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孙艳 吴涵玉 记者 李楠)11月12日,全球首个系统级伦理垂域大模型“问道”在东南大学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在AI伦理治理领域实现从“被动合规”向“主动共建”的重要转变。该大模型致力于成为用户的伦理思考伙伴与决策支持系统,帮助科研机构、科技企业、伦理审查机构、政策制定者以及公众在复杂的技术与社会问题中,洞察多元价值。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大模型免费向用户开放。
![]()
当前,通用大模型普遍存在“幻觉制造”与伦理逻辑不透明等问题。“问道”的研发正是回应这一现实需求。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缪钰杰解释,所谓的“幻觉制造”,就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回应用户问题时,提出的没有参考资料的解释。“这些回答没有出处,很有可能是编造的内容。”
![]()
作为专业伦理大模型,“问道”构建了覆盖伦理治理全流程的功能矩阵,涵盖五大核心方向:一是伦理风险评估与审计,通过系统识别算法中的公平性、隐私与安全等隐患,实现伦理风险前置防控;二是伦理困境模拟与决策推演,通过构建高拟真道德场景,辅助用户进行多视角推演与决策优化;三是伦理对齐辅助设计,将价值观原则转化为可执行、可量化的工程技术标准与算法规范,为人工智能产品提供从理念嵌入到合规落地的全链路方案;四是动态知识库与案例教学,模型汇聚全球伦理规范与典型案例,支持智能检索和情境学习,提升专业知识的获取效率;五是致力于伦理学前沿探索与范式革新,通过深度文献挖掘与理论分析,协助学者洞察伦理发展规律,推动学术研究范式跨越升级。
![]()
整体上,“问道”能够对AI应用中的各类风险进行系统识别与评估,并从中国语境出发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治理路径。此外,在输出建议时,模型会清晰标注推理依据与伦理原则来源,并提示结论的不确定性,体现“人类在环”的协作理念与可解释的人工智能治理思路。模型可作为政府制定政策、监管部门伦理审查、企业合规开发和公众科普的智能助手。
![]()
据悉,该模型由东南大学AI伦理实验室主任、人文学院教授王珏牵头,联合校内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毫米波全国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移动信息通信与安全前沿科学中心,以及江苏省道德发展智库等跨学科平台共同研发。王珏表示,“问道”旨在探索技术发展的逻辑与伦理边界,为构建可信赖的智能治理体系提供系统化方案。系统性是指“问道”能够对相关领域进行系统全面的伦理推演和决策建议。
作为该模型的技术开发人员,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缪钰杰告诉记者,他们从7月开始对“问道”进行开发,到发布上线花费了不到半年的时间。未来,“问道”将持续优化人机交互机制,注重开发的系统性和渐次性,向专家和用户开放反馈通道,形成模型迭代的良性闭环,并进一步拓展其在科研、产业与教育等场景的深度应用。
(通讯员供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