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岳阳楼记》的泾州渊源
□谢君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这篇堪称文学史上巅峰的《岳阳楼记》,是范仲淹为滕子京写的正名之作,也是自励和勉励友人之作。这缘起于他们的一桩“泾州公案”。
据《宋史》记载,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年逾五旬的范仲淹受命主持西北防务,开府泾州(今泾川区域)。同年四月又调往环庆路(今西峰市区域)任庆州知州,宋廷任命滕子京知泾州事,协助范仲淹与西夏作战。
公元1042年,西夏国主李元昊率军大举犯边,泾州首当其冲,由于城内官兵不足,敌兵又数倍于己,滕子京遂出资招募乡勇,动员民众共同守城。滕子京率众与党项人殊死相搏,战况惨烈,陷入苦战。范仲淹听闻之后立即率兵援助,内外合力反击之下,党项人战败退去。战后,滕子京花了16万贯公使钱(官府小金库)用于犒赏军民、抚恤烈士和祭奠英灵,后因功升任庆州知州。
在泾州的战事中,他们驰骋沙场奋勇杀敌。纵马泾河川,热血染红泾河水,穿梭南北二塬,苦寻御敌良策。在高皇寺(今高峰寺)顶,互诉宦海沉浮,在泾州雪夜,纵论朝政得失,在泾州城上,哀怜天下民生,在回山之颠,构想革新时弊。他们深感国力衰微,更洞悉问题所在,最终定下“革除时弊、富民强国”的君子之约。后来滕子京因这段往事屡次被贬,却也成就了文学史上的经典《岳阳楼记》。
然而,命运总是难以琢磨和出乎意料。公元1043年,西夏主动求和,边境恢复安宁,范仲淹被召回京担任参知政事(副宰相),主导“庆历新政”。就在新政实施的关键时期,以朝廷监察御史为首的保守派突然发难,弹劾滕子京在泾州费公使钱十六万贯,贪污了公款,要求严惩。虽然范仲淹、欧阳修等改革派极力周旋,但仍被转调凤翔府(今陕西宝鸡市境),不久被贬虢州(今河南灵宝市境),后又被贬至岳州巴陵郡(今湖南岳阳一带)。
实际上,对“泾州公案”,《续资治通鉴》中已有定论:使者“燕度勘到滕宗谅(字子京)所用钱数分明,并无侵欺入己。”此案在宋代就已查明,并非贪污案。滕子京被贬是因其极力支持范仲淹的新政,引起守旧派的强烈不满,借机打击新政官员,意在瓦解新政。果不其然,在庆历五年,主导“庆历新政”的范仲淹被迫引退邓州(今河南南阳市),新政也随之人走政息。
二人互为挚友,性格耿直,行事但求本心而不谋私利,更不屑于圆滑世故,仕途自是坎坷不断。迁居巴陵郡的滕子京并未就此沉沦,而是不计个人荣辱,勤于政务。他轻徭薄赋,修筑防洪长堤,兴办学校,很快境内大治,于是重修了岳阳楼,并给范仲淹寄去书信请求写文章记录此事,附《洞庭晚秋图》一幅。
远在邓州的范仲淹,因新政失败被迫请辞外调,兼济天下的道路被无情封堵,愤懑于心终成郁结,难以排解。收到滕子京的书信和《洞庭晚秋图》,看着画中晚秋时节洞庭湖的美景,陷入沉思,刻骨铭心的过往浮现脑海:有治理江南时的竭尽全力,有在朝为官时的犯颜直谏,有泾州御敌时的忠诚果敢,有施恩施惠后的百姓爱戴,有实施新政时的排挤无奈,有失魂落魄时的友人安慰。
那一刻,积压已久的酸楚、委屈、挣扎和不甘纷纷涌上心头,激荡心胸,痛到难以自拨。刹那间,画中八百里惊涛骇浪袭面而来,冲溃了心中的块垒,冲破了得失成败的羁绊。横无际涯的洞庭湖让他的内心豁然开朗,郁积的烦恼一扫而光,灵魂挣脱了荣辱的束缚,往昔的桎梏皆成虚妄,心灵澄澈空明,仿佛生命得到了升华。
空灵澄澈中出现了一个楼和一个湖,那个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就像是古君子的浩然之气,磅礴而厚重。人生际遇如同天气,有晴有阴。“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此时这个楼独属迁客,登临此楼,顿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仕途失意被迫离京,思乡之情愈发浓厚,遭受非议有志难伸,四下满是萧瑟之景,令人心生悲凉之感。
然人生诸般苦难终有尽头,待得意之时,往昔阴霾烟消云散,放眼望去“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景致美妙宜人,彼时心宁神安,痛苦屈辱随风而去,唯留神清气爽,怡然自得。同登此楼,在志得意满者和落魄潦倒者眼中,景色判若云泥,然楼外风光亘古未变,实是心境使然,亦是世之常情。
范仲淹历经人生浮沉,遍尝悲喜苦乐,于得失中彻悟,于荣辱间释然。心境已超脱于荣辱成败之外,与古仁人遥相契合,神思相通。已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旷神怡,宠辱谐忘”。这也是劝诫滕子京放下荣辱得失,不为世俗纷扰所束,以求豁达超脱之心境。但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应时刻以社稷为念,以民生为怀,这是自勉也是劝诫和激励滕子京,希望他能守此正道,不懈不怠。最后,他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千百年来让人们为之敬仰和动容的话,表明自已的追求和抱负。忧在人先,乐在人后,将天下兴亡担于已身,心怀百姓忧乐,国家兴衰。这也是劝勉滕子京坚守济世安民的初衷,时刻以天下苍生为念,莫失本心,勇毅前行。
范仲淹和滕子京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幼年丧父,成长艰辛,仕途坎坷。同样经历过生命里最为极端的磨难,但他们没有消沉和抱怨,而是驱尽生命中的黑暗,释放人性最为耀眼的光芒,时至今日依然熠熠生辉,为人们照亮前路。
“泾州公案”把两人的命运紧紧相连,“庆历新政”让两人命运急转直下,匡正时弊的理想被现实活活埋葬,令人窒息,范仲淹一吐为快,把失意的痛苦、内心的挣扎、超脱后的自在和对百姓、国家命运的担忧付诸笔端,用景色的变化反映心中的波澜起伏,物我一体,情景交融。《岳阳楼记》是自我抒怀,也是对滕子京的遥相慰籍,更是对志同道合者的勉励,其声锵锵,其志赫赫,其情切切。这就是君子的道义所在吧,历经磨难而愈发至纯至真。范仲淹“立功、立德、立言”,终是超凡入圣,垂范千古。
有些事,还是要去做的,虽千万人吾往矣!
![]()
来源:泾水副刊
编辑:市文旅局信息统计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