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桃源村,一群画家正对着村里千年柿树挥毫泼墨。金黄的柿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红艳的果实挂满枝头,画家们的画笔在宣纸上沙沙作响。不一会儿,一幅充满田园诗意的画卷便跃然纸上。
“从前年开始,武汉美术学院专门组织学生来我们这里写生,一批就有好几百人。”桃源村党支部书记殷修勇算起这笔“艺术账”不无感慨。除了院校师生,桃源村还吸引了专业画家、美术爱好者等众多各界人士前来创作,一年下来有5万多人。他们被桃源村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底蕴吸引,用画笔记录下这个传统村落的美。
![]()
俯瞰桃源村
一个坐落于大山深处的古村落,何以成为创作者的“磁石”?答案就藏在地理的“巧思”与历史的“馈赠”里。
“村庄地处大别山与桐柏山交汇处,是湖北与河南交界的北大门,形成了‘望山不走山’的独特地貌——远看群山环抱,进村却是平坦小路,让游客尽享山野之趣的同时倍感舒适。”殷修勇介绍。
“这种‘入则静谧,出则壮阔’的地貌,恰是山水画创作最理想的构图范本。”画家梅建军感叹。
更难能可贵的是,桃源村宛如一卷没有边框的画卷。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城寨遗址”、神秘幽深的“仙人洞”以及成片的百年石屋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上。时间仿佛给这些古迹镀上了历史的光芒,意韵悠长、含蓄蕴藉,与优美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
写生经济的火热,让沉睡的古村苏醒了过来。湖北大学、湖北美术学院等五所高校相继在村里挂牌设立写生基地,将秋季采风、春季下乡列入必修课程。师生们的画架成了村头巷尾最独特的风景。清晨在溪水边涤笔,正午在石屋荫下午餐,傍晚围坐古村槐树下讲评作业——画笔与炊烟共生,艺术与乡土共融。
![]()
书画家们在桃源村创作
书画家和摄影爱好者们通过创作,将桃源村的自然风光、传统建筑、民俗文化等元素转化为艺术作品,让这个深藏山中的古村落逐渐为外界所知。许多游客正是因为看到这些艺术作品,慕名而来。
为了更好地运用这些丰富的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桃源村创新经营模式,采用“双轨制”经营,既引进专业运营团队打造高端民宿,也鼓励村民自主经营农家乐,形成高低互补的住宿餐饮体系。目前,全村共有八家农家乐和民宿在运营。
村里流量“变现”能力在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得到验证。据统计,“十一”期间,村里每天接待游客数百人,一些位置优越的农家乐日收入达五千余元。
如今,桃源村的美丽不仅在画板上绽放,更在村民红火的日子里铺展。从“百年古村”到“绿色幸福村”,这片土地正以景观为笔、以文化为墨,一步步绘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在这个画笔与自然对话、艺术与乡村共舞的地方,桃源村正以其独特的方式,书写着一部属于新时代的“桃花源记”。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讯 通讯员刘冬 曾瑞鸿)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