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兰妈谈育儿
之前,和一位妈妈聊天时,我们聊到了合格父母育儿的标准
没想到,那位妈妈想了想,然后指着身后正在辛勤劳作的园丁说了一番话:
每当漫步在静雅又空气清新的公园时,我的第一感触就是:这片美丽的土地就是园丁们辛苦劳作的成果,如果没有园丁那样营造安全、丰富、还有可欣赏的环境,我们也无法在休息的时间能觅到如此让人身心愉悦的地方
所以呀,我常常就在想,教育孩子难道不是应该像园丁一样,只给孩子创造舒适、自在、又充满爱的温暖环境吗?有爱的孩子才有能量,有能量的孩子也有更多自信去克服成长路上的一切挫折和苦难”
是呀,教育本应该是农业,而不是如木匠那样精雕细刻的工业,我们是用什么样的观点去看待孩子,孩子最后也会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为什么样的人
![]()
之前没有明白这一点的兰妈,经常会为了孩子的学习而焦虑,焦虑过后就是唠叨不停的大道理连篇
女儿呢,每次一听到这里就会脾气暴躁,不是嫌我烦,就是直接关上房门不理我了
直到我悟懂了“园丁”和“木匠”育儿的不同区别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而女儿也在“园丁”育儿环境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
比较典型的一次
女儿成绩没考好,她为了避免被我批评就把卷子藏起来,可她不知道,老师早就把她糟糕的卷子私发给我了
讲真的,刚开始看到老师的消息时我直接被气得冒烟,脑子里也闪过了无数教训的场面,可等到我慢慢消化情绪恢复理智后,女儿再回家我就显得平静多了
当时,我并没有拐弯抹角,而是直接对她说:
“你今天考试的卷子,老师发给我看了,虽然考试的分数不是那么理想,但从整体来看你还是用了心,特别是书写的质量大有提升”
紧接着,我又告诉她:
“妈妈能这么直白地对你讲出问题,不是为了打击你、更不是为了批评你,而是妈妈相信你不是那么脆弱的人,以你的实力再加上持续的努力,相信下一次一定会考出更好的成绩”
惊喜的是,女儿没有发脾气,对待学习的态度也比以往更积极用心了
所以说,育儿关键就在于你给孩子塑造什么样的环境,这也是兰妈提倡“园丁育儿”的精髓所在
那么,“园丁育儿”精髓在于哪些方面?我们家长又该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园丁式父母呢?
![]()
01
园丁式育儿一:
花开自有时,孩子成长真是急不来的
同样是养孩子,为什么有人和孩子关系好到能手拉手、随便开玩笑,而有些人却和孩子一说话就焦虑、崩溃、甚至大失所望呢
有人说:“如果你看孩子哪哪都不顺眼,这不是孩子的问题,而是你自己生了病,你的眼里看不到孩子的优点,自然就会以更严格的方式要求孩子,孩子也会以更极端的方式反抗”
也有人说:“父母对孩子要求太高,无非就是自己走过的路,不想孩子再接着走第二遍受苦,这也是天下父母心的共同特点”
但事实上,养孩子之所以会有轻松、和焦虑之分,也体现在“园丁”思维、和“木匠”思维这件事上
什么是“园丁育儿”?
所谓的园丁育儿,就像种树那样,要做的事情就是松松土、浇浇水、施施肥,只要创造好环境,剩下的就是静等了
那什么是“木匠育儿”呢
所谓的木匠育儿,宗旨就是在于强制改变,因为在木匠的眼里,木头就是材料,必须要按照设计图纸来精雕细刻,否则就无法展现出该有的艺术和美感
![]()
很可惜,现实生活中,绝大数父母都是木匠式育儿精神,脑子里最常见的想法也是:
“孩子是我生的,他现在又那么小,很多事情都不懂,我必须要对他负责,哪怕他讨厌我、憎恨我,我也不能看着他犯错、看着他往火坑里跳,要不然就是害了他”
包括兰妈在内,身边很多朋友都是在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因为父母一口一个“为你好”,就成了生命中不得不妥协的一次又一次道德绑架
可到了最后,我们依然没有成为父母眼中的样子,反而成长他们口中天天念叨的白眼狼,因为讨厌父母的刀子嘴,能在外面躲着一年到头都不愿意回家一次
所以说,养孩子这件事根本是急不来的,你越是逼着他们成长,他们越是压力大地想要逃脱
我们要做的就是相信花开自有时,孩子只是现在不够优秀,并不代表他们开不了花,尽量多给孩子一些展现的机会、能力上的肯定,你会发现他们成长起来也是一个“开窍”的事儿了
![]()
02
园丁式育儿二:
要顺木天性,玫瑰永远长不成向日葵
好的教育,就是懂得顺木天性,要明白的一点也是:玫瑰永远长不成向日葵
特别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能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包括:
•不能因为自己羡慕考清华的光耀门楣,就一开始给孩子定下“考清华”的目标
•不能觉得孩子性格温和有耐心,就不让他们画画,因为你的直觉是孩子双手更适合当医生
•不能随便去窥探孩子的个人隐私,更不能把“我是你的妈妈,有什么是我不能知道”的话挂嘴边
•不能因为孩子学习不好,就极端地认为“孩子就是贪玩,没有努力”,学会对事不对人,我们所面临的也是当前所存在问题,而不是孩子这个人
兰妈之前就有一个好朋友,是从小学一直玩到大的好闺蜜
在我印象中,她读小学阶段还是一个特别喜欢笑的姑娘,嘴巴一咧、眼睛一弯,看上一眼仿佛糟糕的情绪都变好了
![]()
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她变得不爱笑了,整个人看起来都比较压抑,对学习没什么兴致,以前一说出去玩就激动得第一个跑出去的她,再次约她出去玩时基本上都是一句“不想出去”
刚开始的时候我还以为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把她得罪了,直到后来才知道,我们友谊是没问题的,有问题的是她妈妈生活中的处处限制,让她失去了可以玩、可以自己做决定的权利
可结果呢,朋友就成了那颗被拧弯了的小树,表面听话,内心其实早已经压抑不止
为什么呢?因为她的喜欢和自由,早已经被“木匠”性格的妈妈一刀切了
所以说,“园丁式”育儿的第二要点,就是要懂得顺木天性,如果你的孩子希望成为一朵玫瑰,就不要非要把他们培养成向日葵
过度的扭转和强制改变,只会让孩子把更多精力用在害怕、反抗上,以至于他们明明想努力、明明想进步,结果却终究是变成了举步艰难
![]()
03
园丁式育儿三:
自主性支持,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不是工业,应该像农业那样讲究时令、讲究耐心,也懂得春种秋收”
是呀,工业就像流水线那样一天不停地劳作,以此来达到更多的生产量,可在健康、质量面前呢?根本就是不值得一提了
刷到过一个视频:老婆怀孕以后,就成了我的食品“检测仪”
出门想吃淀粉肠,老板先问“你吃,还是你媳妇儿吃”,当老板得知是媳妇儿吃后,竟然直接说“你俩去隔壁吧,我这锅坏了”
事实上,老板就是善意的好心提醒,最后索性直接建议说:“你们回家自己做着吃吧,干净又放心”
去烤肉店吃烤肉,也有热心的服务员上前帮忙烤肉,原因是担心烤肉没烤熟,当怀孕的媳妇想要一杯鲜榨果汁时,服务员也礼貌地建议说“我给您倒杯水吧,这果汁别喝了”
去菜市场买活鲈鱼,老板更是直接建议吃草鱼,结果过几天才知道,原来是隔壁孕妇吃了养殖的活鲈鱼差点导致胎停了
所以,这就是工业和农业的差别,工业在于数量,而农业在于质量
仔细想想,我们孩子的成长不也是一样吗
如果按照工业的流水线去要求孩子每天不停地学习、写作业、背书、听写单词,当孩子的生活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时,用不了多久,孩子就会因为压力大、还有只学习的枯燥乏味而厌倦了
![]()
认识的一个妈妈就是如此,在养孩子这条路上她付出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
特别是当儿子的作业辅导不了、也觉得没办法为儿子提供什么帮助时,她就找了一份进厂打工的流水线活儿,每天把自己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每天也省吃俭用地把钱留着给儿子补课补习
本以为,只需要提供金钱作为支撑,孩子有了辅导班的补课,学习肯定就是差不了的
可结果呢,儿子到了读初二那年,学校不去了,一提补习班更是急得直嚷嚷,如果再说些什么,就会叛逆地放话说:“我不读书行了吧,出去打工,都比读书舒服”
妈妈不明白,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儿子讲了很多大道理,可儿子依然听不进去,在他的眼里心里也只觉得他自己太孤单、内心太痛苦了
原因是早上直奔学校、晚上又直奔补习班,他的每一天睁开眼也就只剩下“学习”二字
说到最后,儿子还崩溃地对妈妈说了一句:“我很累,我很痛苦,我也很孤单,你知道吗?妈妈”
也就是那样一番话,让妈妈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从此不再让儿子像流水线一样拼了命地学习,为了更好地照顾到儿子的情绪,她自己也辞掉了进厂的工作,然后回家每天给儿子做好吃的、得空的时候还会一起出去散散心
![]()
本以为,以儿子对学习的排斥和厌恶程度,学习上也就那样,并不会有什么大的起色了
可没想到,自从妈妈没有再安排一场接着一场学习后,小家伙的学习反而出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学校里有老师夸、回家后又有妈妈的鼓励和认可
看吧,你想尽办法的安排,最终不过是“不做”比“做什么”更有效果,园丁式育儿的宗旨也在于托举、和更多细心呵护、耐心等待
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懂得自主性支持,孩子的事情就由他们自己做主,他们做错了,我们多一些指导和建议, 他们成功了,我们站在台下喝彩鼓掌
如此环境下,孩子才能成长得更自信、有创造力,就连心理上也会变得越来越健康
![]()
那么,关于合格父母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