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老话叫“吃了秤砣——铁了心”。我以前觉得,这话说的是一个人太固执。就像我认识的一个人,他一辈子守着老屋,不管别人怎么劝,他就是不肯搬走。我那时觉得他太犟。
后来我读了马继援的故事,我好像懂了。一个人如果真的“铁了心”要做一件事,他可能会用一辈子去证明。
![]()
马继援这一生,他“铁了心”的事,不是继承他父亲的西北江山。他铁了心,是要娶那个人。
2012年2月,马继援在沙特阿拉伯的利雅得去世。他九十一岁。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握着妻子张训芳(马顺芬)的手。他用很小的声音说了一句话。别人没有听懂。
他说:“下辈子,我还去找你妈妈。”
这句话很奇怪。为什么是“你妈妈”?这个承诺,好像是给六十八年前那位反对婚事的母亲的。这句话,也让我们看到了马继援的一生。他的一生充满了斗争、权力和漂泊。
马继援(1921-2012)的名字,当年在西北就是“太子”的意思。他是“西北王”马步芳的独子。马步芳很看重他。他为儿子花了 很多钱和心思。
别人的孩子上学是为了识字。马继援上学,学校要为他专门开骑马课和射击课。他十几岁时,马步芳就用自己的关系,让马继援有了一个“上校参谋长”的头衔。
马步芳随后把他送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可马继援在学校的表现不好。他没有拿到很好的成绩。最后,还是马步芳在南京找人帮忙。马继援才拿到了那张写着“准予毕业”的文凭。
这张文凭好不好不重要。他回家后很快升了官。1943年,他二十二岁。他成了第八十二军的军长。这支部队是马家军最强的力量。他二十四岁就成了少将。
但他没有时间去积累经验。1949年8月,战争打到了西北。我人民解放军包围了兰州。
马步芳让马继援指挥兰州城防。马继援依靠黄河和坚固的工事。但他判断错了。他把我军的主攻方向想错了。他轻率地调走了关键阵地沈家岭的主力。
我军抓住了这个机会。防线破了。马家军的主力在兰州输光了。8月底,马继援乘飞机逃走。他失去了一切。
时间回到五年前。1944年,马继援在重庆。他在一个“党政高级训练班”里。
在一次茶会上,他认识了张训芳。这场茶会是宋美龄安排的。张训芳在金陵女子大学读书。她的家庭在四川很富有。马继援很喜欢张训芳的气质。他开始追求她。
但结婚很难。
第一,马继援已经结婚了。他在1938年就遵从家里的安排,娶了部下马庆家的女儿。
第二,张训芳的母亲不同意。她了解军阀家庭的复杂。她担心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儿嫁过去会受苦。
马继援为了表示决心,在张家客厅跪了两天两夜。他只喝水。最后,张母心软了。她同意了。
马家内部也反对。马继援的妈妈海里买夫人不同意。她是虔诚的穆斯林。她不准儿子娶汉族女人。
马步芳一开始也不同意。但他后来改了主意。他可能考虑了这件事背后的政治关系。
马步芳同意了,但他提出了几个苛刻的条件。张训芳必须改信伊斯兰教。她还必须改名。马步芳亲自给她取名“马顺芬”。“顺”是顺从、听话的意思。“芬”字则是为了避讳家族长辈的名字。
1946年,张训芳在西宁接受了这一切。
1949年兵败后,马继援和张训芳去了台湾。他不再是那个有兵权的“少帅”。他虽然还是“陆军中将”,但只是个头衔。他没有实权。
在台湾的三十多年里,当局养着他,也看着他。他担任过“国防部高级参谋”之类的闲职。那些年,张训芳一直陪着他。
1981年,马继援退役。他选择离开台湾,先去了约旦。最终在2001年,他搬到了沙特利雅得。他父亲马步芳晚年也住在这里。
在利雅得,他的生活很平淡。他几乎断绝了所有联系。2008年,我国汶川发生地震。中国红十字会收到了来自利雅得的5000美元。汇款的附言写着:“青海马家人”。署名是马继援。
2012年,马继援去世了。
他最后的那句话,是说给张训芳妈妈听的。他好像回到了1944年的重庆。当年,只有张母看出了他的决心,并试图保护女儿。
![]()
他花了一辈子来证明这个承诺。他从西北的“太子”变成了兰州的败将。他从台湾的“闲人”变成了利雅得的平民。
最后,他只剩下了这个承诺。
三年后,92岁的张训芳(马顺芬)也在同一间卧室去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