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才刚坐稳中国国民党党主席的位子,就被推上了党内派系火拼、美国压力紧逼,还有绿营步步追击的三重战场,事事都不让人喘口气。
面对赵少康的解邀约,郑丽文选择拒绝,摆明了态度就是“路线我来定”,这让原本就不安分的蓝营内部更添火药味。
![]()
而另一边,绿营借着沈伯洋在大陆被审查的事,拉着韩国瑜一块下场,试图打乱郑丽文和韩国瑜之间的合作默契。
这一局,表面是政党之争,底子里却是两岸路线的较劲、岛内政局的重构。郑丽文真能硬到底吗?
郑丽文拒见赵少康,蓝营内斗火药味浓
郑丽文上任后蓝营没等她喘口气,内部就先炸了。
过去蓝营换党主席,几乎都得先安抚好各方派系,尤其像赵少康这种老资格的大佬,不见一面都说不过去。但这回郑丽文一上来就打破了老套路,连客气话都没说一句,直接表示“行程安排不开”,不见。
赵少康那边也没惯着,马上另起炉灶,跑去跟白营主席黄国昌会面。
![]()
这一来一回,外界看得明白:赵赵少康是摆明了要联合外人“围郑”,蓝营内部从台面下的博弈,彻底撕开了脸。
而且这场内部对抗并不只是嘴上吵架那么简单。朱凯翔等泛蓝名嘴跳出来开炮,指责郑丽文搞“一言堂”,不尊重党内传统。
更有意思的是,青年民代在秋祭活动上公开反对郑丽文的安排,场面一度失控,说明党内年轻一代也并不完全站在她那边。郑丽文不是没底气,她背后有军系撑腰,还有金主CK杨的资源支持。
再加上和韩国瑜阵营的合作默契,郑丽文确实手上有些牌可以打。但问题是,这些牌够不够压住赵少康那边的动员力,还不好说。
![]()
更麻烦的是,蓝营的路线分歧已经公开化。
赵少康倾向保守强硬,主张对大陆保持距离;而郑丽文则试图引导蓝营走“务实两岸路线”。这不光是人事之争,更是蓝营未来怎么走的大方向之争。
一旦这个路线没能说服党内主流,郑丽文的权力基础就会变得非常脆弱。
美国要军费翻倍,郑丽文左右为难
还没从党内斗争中脱身,郑丽文就迎来了外部的“考题”——美国在台协会直接提出来了要约谈郑丽文,民进党那边已经扬言,美国就是要在台湾地区防务预算提高到经济总量的5%这件事上,不要让郑丽文当“拦路虎”。
现在来看郑丽文确实陷入到了窘境当中。
![]()
对于这件事郑丽文没有立刻回应,而是用“个人安排”的理由推迟了和美方的会面。这种做法对绿营来说简直是“绝佳素材”,不用想,必然会被拿来做文章,说她在“拖延军费”,暗示她对美国不够配合。
但郑丽文的顾虑并不难理解。蓝营传统上就不支持盲目扩充军费,认为防务预算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来定,而不是看美国脸色行事。
如果这时候她点头答应了美方的要求,不但会被党内批评“背离主张”,还可能被贴上“听命于外”的标签。但如果她真的坚持不答应,美国那边可能会认为她不可靠,甚至对蓝营整体失去信心。
这种两面难讨好的局面,说白了就是一场“走钢丝式”的外交考验。
更关键的是,蓝营党团内部本就对军费议题分歧严重深蓝和浅蓝派都有着不同的见解。
![]()
有人认为该配合美国,至少表面上要给足态度;也有人坚持不能再无底线地加码军费,否则会被拖进更大的军事对抗中。
郑丽文如果选择强势干预,可能引发党团不满,甚至有可能被质疑“架空民意”;但若她不出手,党内又会觉得她没有领导力。她夹在中间,进退都受限。
眼下,美国对台湾地区的军事政策越来越强势,要求越来越多。但岛内民众并不都愿意为此埋单,尤其当经济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谁都知道,军费一涨,其他预算就得缩。
这种时候,郑丽文要不要顶住美国的压力,不只是政治选择,更关系到她能不能在下次大选里交出一份让人信服的成绩单。
![]()
沈伯洋案成突破口,绿营试图绑住韩国瑜
就在郑丽文忙着内斗和顶美国的时候,绿营那边也没闲着。沈伯洋在大陆被依法审查,一下子成了绿营操作的焦点。
赖清德直接开口,点名韩国瑜要“挺沈”,这可不是简单的呼吁,而是一次政治试探。绿营的算盘很清楚:如果韩国瑜出面支持沈伯洋,就等于向绿营靠拢,蓝营的路线就会乱套;如果他不表态,那就可以继续炒作他“亲陆”的标签,把他和郑丽文捆绑在一起,一块儿打。
![]()
韩国瑜表面上没出声,但他身边的人已经开始动了。叶匡时开口挺郑,媒体也开始分析韩郑之间的联盟关系。
虽然没有明说,但从资金、人脉和资源整合来看,韩郑之间的确存在某种程度的合作默契。
绿营当然不希望这个联盟坐实,因为一旦坐实,蓝营就可能在两岸议题上形成统一口径,这对赖清德的对抗路线来说是个大威胁。
所以绿营的策略并不复杂,就是要用沈伯洋这个事件牵住韩国瑜,让他陷入表态的两难境地。
绿营媒体也在配合操作,开始放话说“韩国瑜其实才是郑丽文背后推手”,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把“亲陆”标签贴得更牢一点。
这样一来,不管韩国瑜说什么、做什么,都会被解读为立场倾斜。
![]()
但绿营这招也有风险。如果韩国瑜保持沉默,郑丽文继续推进她的务实路线,反而可能让两人之间的合作关系更稳固。
而绿营越是猛攻,越可能让蓝营内部“同仇敌忾”,产生团结的反作用。
长远看,这种操作虽然能在舆论上制造压力,但若蓝营稳住阵脚,也未必能起决定性作用。
政治博弈背后的方向之争
郑丽文当前面临的局面,其实已经不只是党内争权、外交应对那么简单。她要处理的,是蓝营到底要不要在这个时间点上,重新定义自己的路线问题。
她试图推动蓝营脱离过去那种“摇摆不定”的状态,走向一个清晰的、以岛内利益为中心的两岸策略。
但这条路一旦走下去,就意味着要顶住更多的外部压力和内部质疑。
![]()
美国不会轻易放手,它对岛内局势的干预只会越来越多。绿营也不会放松警惕,他们知道一旦蓝营在两岸议题上重新凝聚共识,自己就失去了最有力的政治标签。
而蓝营内部的旧势力,也未必愿意眼睁睁看着一个新路线崛起。
郑丽文如果能撑过这段最难的时期,2026年县市长选举将会是她的关键一仗。如果选得好,她就能用政绩说话,推动蓝营整体路线转型;但如果选得不好,派系又重新抬头,那她当前的努力就可能一朝归零。
![]()
沈伯洋案,大陆依法处置,折射出的是对“台独”势力零容忍的态度。绿营炒作“政治打压”也许能短期引导舆论,但长远看,大陆的态度不会因为岛内的炒作而改变。
这也意味着,蓝营如果被迫在“两岸对抗”框架下做选择,很可能将再次失去大陆的信任,而这正是郑丽文想避免的局面。
最终,这场博弈的结果将决定蓝营是否能真正走出派系纠缠、路线模糊的泥潭,重新找到自己的方向。
郑丽文能不能扛得住,走得下去,不只是她一个人的考验,更是蓝营能否在未来重新崛起的关键节点。
信息来源:赖清德喊韩国瑜声援沈伯洋?岛内网友轰:自己造的孽自己担——海峡导报
“美国在台协会”将约郑丽文会谈,台媒称美方急于确认蓝营对防务预算立场——2025-11-11 14:50·参考消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