活里的水电。
之后,双11继续狂奔。直到,2021年。
2021年的双11,是一个极为特别的双11。因为从这一年开始,双11渐渐地失去了它的势能。
什么是“势能”?
大坝之所以有发电的能力,不是因为它本身有多少水,而是因为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和空间里,汇集巨大的水量,形成一个巨大的水位差。开闸的一瞬间,这种被压缩的“势”,就会转化为巨大的“能”。
早年的双11,就是一座大坝。它约定了“11月11日”这个唯一的时间点,把用户们前后一两个月的购买需求,全部汇集起来。然后,在零点时分,开闸。这股被压缩到极致的购买力,就是双11无可比拟的势能。
但是,2021年之后,这种势能,被不断稀释。
一方面,是“时间”上的稀释。
双11,不再是11月11日。它变成了11月初,又变成了10月底到11月初,最后甚至变成了几乎整个10-11月。90分钟内就得讲完的电影,变成了90集的肥皂剧。那种集中的关注度和爆发力,自然也就消失了。
另一方面,是“心智”上的稀释。
曾经的双11,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全年最低价。用户愿意等,愿意熬夜,就是因为相信,我只有在这一天,才能买到最便宜的东西。但是,直播电商崛起了。一个个人格化的最低价,也开始出现。那么,我为什么要“全年最低价”?我明明可以“天天最低价”的。
伴随着“神性”的消失,双11,终于走完了宿命的轮回。
它催生了电商的繁荣。繁荣又孕育出了直播电商这样的新物种。而新物种,最终也回过头来,为双11的历史使命,画下了句号。
那么,未来,还会不会再有双11这样的东西?
应该不会再有了。
因为,支撑它诞生的,那个基础设施薄弱,用户充满疑惑,线上渠道稀缺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再也不会回来了。未来,中国也很难再有一家公司,能把全国用户几个月的购买需求,集中到1天里去释放。
但是,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我们不再为了一场大促而狂欢,是因为“优惠”已经融入了日常。我们不再为了一个包裹而张望,是因为“效率”已经成为了标配。
失去关注,也许恰恰才是双11最大的成功。
因为狂欢,是不成熟市场的症状。平淡,才是成熟市场的生活。
是的。
我们可能再也见不到那样一个,需要全民屏息等待的购物节了。那个守在设备前,不断刷新页面,为成功支付而欢呼的夜晚,连同很多人的青春,一起留在了过去。
一个更从容的时代,也正在到来。比如,通过即时零售,你可以在一小时之内就拿到商品。比如,通过硬折扣超市,你可以随时享受到性价比。
但无论如何,我们曾经见证过一个时代的巨浪。
现在,潮水退去。
而我们挥手告别时,就站在它留下的,坚实而又广阔的沙滩上。
观点/ 刘润 主笔/ 二蔓 编辑 / 歌平 版面 / 黄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