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我军历史,开国上将中只有两位正式担任过总参谋长一职,这其中就有杨得志上将。值得一提的是,杨得志上将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总参谋长岗位上任期最长的,达7年8个月之久。
![]()
而大家都知道,总参谋部是主管全军备战打仗的核心机构,也是领导机关中杻,地位作用不言而喻,工作强度更别说了,那是非常大的,再加上他需要协调全军各方。
因此,杨得志前面的总参谋长,都因为各种原因任期不太长,那么,杨得志任期为何这样平稳呢?笔者认为,大概有三个方面因素 。
第一,杨得志战功显赫,资历是非常深的。从红军时期的艰苦卓绝,到抗日战争的血火考验,再到解放战争的纵横捭阖,以及抗美援朝的立国扬威,他始终战斗在第一线,指挥了一系列经典战役,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崇高的个人威望。
![]()
就比如,红军长征途中,他率领的红一团在强渡大渡河战斗中,以英勇无畏的气概为中央红军打开了生命通道,这一战例已成为我军军史上的光辉典范。还有解放战争中,他作为兵团司令员,驰骋华北、西北战场,参与指挥了石家庄、平津、兰州等重要战役,展现了出色的战役指挥才能……
等等这一系列贯穿中国革命与战争史的重大功绩,使杨得志成为全军公认的杰出战将。因此,当他出任总参谋长这一军队中枢要职时,这种资历和威望使得各级指挥员由衷信服,令行禁止。或者更直白地说,杨得志的资历有“镇得住”的权威性,很好地实现了中央军委的意图和决心,上下都很满意和信服。
第二,特殊时期过去了,更专注于备战打仗了。杨得志是1980年3月担任总参谋长的,而这个时间正处于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此前困扰国家与军队的“特殊时期”已经结束,全党全国的工作重心实现了战略性转移。
![]()
对于军队而言,这意味着工作导向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军队建设彻底摆脱了以往的干扰,重新回到了以现代化、正规化为核心的正确轨道上来。中央明确要求军队要“专心练兵打仗”,一切工作向提升战斗力聚焦。这一历史性的转变,为军队各级领导,尤其是总参谋长这样的关键岗位,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履职环境。
在此背景下,军队的各项建设得以系统性地推进,少了过去的“干扰和杂音”。使得杨得志能够集中精力于军队核心业务,不必分散过多精力去应对其他纷扰。
第三,杨得志能力全面,非常善于协调各方。他拥有极其丰富的军事实践经验,了解部队的实际状况,懂得战争的规律,这些宝贵的经验在他主持总参工作期间,转化为符合我军实际的建设思路和决策。他强调军事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狠抓部队战斗力的生成与巩固,不折腾部队,一直走在科学正确的轨道上,部队都拥护。
![]()
更何况,他还有出色的组织协调与统筹兼顾能力。总参谋长岗位位于军队指挥体系的枢纽位置,承上启下、协调内外是其核心职能。它不仅要求军事专业素养,更要求高超的政治智慧和管理艺术。
杨得志以其“交际能力非常强”的特质,在处理上下级关系、协调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大军区之间的工作时,能够做到游刃有余,“非常顺畅”。
![]()
可以说,他既能够坚决贯彻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又能充分听取和考虑各方面的意见与需求,寻求最大公约数,形成有效合力。这种善于团结、精于协调的风格,极大地促进了总部机关的内部和谐以及与外部单位的协作效率,保证了全军各项工作的统筹推进和整体效能的发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