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美术网讯 为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充分利用好天津现代美术馆这个文化展示窗口和文化惠民阵地。天津画院“津派美术”院藏精品展在天津现代美术馆二楼精品厅开展。
此次展览利用馆藏资源,整理并展出了以孙其峰、孙克刚、王颂馀为代表的多位绘画名家的精品力作26幅。作品涵盖人物,花鸟,山水等不同题材,大写意,小写意,工笔等不同的绘画方式,以多位绘画名家的代表作品展现津派美术的历史底蕴,扩大津派美术的影响力。
“津派美术”与“京朝画派”、“海上画派”一样 ,肇创于晚清至民国初年。张兆祥、李叔同、徐世昌等人,可视为“津派美术”第一代画家。天津通河连海的地域特点,不仅较早出现中西绘画交融现象,而且南北绘画交融现象也极为明显。民国初年隐遁于天津租界的王公贵族、高官巨富和外国洋商掀起的“书画热浪”,使南北各地画家纷至沓来,如钱慧安、黄山寿、吴谷祥、姜颖生、司马钟、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溥心畲、彭晹 、徐葆如、赵松声、陈缘督、松年、白宗魏、金梦石、祁昆等人进津鬻画,其中不乏落籍天津者,南北画家频繁交流技艺也是铸就“津派美术”的重要因素。如果说张兆祥、李叔同、徐世昌、马家桐等人是“津派国画”第一代画家,那么其弟子们或与其弟子同辈的画家则为第二代画家,代表人物有刘奎龄、刘子久、陈少梅、张其翼、陆文郁等人。
“津派美术”第三代代表人物有孙其峰、孙克纲、王颂余、萧朗、王学仲、梁崎、爱新觉罗·溥佐、赵松涛、穆仲芹、张德育、刘止庸等人。张德育 1958 年调入天津,其彩墨速写的现代人物画融中会西,生活气息浓郁,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产生了全国影响。代表作有《岭南风》、《铁堤》等,其他画家均属厚积薄发、大器晚成。他们根植传统,锐意创新,至 80 年代始以其独特艺术风貌在国内外画坛产生影响,致使天津成为海内外学子研习中国画的重要基地,如同一位韩国画家所说:“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在天津。”同代画家有阎丽川、吴云心、高镜明、张泊生、张映雪、王麦杆、郭鸿勋、刘云章、刘月芳、孟寒松、左月丹、孟乃立、慕凌飞、冯谦谦、夏明远、吴瑞臻、谢懿祚、黄耘石、刘维良、俞嘉禾、任清吉等人。
“津派美术”第四代主要活动于 90 年代。这一代承前启后,名家众多,佳作如林,各具风貌,艺术影响达于海内外。其中代表性画家有白庚延、杜滋龄、杨德树、曹德兆、赵树松、于复千 、王超、朱欣根、华非、朱帆、霍春阳、贾宝珉、陈冬至、吕云所、吴燃 、侯春林、韩文来 、刘建平、史如源、阮克敏、郭书仁、王之海、何延喆、张洪千、谢梦、王錞、邓柯、邓开圯、马翰章、陈玉圃、秦克强、陈骧龙、纪振民、殷龙、王其华、张福龙、孙长康、孙贵璞、姬俊尧等人。
“津派美术”第五代功力扎实,勤学上进,渐成后来居上之势。何家英的现代人物画将中国造型理念与西画造型技巧融为一体,精谨微妙,富于激情,充满理想成分与梦幻情趣,为传统人物画向当代人物画转型,做出了画界公认的贡献。孙本长独创的新古典山水风情画将宋元山水画意与当代黄土高原的风俗人情结合一体。所作《河塬嫁女》意境深邃恢宏,包蕴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于 1989 年连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中国美术家协会首届“齐白石基金”奖、中日友好会馆大奖,创造了“一画连中三元 ”的奇迹 ,被叶浅予誉为“祖国的大好河山与民风民俗相衬托”的“天人合一的巨制”和“气象万千”、“动人心魄”的“佼佼上品”。代表性的画家有王美芳、赵国经、杨沛璋、颜宝臻、李永文、李孝萱、张永敬、王慧智、赵雪庵、孙青山、苗延荣、晏平、马寒松、赵栗晖、刘皓、姚景卿、申世辉、王书平、张温纯、王悲秋等人。
“津派美术”第六代画家正在茁壮成长。他们注重学习和探索,舍得花气力 ,用苦功,在师古人、师造化和借鉴西画的同时,进行大胆创新,贾广健、刘泉义、刘万鸣等人均能在国家级画展中获取骄人业绩。
![]()
![]()
![]()
![]()
![]()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