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大达钢炼钢厂,有这样一位深耕一线的“设备守护者”:他身形清瘦,却蕴藏着钢铁般的坚韧;他言语谦和,却始终以火一般的热忱扎根设备能源管理前沿。十八载寒来暑往,他带领团队攻坚克难、降本增效,用实干践行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用匠心筑牢企业生产安全防线,他就是炼钢厂设备能源科长王川。
![]()
“设备就像人,得时刻紧盯‘脉搏’,稍有异常便要及时‘问诊’。”这是王川挂在嘴边的工作箴言。刚接任科长时,炼钢厂正面临设备老化、能耗居高不下的困境。他主动扛起重任,一头扎进生产车间:在高温灼人的转炉车间穿梭,精准记录每一组设备运行数据;在轰鸣作响的连铸机旁蹲守,与操作工细致研判设备状态;遇上新型设备,便与操作人员深入切磋使用技巧,生怕遗漏半点细节。他的工作服内,总揣着一本泛黄的老笔记本,里面详尽记载着整个炼钢厂的“设备档案”——关键点位用红笔标注星号,“1号转炉循环水泵换密封垫”“煤气加压机滤芯每半月更换”,条目清晰、记录详实。笔记本边角处,一行小字格外醒目:“维检车间技术员反映,1号连铸机液压站偶有异响?”问号之后,是他当日必解的攻坚任务。这本磨得卷边的笔记本,既是他“问诊”设备的“病历本”,更是他对工作极致较真的生动写照。
![]()
2023年新厂区建设期间,面对大量老厂区从未接触过的新设备,王川肩上的担子愈发沉重。从设备安装调试到热态试车,每个关键节点他都坚守现场,与技术员们趴在图纸上逐行核对参数、反复推演流程。“现在多一分细致,将来就少十分麻烦。”他常对团队叮嘱,“设备实用性要在安装阶段验证,问题必须在现场解决,这是厂区顺利投产达效的根基。”对于新入职的技术人员,王川毫无保留倾囊相授:“传感器校准要兼顾环境温度,偏差0.5℃就可能影响整个系统运行”“液压管路密封要‘宁紧勿松’,漏一滴油都是安全隐患”。在他的悉心带教下,不少年轻人快速成长为车间技术骨干,撑起了设备管理的“半边天”。
紧急抢修现场,王川永远是冲在最前面的人。一次,2号连铸机结晶器突发故障,直接影响生产进度。他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带领团队分析症结、制定方案,连续奋战36小时,直到设备恢复正常运转,才靠着墙角短暂小憩。团队成员毛勇带着疲惫却欣慰地说:“跟着川哥干,心里踏实。”这朴实的话语,道出了设备能源科全体成员的共同心声。
“设备故障率高、能耗降不下来,就是我们的‘敌人’。”带着这股不服输的韧劲,王川带领团队向一个个难题宣战。针对关键设备易损部件依赖进口、采购成本高、供货周期长的痛点,他率先提出国产化替代方案:白天在车间拆解部件、精准测绘参数,晚上查阅技术资料、绘制设计图纸,反复与供应商沟通优化细节。经过数十次试验,成功实现国产滤芯替代进口产品,不仅使采购成本降低,还将维修周期缩短一半。在能源管理上,他引入智能化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水、电、气消耗数据,精准定位高能耗环节并制定针对性优化措施。一年下来,炼钢厂能源单耗显著下降,为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
“作为党员,就得让‘初心’在岗位扎根,让‘使命’在肩头闪光。”王川目光如炬,初心如磐。如今,在他的带领下,设备能源科已熔铸出“问题不过夜、攻坚不含糊”的钢铁作风——这是他用十八年光阴淬炼成的团队底色。从青涩的一线维修工到沉稳的技术带头人,王川用脚步丈量过企业每一寸滚烫的土地,用指尖触摸过设备每一处细微的“脉搏”,更用匠心守护着钢铁洪流中每一个运转细节。当钢花在炉火中绽放成星,这位共产党员正以平凡的坚守,在钢铁报国的征程上,书写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不凡答卷。
来源:达州钢铁集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