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论
近日,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依托统一智慧医疗信息平台,开通即时性智能电话调查功能。居民在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后,系统会于1小时内,通过人工智能语音机器人或人工坐席发起电话回访,了解居民对于服务的感受及建议。
即时回访,对于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与改进效率大有助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服务对象覆盖面不断扩展,服务内容不断丰富优化,筑起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与此同时,项目对于服务提供者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做好效果评估,是保障项目发挥实效的重要举措。国家卫生健康委等4部门印发的《关于做好202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强化绩效评价和效果评估,要以群众健康改善和满意度为导向,将经费管理和服务效果等作为重点内容,依法依规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度绩效评价。
通过回访掌握群众的满意度、健康改善程度及服务改进建议等,已成为效果评估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各地愈发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回访工作,通过建立回访中心、健全回访相关制度机制、开展阶段性集中回访等方式了解服务效果,但部分地区回访与服务的间隔时间较长。而且,群众因对电话回访不够信任、回访距离服务时间长等,存在回答敷衍、服务细节记忆模糊的情况,这使得回访结果往往不够准确具体。石城县创新推出“服务后1小时内发起电话回访”的举措,能够及时了解群众对服务的直观感受,准确获取改进服务的第一手资料。此举为各地提供了借鉴与参考。其中,人工智能语音机器人与人工坐席相结合的回访形式,既借助科技手段有效减轻了基层医务人员的负担,又充分体现了对特殊群体的人文关怀。
回访只是手段,将群众反馈转化为改进服务的依据与动力、不断提升服务质效,才是真正目的。石城县借助智能系统,每日将投诉建议推送至对应乡镇卫生院,要求限时整改;在整改完成后主动联系居民询问满意度,若满意度仍不达标,则启动县级督办程序。该县“发现问题—分类交办—限时整改—回头看验”的全流程闭环机制,真正促进了服务改进。
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这项工作,需要坚持结果导向,让资金、人力等资源投入切切实实转化为群众的健康改善成效和健康获得感。各地应不断探索提升回访质效的有效路径,认真倾听群众的感受与建议,让群众意见成为服务优化的着力点,让群众健康成为服务开展的最终落脚点。
![]()
直面健康热点
分享真知灼见
![]()
文:孙惠(媒体人)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