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6日下午2时45分,在南海狂刷存在感的美军“尼米兹”号航母上,一架MH—60R“海鹰”直升机刚刚起飞,就莫名其妙一头扎进南海的汪洋碧波之中,3名机组人员侥幸生还。
![]()
令人不敢相信的是,仅仅过了三十分钟,就在同一艘航母上的F|A—18F型“超级大黄蜂”战斗机也在刚刚起飞后,像约好了一样,直接步了MH—60R“海鹰”直升机的后尘,也是一头扎进南海的碧波汪洋之中,和浩瀚南海来了一个亲密接触,战斗机上的2名飞行员,以弹射的方式侥幸逃生。
短短半个小时,就有两架来自美军的舰载机,在南海先后坠机,这起事故,迅速在美国的社交媒体上发酵开来,各种议论猜测纷至而来。
![]()
这些议论猜测之中,甚至出现了阴谋论。这些阴谋论者言之凿凿称,美国的两架舰载机之所以接连坠海,是因为遭遇了来自东方某神秘大国的“电子干扰”或“电磁攻击”,甚至遭遇“定向武器攻击。”
这些阴谋论猜测中,又以“电子干扰”说最为盛行,甚至就连台湾伪空军前副司令员张延廷都持此种猜测,认为美军附近有电子干扰,还故弄玄虚道:“南海电磁环境是不是非常复杂?”
然而,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
1、美军的“南海魔咒”
我们先不说这两架时间最近的美军先后坠机事件,我们将时间线拉回到更远的年度
先来看看在2017年,短短数月间,美军的驱逐舰就在南海接连出事。
先是2017年6月17日,美海军的“菲兹杰拉德”号导弹驱逐舰在南海高调炫耀所谓的航行自由的时候,在驶往日本海时撞船,直接造成7死3伤的结局。
![]()
再来看2017年8月1日,美军的“斯特塞姆”号驱逐舰再次在南海高调炫耀所谓的航行自由的时候,又付出了一名水兵离奇失踪的代价。
最后来看在2017年的8月21日,美军的“麦凯恩”号导弹驱逐舰第三次在南海高调炫耀所谓的航行自由的时候,不幸撞船,造成10死5伤的重大事故。
2017年接连发生的三起事故,让不少媒体总结认为,在南海高调炫耀所谓的航行自由的美军军舰,一定是遭遇了“南海魔咒”,所以才造成了一次次逃躲不掉的惨痛海上事故。
![]()
事实上,除了2017年,在2021年10月,美军的“康涅狄格”攻击型核潜艇,在南海表演“潜行”时触礁撞山,付出了11名水手受伤,核潜艇也受损报废的重大代价。
数月后的2022年1月,美海军的“卡尔·文森”号航母上的一架F—35C舰载机,在降落甲板时,失控坠海,又造成7名甲板上的士兵受伤。
![]()
可以说,和这三年的多次发生的重大事故相比,这一次的直升机、战斗机接连坠海,幸运的是,机组人员生还,飞行员逃生,实在是损失非常之小了。
就是这样,还会出现“电子干扰”或“电磁攻击”,甚至遭遇“定向武器攻击”种种毫无根据的猜测,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了。
![]()
2、“尼米兹”垂垂老矣
接二连三不断出事,美国人首先应该是向内思考,反思自身,而不是无端揣测他人他国。
这才是正确的应对之道。
令人意外的是,这一次,在美军机接连坠海事件发生后,特朗普没有跟着社会舆论走,而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回答道:“是的,我听说了,他们很快就会告诉我。我想他们应该能查出来。可能是燃油质量不好。”
![]()
随后,面对外界媒体不太相信的目光,特朗普又补充强调道:“他们认为可能是燃油出了问题,我们会查出来的,这没有什么可隐瞒的。”
针对特朗普所说的燃油质量不好,有人猜测特朗普在说出这个原因之前,应该已经和美军内部有所沟通交流之后,才说出的,并不是特朗普的信口开河。
![]()
美国的“海鹰”和“大黄蜂”是两种完全不同使用方式、不同设计的航空器,就连发动机的型号都不一样,且二者起飞的方式也不一样,一个是垂直起飞,一个是弹射器助力起飞。
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它们用到的竟然是同一种燃料。
![]()
为了方便后勤供给,美海军给直升机和战斗机配备的都是JP5燃料。这套油库系统如果遭受污染或者掺进了淡水,轻则引发机械故障、系统失效,重则直接导致发动机推力丧失或者直接停机罢工。
这或许就是美军机接连坠海的原因。
![]()
那么,油库系统有没有可能掺进淡水呢?
这是有可能的,且美军早有先例。
此前,尼米兹号就曾因为操作不当,导致航空煤油反向进入淡水舱,影响了美海军官兵的正常生活。
此外,美军的油库系统不定期需要用淡水清洗航空燃料的储箱和管道。在进行正常的冲洗作业之后,如果没有严格合理排水,油混水的可能性很大。
![]()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军的尼米兹号航母,是1975年开始服役的美军现役最老的航母。
已经垂垂老矣的尼米兹号航母,为了美军在南海到处刷存在感,早已不堪重负,其航空燃料库更是需要经常清理和进行内部淡水清洗,这需要操作人员按照严密的操作流程,一丝不苟地加以完成,方能万无一失。稍有大意或闪失,就可能出现意外。
![]()
最要命的是,计划替代尼米兹号的肯尼迪号航母,现在还在船坞里出不来,要等到2027年方可正式服役。
这就意味着老态尽显的尼米兹号,还要继续在南海拼命干两年,不知道后续还会出现什么意外。
我们只有拭目以待。
![]()
3、坠海原因或成谜
关于美军机接连坠海的原因,还有一种猜测是,和工作人员的高负荷高强度疲劳工作有关。
分析认为,像F|A—18F型美军机,有很多机体的年龄,比驾驶它的飞行员都大。这种老式军机,在咸湿高温动辄就是暴风雨交加的茫茫大海上航行,零部件锈蚀出问题,那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因此,在航母上的机组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之大,时间之紧迫,就可想而知了。
![]()
人一累,就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不集中,失误自然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了。这几乎成了美军的必然。或许,这也可以解释美军为何一次次陷入到“南海魔咒”中,无法逃躲。
据军方统计数据显示,如果美军连续24小时轮班工作,每人只能休息5小时,事故发生率将会增长近30%。
因此,持此种观点的人们认为,美军机在南海接连坠海,就是因为人为操作失误所致。
![]()
实际上,支撑这一猜测的数据和实例也有很多。
以2022年1月为例,该月某天“卡尔·文森”号航母上的F—35C在南海降落时坠毁,事后调查称,就是因为飞行员操作失误。
再来看一组数据。
![]()
在2025年5月,美军的“杜鲁门”号在红海海域短短数天时间,就接连丢失了三架“超级大黄蜂”,其中一架竟是被自己家的防空导弹击落,这里的原因,大概也是因为操作失误。
为什么美军失误频频?
那是因为到处充当世界警察的美军,常年超负荷运转。
![]()
而南海与美海军在西海岸的最大军港圣迭海军基地相隔达1.1万千米,美军却一定要劳师远征,一心一意要当他的“世界警察。”
这样做的结果是,机毁人亡的惨烈事故隔三差五就要来上一出,就连“尼米兹”号甲板上的水兵们都抱怨连连:“每天睁眼就是高压战斗部署,机械故障早成了家常便饭。”
![]()
不过,虽然前两种说法,一出于特朗普之口,一出于合情合理的推断,都很有道理,阴谋论者却依然不罢休,执意要将美军机的接连坠海,归因于他国人为电子干扰,他们的理由是,两架军机坠海时间相隔如此之近,且都在军机起飞的阶段,未免也太巧了吧
他们言之凿凿称,美军作战高度依赖数据链和GPS系统,而南海海域周边早已布设了多层次电子战网络,其高功率微波武器可以瞬间瘫痪美军战机天线,甚至永久损坏雷达罩内的精密元件。
![]()
反对者称,即便美军机遭受到了GPS干扰,起飞的军机,也不会一头栽尽海里,更何况还是连环坠海。
值得注意又颇耐人寻味的是,对于美军此次事件,中国方面始终保持克制,针对甚嚣尘上的各种猜测,没有发表一句强烈表态,这就更加重了外界的猜测。
有观点综合以上多种分析称,此次美军机接连坠海,既有美军的技术短板和疲劳操作,也有背后不为人知的隐情。
这隐情,因为中美两国的讳莫如深,外界便很难得知真相。
![]()
于美国而言,如果公开承认和指责对手搞电子攻击战,那也就等于间接承认,自己在这一次的电子战中,输了。
这对于霸权的美国而言,无疑是奇耻大辱,打死也不会说。
而我们想要告诉美军的是,当你的实力支撑不住你的霸权和野心的时候,你将不断陷入一个自我消耗的恶性循环,最终害人害己,得不偿失!
文|午梦堂主
参考资料:
《兵器面面观》 央视军事综合频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