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中外企业跨国合作的尝试,无论结果如何,总能为行业留下思考与启示。日本株式会社津村与中国健民集团之间曾传合作,但最终未能落地,这一案例既反映出中外合作的复杂性,也揭示了中医药国际化过程中的重要命题:外资带来标准与技术,本土拥有文化与市场,两者如何能够在合作中形成持久共识,推动产业共建。
![]()
津村深耕汉方药领域130余年,凭借成熟的质量管理与科学疗效验证体系,在日本医疗用汉方制剂市场保持领先地位。在日本国内市场趋于饱和的背景下,正加速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的中国市场,成为津村全球化战略的重要布局方向。自上世纪 70 年代进入中国,津村持续发展在地合作。一方面,通过与15个省的中药材种植区域共建产地,与地方政府、合作社和农户共同推动大黄、人参、甘草、苍术等百余种中药材的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另一方面,与多所中国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创新技术研究,尤其在野生药材的种植栽培方面积累了一系列实证成果,例如与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确立的高酸甘草种植技术已获中国国家知识产权专利。这种以“共建产地、共研技术”为核心的发展模式,使其成为本土企业寻求国际化合作时的潜在对象。
拥有近四百年历史的健民集团,在本土儿童中成药领域积累了良好市场口碑,同时也在不断推进集团的现代化升级,积极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可行路径。与外资企业相比,健民在文化底蕴、本土资源与消费认知方面更具天然优势;而津村的国际化经验和体系化研发能力,则能为其在质量管理、产品创新及国际市场拓展上提供有益支持。正是这种互补关系,使双方的合作传闻一度受到行业关注。
![]()
但这一合作最终未能达成实质性成果。表面上,这只是一场未能落地的商业洽谈,但从更深层来看,它折射出中外药企在理念、制度与合作机制上的差异。跨国合作本质上是一次跨文化、跨体系的融合过程。要让合作真正稳固,双方不仅需要在技术与标准上互通,更需在价值认知与发展目标上达成共识。对外资企业而言,关键在于理解并尊重中医药体系的整体性思维与文化逻辑,在科学验证之上,找到与传统医学相辅相成的路径;对本土企业而言,则应在坚守传统理论体系与文化自信的同时,适应国际市场的价值取向与行业规则,在合作中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寻找共同语言与发展方向。
唯有在这种互信与共识的基础上,跨国合作才能转化为推动产业创新与国际化发展的长期动力,也才能让合作超越商业行为,成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桥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