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一点手机App,无人驾驶农机就按指令去播种。11月6日,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禾丰种业生态无人农场里,无人驾驶农机正在抢种冬小麦。
“无人农机采用卫星导航,播种一亩地仅需3分钟,百米作业精准度可达2.5厘米以内。”农场工作人员介绍。
作为全国首家生态无人农场,禾丰种业生态无人农场的耕、种、管、收已逐步实现无人化作业。在农场的无人农机具库里,多型号植保无人机、无人驾驶拖拉机、自动导航收获机、云监控播种机等无人装备,让人应接不暇。
不仅如此,生态无人农场还建有数字化的决策指挥系统。
农场负责人、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俊科介绍,农场里建有一张“数字天网”——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基探测相结合建构起“天空地”一体化农情信息采集网:卫星遥感捕捉作物生长光谱;无人机飞一趟便能了解农作物长势、病虫害情况;微型气象站和土壤墒情传感器等,可实时监测空气温湿度、光照度、降水量,以及土壤温湿度、营养成分等。
“农情采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可实时传输给农场的智慧云大脑,形成决策方案,指导无人农机生产。”朱俊科介绍,为保障数据传输,生态无人农场还设置了5G基站。
![]()
靠数据种田,成效如何?2020年,农场种植的“山农28号”亩产达856.9公斤,刷新当年全国冬小麦单产纪录;今年6月,农场种植的“齐民29号”,亩产达到901.6公斤,刷新山东冬小麦单产纪录。
为何要发展生态无人农场?在朱俊科看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率提高,传统农业面临劳动力短缺的困境,谁来种地、怎样种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无人农场作为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新型农业模式,能够全面解放劳动力、实现无人化精准作业。
“新事物的发展会伴随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要方向对了,总能找到解决办法。经过多年发展,农场的数据大模型已逐步成熟,这将给后期的农场管理带来效率提升。同时,通过扩大农场规模和异地复制农场模式,也可以实现新的效益。”朱俊科说。
近年来,山东以科技创新和数字建设为关键支撑,赋能农业农村发展。在科技创新方面,突出抓好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遴选建立1000家科技企业库,强化智能农机装备研发推广,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了67.4%;在数字建设方面,实施数字农业突破行动,建设“齐鲁农云”数字乡村大脑,已累计创建智慧农业应用场景近1000个。
(大众新闻记者 修从涛 曾轲 赵雅南)
来源:大众新闻·大众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