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农民辛苦了一辈子,到了该退休的年纪,却一分退休金都没有,城市职工家庭。生活就相对好些,老了干不动了,退休之后每个月都有退休金可以拿。
![]()
其实,在很久以前就流传了一句话,叫做“养儿防老”也就是说在他们根深蒂固的观念里,自己老了干不动了,就要靠儿女来养老。
农村人除了种地之外,在闲暇的时候,地里不忙的时候也会出去打工,干一些零工或者工地上的工作,用劳动来换取金钱,养活一家老小,抚养孩子长大,供他们读书,盼望着能出人头地,一代更比一代强。
![]()
早些年或许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过。要问自己老了的打算,心想着反正是有孩子,我老了动弹不了,孩子不可能不管我,把儿女当成自己老年后的唯一的筹码。
很多人没有缴纳医保的这个意识,有的人甚至不愿意交,因为交了这个社保之后工资就会少一些,他们就是想着多拿一些工资,回家能有个交代 ,换句话说就是不懂得未雨绸缪。
这就造成一个现象,他们都达到了退休的年龄,却不能退休或者想退却又不得不工作,因为他们不干活就没有钱。只要活着就得吃喝拉撒,钱从哪儿来?
![]()
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现在的生活压力很大,儿女们也难有的甚至自顾不暇,所以他们不得不拖着衰老的身躯继续工作,有些人甚至去工地当小工怕老板不要自己,而谎报年龄大有人在。
其实人老了,由于没有金钱的支撑,生活质量必然会下降,现在人活着吃、喝、拉撒,处处得花钱,所以人从年轻的时候就得懂得规划未来。
在这点上,古人就比较有先见之明,就比如: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其实,即便是没有退休金,在农村只要是不生病,生活成本较低,即便是老了,也能生活得很安逸。
第一:靠土地
农村老人一辈子跟地打交道,汗珠子掉地上砸八瓣,老了也照样闲不住。种半亩菜园子,青菜、萝卜、豆角轮着种,自己吃不完的,挑到镇上集市换点零钱。
再比如养两三只母鸡下蛋,既能自己补营养,也能给孙辈留着,偶尔卖几个鸡蛋添点油盐钱。要是身体还硬朗,帮村里人种地、摘果子,一天能挣个百八十块,够好几天花销。
第二:靠子女
这又不得不说起养儿防老,虽然年轻人在外打拼也不容易,但大多会记着家里老人。逢年过节给点现金,平时寄点米面油,生病住院了儿女们分摊医药费,这是最主要的依靠。就算子女条件一般,也会经常回家看看,帮着干重活、买些必需品,不让家中父母为难。
第三:省着点花
很多老人比较会过日子,省吃俭用了一辈子,到老了更是舍不得吃穿,懂得节约,衣服能穿就不买新的,饭菜能凑合就不浪费,小病小痛先扛着,实在不行再去村卫生室拿点便宜药。现在国家有农村低保、高龄补贴,还有合作医疗能报销一部分医药费,多少能减轻点负担。
![]()
邻里互帮也很重要,农村人情味浓,谁家老人动不了了,邻居会帮忙捎东西、照看一眼;谁家种的菜多了,也会互相送点。老人们聚在一起聊聊天、做点轻松的手工活,日子虽不富裕,但也安稳踏实。
农村老人没退休金,日子就是靠土地刨食、子女孝顺、自己节俭,再加上政策帮扶和邻里互助,慢慢往前过,虽不宽裕,但也能过得有滋有味。
总结:年轻有年轻的活法,老了有老了的活法,开开心心地过一生是最重要的,怎么开心怎么过,怎么快乐怎么活,不让自己受委屈,少给别人添麻烦。
声明:图片由ai生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