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典时期(公元前10世纪—5世纪)
1. 荷马(古希腊) 《伊利亚特》《奥德赛》
2. 琐罗亚斯德(古波斯) 祆教创始人
3. 老子(中国) 《道德经》
4. 孔子(中国) 《论语》
5. 佛陀(古印度) 四圣谛、八正道
6. 苏格拉底(古希腊) 伦理哲学奠基者
7. 柏拉图(古希腊) 《理想国》
8.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形而上学》
9. 孟子(中国) 性善论
10. 庄子(中国) 《庄子》
11. 欧几里得(古希腊) 《几何原本》
12. 伊壁鸠鲁(古希腊) 快乐主义哲学
二、轴心时代至中世纪(公元前5世纪—14世纪)
13. 荀子(中国) 性恶论
14. 韩非子(中国) 法家集大成者
15. 维吉尔(古罗马) 《埃涅阿斯纪》
16. 西塞罗(古罗马) 《论共和国》
17. 奥古斯丁(罗马帝国) 《上帝之城》
18. 慧能(中国) 禅宗六祖
19. 玄奘(中国) 唯识宗、《大唐西域记》
20. 法拉比(伊斯兰) 融合希腊与伊斯兰哲学
21. 伊本·西那(波斯) 《治疗论》
22. 安瑟伦(欧洲) 经院哲学
23. 托马斯·阿奎那(欧洲) 《神学大全》
24. 但丁(意大利) 《神曲》
25. 朱熹(中国) 理学集大成者
26. 王阳明(中国) 心学
三、文艺复兴与启蒙时代(15—18世纪)
27. 莎士比亚(英国) 《哈姆雷特》《李尔王》
28. 笛卡尔(法国) 《方法论》
29. 斯宾诺莎(荷兰) 《伦理学》
30. 洛克(英国) 《政府论》
31. 莱布尼茨(德国) 单子论
32. 维科(意大利) 《新科学》
33. 休谟(英国) 《人性论》
34. 卢梭(法国) 《社会契约论》
35. 康德(德国) 《纯粹理性批判》
36. 亚当·斯密(英国) 《国富论》
37. 埃德蒙·伯克(英国) 保守主义奠基人
38. 戈特霍尔德·莱辛(德国) 《智者纳坦》
39. 狄德罗(法国) 《百科全书》主编
40. 伏尔泰(法国) 《哲学通信》
41. 孟德斯鸠(法国) 《论法的精神》
42. 约翰·卫斯理(英国) 卫理宗创始人
43. 富兰克林(美国) 实用主义与民主思想
44. 杰斐逊(美国) 《独立宣言》起草人
四、19世纪:思想爆发与现代性奠基
45. 黑格尔(德国) 《精神现象学》
46. 叔本华(德国)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47. 克尔凯郭尔(丹麦) 存在主义先驱
48. 马克思(德国) 《资本论》
49. 尼采(德国)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50. 密尔(英国) 《论自由》
51. 达尔文(英国) 《物种起源》
52. 托尔斯泰(俄国) 《战争与和平》
53. 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 《卡拉马佐夫兄弟》
54. 爱默生(美国) 《自立》
55. 梭罗(美国) 《瓦尔登湖》
56. 惠特曼(美国) 《草叶集》
57. 波德莱尔(法国) 《恶之花》
58. 齐克果(丹麦) 《恐惧与战栗》
59. 威廉·詹姆斯(美国) 实用主义哲学
60. 弗洛伊德(奥地利) 精神分析学
61. 王尔德(爱尔兰) 唯美主义
62. 狄更斯(英国) 《双城记》
五、20世纪:多元思潮与批判反思
63. 胡塞尔(德国) 现象学
64. 海德格尔(德国) 《存在与时间》
65. 维特根斯坦(奥地利) 《逻辑哲学论》
66. 罗素(英国) 分析哲学
67. 萨特(法国) 《存在与虚无》
68. 加缪(法国) 《鼠疫》《西西弗神话》
69. 波伏娃(法国) 《第二性》
70. 福柯(法国) 《词与物》
71. 德里达(法国) 解构主义
72. 哈贝马斯(德国) 交往行为理论
73. 以赛亚·伯林(英国) 自由多元论
74. 汉娜·阿伦特(德国) 《极权主义的起源》
75. 约翰·罗尔斯(美国) 《正义论》
76. 诺齐克(美国) 《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
77. 乔姆斯基(美国) 语言学与政治批判
78. 托马斯·库恩(美国) 《科学革命的结构》
79. 博尔赫斯(阿根廷) 《小径分岔的花园》
80. 纳博科夫(俄裔美国) 《洛丽塔》
81. 卡尔维诺(意大利) 《看不见的城市》
82. 鲁迅(中国) 《呐喊》《彷徨》
83. 甘地(印度) 非暴力思想
84. 马丁·路德·金(美国) 民权运动
85. 马尔库塞(德国) 《单向度的人》
86. 本雅明(德国) 《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87. 荣格(瑞士) 分析心理学
88. 卡尔·波普尔(奥地利)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89. 麦克卢汉(加拿大) 媒介理论
90. 萨义德(巴勒斯坦) 《东方主义》
91. 桑塔格(美国) 《反对阐释》
92. 米兰·昆德拉(捷克)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93. 大江健三郎(日本) 《个人的体验》
94. 川端康成(日本) 《雪国》
六、当代与跨文明视野
95. 玛莎·努斯鲍姆(美国) 能力路径理论
96. 彼得·辛格(澳大利亚) 动物解放论
97. 朱迪斯·巴特勒(美国) 性别表演理论
98. 阿马蒂亚·森(印度) 《以自由看待发展》
99. 斯拉沃热·齐泽克(斯洛文尼亚) 后马克思主义
100. 尤瓦尔·赫拉利(以色列) 《人类简史》
结语
此名录试图跨越文明与时代的藩篱,呈现人类思想的多元光谱。伟大与否终为一家之言,真正的价值在于这些灵魂如何以思想凿穿时空的壁垒,在永恒对话中照亮彼此的存在。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