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盏台灯下的工程师
夜深,实验室的灯还亮着。
示波器闪烁着绿光,电流波形在屏幕上跳动。
一个年轻的电源工程师盯着那条抖动的曲线,轻轻叹了口气。
调了三天三夜,波形仍然不稳定。
他知道问题不大,但他也知道——没有经验的人,看不出那0.3%的异常。
于是又拿起烙铁,重新焊接。
焊锡味弥漫开来,金属的味道混着一点焦糊。
这一幕,在过去二十年里,从深圳到苏州,从南京到成都,
在成千上万个电源实验室上演。
电源工程师,是被时间打磨出来的职业。
他们靠经验,靠直觉,靠一次又一次试错,把电能变成稳定的秩序。
01
但时代变了:AI闯进实验室
![]()
2024年开始,实验室里多了一种声音——
不是示波器的“嘟嘟”声,而是AI模型的“计算中”。
年轻工程师打开AI设计助手,输入需求:
“车载DCDC,输入400V,输出12V,效率95%以上,成本控制在30元以内。”
几秒钟后,屏幕上出现拓扑推荐、参数计算、器件型号、热分布预测。
甚至连EMC风险点,都被标注了。
那一刻,AI成了实验室里最沉默、最聪明的“同事”。
过去调一个样机,要反复三周;
现在AI能在一小时内跑完上千组仿真。
AI不会取代工程师,但它改变了成长的方式。
02
十年磨一剑的旧路,真的太慢了
![]()
在传统路径里,电源工程师的成长像登山:一步一个脚印,扎实但缓慢。
阶段
特征
工具
痛点
初级(1-2年)
会画图、懂仿真
Altium、LTspice
理论与实践脱节
中级(3-5年)
会调试、会选型
PSIM、Pspice
调试效率低
高级(6-8年)
会系统、懂热
MATLAB、Flotherm
优化周期长
架构师(10年以上)
会协同、懂跨域
自建模型
培养周期太慢
一个能独立带系统的工程师,往往是靠“熬”出来的。
但AI来了,这座山被重新改写了路径。
03
AI重写成长曲线:从“手”到“脑”,再到“智”
![]()
AI的加入,让成长不再是线性的“堆经验”,而是智能的“指数跃迁”。
一个初级工程师,用AI工具就能完成:
自动参数计算;
拓扑优化;
快速热仿真;
器件失效预测。
过去要三年的摸索,如今几个月即可跑通。
中高级工程师,则把AI嵌入系统设计:
让算法参与方案评估、EMC整改,甚至实现控制与硬件协同优化。
AI在学习人的经验,而人,也在学习AI的思维。
从焊锡味的工坊,到算法味的实验室,电源设计正被重新定义。
04
未来电源工程师:是“能量系统的架构师”
未来五年,电源工程师的四级进化路径将是这样的:
1️⃣AI辅助设计师(0~1年)
用AI自动生成拓扑与原理图,完成参数优化。
2️⃣智能验证工程师(1~2年)
通过AI仿真与数字孪生模型,提前发现风险。
3️⃣协同系统设计师(2~4年)
让AI算法与控制逻辑协同,优化效率与稳定性。
4️⃣AI电源架构师(4~6年)
搭建AI+电源知识图谱,实现自学习、自优化系统。
未来的竞争,不是看谁焊得更稳,而是谁能让AI替自己焊十万次。
05
AI不会取代你,它只是换了你的工具箱
有人问我:“那AI是不是会让电源工程师失业?”
我总是笑着回答:
“不会。它只会淘汰那些不进化的人。”
AI取代的是重复劳动,
留下的是判断与创造。
过去你需要一支烙铁、一个示波器;
现在你需要一个算法模型、一组训练数据。
工具换了,灵魂没变。
你依然在追求稳定、效率、能量传递的美感。
只不过,现在你有了更聪明的手、更快的脑、更大的世界。
写给你——那个正在成长的工程师
如果你还在实验室的夜里,为波形发愁;
如果你在思考未来的路,会不会被AI封死——
请记住:
AI不是门口的狼,它是你未来的盔甲。
它不会让你失业,它会让你更有力量。
它不会削弱你的价值,它会让你看到更大的系统。
你不必成为AI专家, 但你必须成为一个懂AI的电源工程师。
未来五年,你可以选择继续焊板,也可以选择训练AI去焊板。
后者,才是真正的成长捷径。
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淘汰一批人,也会成就一批人。
AI时代的电源工程师,不再是埋头的技术员,
而是懂能量、懂算法、懂世界的新一代系统架构师。
⚡未来属于那些,
既懂电流的流向,也懂智能的方向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