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民币汇率的“V型反转”,为财经市场注入强心剂。上半年离岸人民币贬破7.40的极端行情犹在眼前,如今却已逆转2022-2024年的连续贬值态势。截至11月5日,美元兑人民币年内累计升值2.40%,离岸汇率升值2.80%,更关键的是,市场对年末继续升值的预期持续升温。这场反转绝非短期波动,国际收支结构的两大质变,正预示着人民币新一轮升值周期的到来。
![]()
汇率定价的“双轨分化”是最核心的信号。2025年出现了罕见的“对一篮子货币贬值、对美元单边升值”格局:CFETS人民币指数年内下跌3.37%,美元兑人民币却从7.3498跌至7.0991。这种分化源于“贸易流”与“资金流”的脱钩——2022年前两者相关系数高达-0.81,如今已降至-0.30。新华网11月12日公布的中间价显示,100美元兑708.33人民币,印证了资金流主导的升值动能,而出口结构多元化则让贸易层面的汇率弹性增强,这种自主调节能力正是汇率稳定的压舱石。
私人部门海外净资产转正,成为升值的“隐形支柱”。2025年上半年国际收支数据显示,私人部门持有1819.14亿美元对外净资产,终结了长期净负债格局。尽管对外证券投资仍净负债4665.15亿美元,但较去年减少1558.67亿美元,对外投资提速明显。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净资产累积并非依赖外汇储备,而是贸易顺差转化为自主对外投资的结果,截至二季度非储备金融账户逆差1464亿美元,恰是资金有序出海的证明。
2022-2024年的贬值源于出口走弱与中美利差倒挂的双重压力,2022年对美元、货币篮子分别贬值9.08%、3.70%。2025年中美经贸谈判推进令美元指数走弱,而人民币低波动率(年化2.57%)凸显供需自主平衡能力。当前1美元兑7.1177人民币的即期汇率,虽低于长期均值6.80,但考虑到经济动能切换,7.0关口已形成新的支撑位。
![]()
对投资者而言,升值周期的影响需精准把握。股市方面,外资回流动力增强,航空、造纸等美元负债占比高的行业将直接受益;汇市中,持有美元资产者可逐步减持,配置人民币计价的债券更具性价比。需注意的是,私人部门投资收益仍处逆差(二季度519.18亿美元),但上半年逆差已同比减少21.78亿美元,随着对外投资经验成熟,净资产向收益转化将进一步巩固升值基础。
以4月离岸汇率7.42为起点,预计2026-2027年将升至6.40-6.50区间。短期来看,11月12日美元兑人民币围绕7.11波动,波动率维持低位,显示升值趋势稳健;长期而言,海外净资产累积与投资收益改善形成的“双轮驱动”,将让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更具话语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