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1月14日凌晨3点,吉林农业大学17号公寓413寝室。
深秋的长春,寒意已浓,整栋宿舍楼沉寂在黑夜之中。偶尔传来几声梦呓或翻身压动床板的吱呀声。
睡在下铺的李明(化名)突然惊醒。
李明裸露在被子外的手臂感受到了不适,他迷迷糊糊地用手一摸,一股粘腻的触感让他睁开了眼睛,跟着就闻到一股浓烈的血腥味。
一道黑影正矗立在李明的床前,黑影对着李明的上铺,进行着一种机械动作,寂静的夜里,沉闷的声音,像是利器反复穿透某种厚重的物质。
很快,上铺传来了赵研痛苦的呻吟:“郭力维!你干嘛?!你他妈……”
呻吟声彻底惊醒了李明,他猛地一个激灵,慌乱地抓起床头的手机,颤抖着按亮了手电筒功能。
一束惨白的光柱刺破黑暗,瞬间照亮了狭小的空间。
光线下,李明看到了血!大量的血!正从赵研的床铺缝隙不断渗出、滴落,将他床铺染成一片血红。
而那个站在他床前的黑影,也清晰起来,正是他的舍友郭力维!
此刻,郭力维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平静得如同结了冰的湖面,只有他手中紧握的那把尖刀,还在一次次地抬起、落下,精准而冷酷地刺向上铺的赵研。
“郭力维!你干什么?!住手!!”李明失声尖叫,声音因极度恐惧而变调。他下意识地伸手去拉扯郭力维。
郭力维的动作停顿了一下,侧头看了李明一眼。却并没有理会李明的拉扯,然后,又继续他未完成的“工作”。
李明的尖叫和骚动,惊醒了寝室另一个的室友。他揉着惺忪的睡眼,茫然地坐起身,随即被眼前的血腥场景吓得魂飞魄散。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血腥味,赵研的呻吟声已经微弱下去,只剩下郭力维手中利刃破开皮肉时令人牙酸的闷响。
就在两人不知所措时,郭力维自己停手了。
郭立维从容地从赵研的床铺旁退开,踩着一旁的桌子跳了下来,径直走到自己的书桌前,将那把沾满鲜血的尖刀轻轻放在桌面上,发出“铛”的一声轻响。随后,他掏出手机。
“喂,警察吗?”郭立维的声音平稳:“吉林农业大学,17号公寓,413宿舍。杀人了。赶紧过来吧。”
挂断电话,郭立维接着又给姐姐发去了一条短信,内容简短而决绝:“姐,照顾好妈。”随后,他又登陆了常玩的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给一个游戏里的好友发送了信息,内容是关于赠送自己游戏账号的。
整个过程中,郭力维表现得不像一个刚刚杀人的凶手,更像一个完成了某项既定任务的程序执行者。他的冷静,他的有条不紊,让整个寝室的空气都凝固了。室友们僵在原地,根本不敢上前。
不知是谁先反应过来,颤抖着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在等待警察和医生到来的那十几分钟里,郭力维就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床沿,低着头,仿佛在沉思,又仿佛只是睡着了。他的身上溅满了血迹,脸上却干干净净。而在他头顶的上铺,赵研的生命正在随着血液一点点流逝,再无任何声息。
警车和急救车的鸣笛声几乎同时撕裂了校园的宁静,由远及近,最终停在17号公寓楼下。脚步声杂乱地冲上四楼。
警察率先冲进413寝室,手电筒的光束扫过现场,经验丰富的他们也被眼前的惨状所震慑。赵研躺在血泊之中,早已没了呼吸。随行的法医迅速上前检查,很快确认:赵研因胸部、腹部多处锐器刺伤,导致心脏、肝脏等重要脏器破裂,失血性休克死亡。
带队的警官将目光转向唯一一个身上带血却又异常平静的人——郭力维。
“人是你杀的?”警官厉声问道,手已经按在了腰间的配枪上。
郭力维抬起头,目光坦然,甚至带着一丝解脱,清晰地回答:“是”。
没有辩解,没有反抗,郭立维主动伸出双手,任由冰冷的手铐锁住他的手腕。在被警方带离寝室的那一刻,他最后回头看了一眼那个他生活了两年多的地方,眼神复杂,但转瞬即逝,又恢复了那种死水般的平静。
留下的是满室狼藉,一具逐渐冰冷的尸体,三个惊魂未定、余生都将被噩梦缠绕的青年,以及一个注定要破碎的两个家庭。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个曾经兴趣相投、同寝而居的年轻人用如此极端、如此残忍的方式来终结?
矛盾的种子,早在两年多前,他们刚踏入这间寝室时,就已经悄然埋下。而那最初的导火索,寻常得几乎发生在每一个大学男生寝室——鼾声。
时光倒流至2007年秋。
吉林农业大学迎来了又一批满怀憧憬的新生,五个来自不同城市、不同家庭的年轻人汇聚在17号公寓413寝室。郭力维和赵研,便是其中之二。
郭力维,家境普通,性格偏于内向,甚至有些孤僻,但心思细腻敏感。
赵研,则显得更为外向开朗,带着东北小伙常见的直爽和些许大大咧咧。
最初两人相处得不错,因为两人都痴迷于当时风靡全球的网络游戏《魔兽世界》。共同的爱好迅速拉近了他们的距离。一起组队打游戏,郭力维和赵研成了寝室里关系最紧密的兄弟。
然而,再牢固的友情,也抵不过日夜相处中细微摩擦的侵蚀。
问题,出在夜晚。
赵研有个他自己无法控制的生理现象——打鼾。而且不是轻微的鼻息,是那种时而如雷鸣滚滚,时而如拉风箱般断续有力的鼾声。这对于睡眠质量高的人来说,或许翻个身就能继续入睡。但对于睡眠极浅,入睡困难的郭力维而言,这无疑是每晚的酷刑。
每当夜深人静,郭力维好不容易酝酿出一点睡意,就会被赵研骤然响起的鼾声吵醒。他尝试过塞耳塞,但效果有限;尝试过强迫自己数羊,但鼾声总能把数字打断;尝试过比赵研更早入睡,但赵研的作息并不固定,常常在他即将睡着时归来,洗漱、上床,然后鼾声如期而至。
日复一日,郭力维的眼圈越来越黑,白天的精神越来越不济,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他对赵研的鼾声,从最初的理解和无奈,逐渐演变成深深的厌烦和怨恨。他觉得自己快要被这无休止的噪音逼疯了。
寝室其他两位同学,虽然也深受鼾声困扰,但他们的态度更倾向于“忍”。毕竟,打鼾不是赵研的主观恶意,提醒过几次效果不佳后,大家也就习惯了戴着耳塞睡觉,或者尽量调整自己的作息。集体生活,不就是这样相互迁就吗?
但郭力维不这么想。
郭立维觉得,在整个寝室,就属他和赵研关系最好。既然是好兄弟,那么他用一种别出心裁的方式来表达不满,甚至“小小惩罚”一下赵研,赵研应该不会真的生气。他甚至为自己的“创意”感到一丝得意,认为这能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解决问题。
于是,在一个赵研鼾声尤其响亮的夜晚,被折磨得濒临崩溃的郭力维,悄悄拿出了自己的手机。他蹑手蹑脚地走到赵研床下,将手机的录音功能对准上铺,清晰地录下了那起伏不断的鼾声。接着,他又借着窗外微弱的路灯光,调整角度,拍下了几张赵研沉睡中略显扭曲的睡颜。
之后,他坐在电脑前,将录音和照片精心剪辑成了一段短视频。视频里,赵研的鼾声被刻意放大,与那张不甚雅观的睡颜形成“滑稽”的对比。带着一种报复性的快感和恶作剧的心态,郭力维将这段视频上传到了校园网的公共论坛上,还起了个吸引眼球的标题。
他当时绝没有想到,这个自以为是的玩笑,将成为引爆地狱之门的按钮。
视频在校园网上悄然流传。虽然画面昏暗,但熟悉赵研的同学、朋友,还是能轻易辨认出那个鼾声震天的人是谁。起初只是小范围的窃窃私语和调侃,但很快,异样的目光和窃笑声就让赵研感受到了不爽。
当赵研最终在电脑屏幕上看到那个视频,看到视频下那些或调侃或嘲讽的留言时,他的脸色瞬间铁青。
青春期的男生,自尊心比什么都重要。在学校以这样一种不雅、甚至丑陋的方式被公开处刑,这对赵研来说,是奇耻大辱。
而当他得知,这个视频的制作者和发布者,竟然是自己平日里视为好友的郭力维时,那种被背叛、被羞辱的怒火,如同火山般喷发了。
“郭力维!!”赵研冲回寝室,指着郭力维的鼻子,双眼赤红:“你他妈什么意思?!你还是不是人?!”
郭力维被赵研激烈的反应吓住了。他预想中的哈哈一笑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雷霆震怒。他试图解释,说这只是个玩笑,说自己只是受不了他的鼾声……
“玩笑?我去你妈的玩笑!”赵研粗暴地打断他,声音因愤怒而颤抖:“你侵犯我隐私!你让我在全学校面前出丑!郭力维,我告诉你,这事没完!”
说完,赵研猛地摔门而去。
郭力维愣在原地,这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他慌忙删除了校园网上的视频,并在赵研回来后,当面郑重地道歉。他反复说着对不起,表示自己只是一时糊涂,希望赵研能原谅他。
然而,裂痕一旦产生,便难以弥合。
赵研对于郭力维的道歉,报以的是冰冷的沉默、不屑的白眼和从鼻子里哼出的冷笑。在他心里,郭力维已经被彻底打入了敌人的名单。所谓的兄弟情谊,在那段视频曝光的那一刻,就已经彻底粉碎。
从那天起,413寝室的气氛彻底改变了。
两人虽然还同处一室,但形同陌路。以前一起玩的《魔兽世界》, 现在各玩各的,甚至在游戏里遇到了,也会刻意避开,或者隐隐形成对抗。曾经一起吃饭、上课的默契,荡然无存。
更让郭力维难以忍受的是,赵研开始了对他长达一年多的、持续不断的言语攻击和精神打压。这种攻击,往往发生在有其他室友在场的情况下,充满了公开的羞辱意味。
有一次,郭力维在《魔兽世界》竞技场中被对手击败,正心情低落。赵研躺在自己床上,阴阳怪气地对着空气,或者说,是故意说给全寝室的人听:“连这么简单的操作都玩不过,和脑残有什么区别?就这水平还整天玩?”
话语如同毒针,刺得郭力维脸色发白,他紧紧攥着鼠标,指节泛白,却没有回嘴。他选择了忍耐。
大三夏天的一个傍晚,天气闷热。郭力维买饭回来,随手将宿舍门带了回去,但没有关严。赵研立刻抓住了这个“把柄”,他斜眼看着郭力维,对另外两位室友说:“啧,你们看,这么热的天,还有人故意把门关着,是不是脑子有问题?想热死谁啊?”
郭力维忍不住回了一句:“我不是故意的,而且门也没关死。”
“哟,还说不得了啊?”赵研立刻提高了音量,脸上带着讥诮的笑容:“做错了事还不让人说?心理这么脆弱?”
郭力维深吸一口气,强行把涌到嘴边的反驳咽了回去。他告诉自己,忍一忍,再忍一忍,毕竟还要在同一屋檐下生活,撕破脸对谁都没好处。
他的忍让,在赵研看来,或许是懦弱可欺的表现。于是,挑衅变本加厉。
有一次,赵研从外面买回来一些时令水果,热情地分给李明和另外一位室友。他故意绕过了正坐在书桌前看书的郭力维。分完后,他看着手里最后一个苹果,又瞥了一眼郭力维的背影,故意用所有人都能听到的音量说:“这苹果真甜啊,有些人自己想吃就自己去买嘛,在那儿装什么深沉,生什么闷气呢?”
郭力维的身体明显僵硬了一下。他原本并不在意那几个水果,但赵研这种指桑骂槐、刻意羞辱的态度,让他感到无比的难堪和愤怒。他放下书,转过头,尽量平静地说:“赵研,我不是买不起,我是不想吃。请你以后说话注意点。”
“我注意什么?”赵研夸张地笑了起来,对着其他两位室友挤眉弄眼:“你们看,他还不高兴了!哈哈哈哈哈……”
那刺耳的笑声在寝室里回荡,像一把钝刀子,反复切割着郭力维的自尊。他感到血液涌上了头顶,脸颊滚烫。他猛地站起身,想要冲过去,但最终,还是用尽全身力气控制住了自己,摔门去了水房,用冷水一遍遍冲刷着脸,试图浇灭心头的怒火。
类似的情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反复上演。赵研似乎把羞辱郭力维当成了日常的消遣和发泄途径。
晚上,当郭力维在玩游戏时,赵研会故意拿着手机,在宿舍里来回踱步,眼睛瞟着郭力维的屏幕,嘴里不干不净地骂着游戏里的角色,但指代对象,不言而喻。
寝室成了郭力维的炼狱。他害怕回到那个空间,害怕听到赵研的声音,害怕面对那无休止的、充满恶意的目光和嘲讽。他的性格变得更加阴郁,几乎不再与寝室其他人交流,整天沉浸在游戏世界里,试图寻找一丝慰藉和逃避。
郭立维曾多次试图与赵研沟通,甚至带着乞求的口吻希望和解,但换来的永远是赵研的冷嘲热讽和彻底无视。
导火索在日复一日的羞辱中,被越搓越长,越积越厚,火药味弥漫在413寝室的每一个角落。
2009年11月12日,星期四。在又一次遭受赵研公开嘲讽后,郭力维登上了自己的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动态:
“癞蛤蟆爬到哪里都恶心人。”
这条指向性极其明显的动态,如同在已经绷紧到极致的弓弦上,又加了一分力。寝室里的其他同学都看到了,自然也传到了赵研的耳朵里。
这一次,赵研的反应不再是简单的口头嘲讽。他看到这条动态后,脸色阴沉得可怕。他没有立刻发作,但接下来的行为,彻底点燃了最后的引信。
从11月12日晚上开始,一直到13日晚上,赵研的挑衅行为达到了顶峰。
他几乎是寸步不离地“盯着”郭力维。只要郭力维坐在电脑前,赵研就会立刻拿起手机,在宿舍里以郭力维为中心,绕着他来回走动。他不再指桑骂槐,而是近乎直白地,对着手机(实则对着郭力维)进行不堪入耳的辱骂。
“废物!”
“怂包!”
“活着也是浪费空气!”
“看着就让人恶心!”
这些恶毒的语言,如同密集的箭矢,精准地射向郭力维本就脆弱不堪的神经。郭力维戴着耳机,将游戏音量调到最大,但那些话语依然能穿透耳膜,直抵内心最痛处。
郭力维感觉自己快要爆炸了。一年多来的忍耐,所有的委屈、愤怒、怨恨,在这一刻堆积、压缩,最终凝聚成了一个冰冷而坚定的念头——
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