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双阳梅花鹿科技小院专家黄海龙正在为梅花鹿幼仔静脉输液。 (资料图片)
开栏语
沃野田畴,大有作为。目前,吉林省“科技小院”数量达168家,省内县域全覆盖。这不仅是数字的突破,更是农业科技扎根乡土的生动注脚。
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大学教师和大学生们扎根乡间泥土;一个个“田间实验室”连接起课堂与大地、科研与生产,谱写着科技兴农的生动篇章。从今天起,本报推出“小院故事多”专栏,带您一起聆听师生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鲜活故事,感受农业强省的蓬勃脉动。小院虽小,故事很多,敬请关注。
晨曦未露,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上的商铺已经开始了一天的营业。
这座因养鹿业而闻名的小镇,商贾繁多,店铺林立。琳琅满目的鹿产品吸引着五湖四海的客商,每天都在上演着与“鹿”相关的故事。
在这片喧嚣中,有一座不起眼的院落——双阳梅花鹿科技小院,一群来自吉林农业大学的“鹿医生”们正悄然改变着这些故事的内涵。他们用科技守护着美丽生灵的健康,用知识续写着双阳梅花鹿品牌的传奇。让这座因古老养殖业而兴盛的小镇,悄然翻开了产业升级的新篇章。
“一定要让鹿好起来!”
每到梅花鹿产仔期,早上7点不到,小院的首席专家、吉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副教授张加力便开始一天特殊的“巡诊”。
张加力驾着车驶过主街,都会特意放慢车速。
“张老师,我家鹿崽儿昨天打完针,今天咋还不吃食呢?”
“张老师,我家有两头母鹿快下崽了,下午您给开点药……”
养殖户们见到张加力都围了上来,或咨询兽病治疗,或预约上门问诊。
“别着急,看你家鹿羔比我都壮实,两针就能撒欢儿跑。”幽默的俏皮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拐过一条小巷,就到了科技小院门口。此时,给鹿看病的农用三轮车已在院子里排起了长队,吉林农大动物医学院教师黄海龙等专家们,穿着白大褂,奔走在注射室和化验室之间。
“鹿乡镇几乎家家养鹿,平均一天要接诊病例近百例,产仔高峰期甚至达几百例。”张加力换上医用防护服,迅速投入到了工作中。
“张老师,这回可得给您出个难题了……”这天早上,养殖户贾大哥抱着一头蒙着眼睛的小鹿“闯”进诊室。“这头鹿崽,头总是往后‘侧歪’,走着走着自己就会摔倒,咋回事呢?”
听完描述,张加力仔细观察了一下,又摸了摸小鹿的耳朵。
“先看一下是不是耳朵里感染了,不行就扫描一下,也可能是先天脑部发育或者脊椎有问题。”张加力一边拿着消毒棉球深入耳道取样,一边耐心讲解。同时,观察小鹿的步态和身体反应。
化验结果显示并非耳部感染。张加力便让学生为小鹿做扫描检查,还不忘安慰焦急的贾大哥,“老贾,别太担心,我们一定会让鹿好起来的。”
最终,张加力给出诊断:小鹿是脊椎出现了问题。“我们制订个治疗方案,过段时间小鹿就能恢复。”贾大哥一听,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并连声道谢。张加力笑着摆摆手,又立刻投入到其他诊治中。
“我们团队在鹿乡镇扎根已6年有余。这些年,碰上过天天蹭脑瓜皮儿的鹿,也治过给自己撞骨折的鹿。只有你想不到,没有我们遇不到的。”张加力笑着说。
“来这儿看病,不走弯路。”
名为梅花鹿科技小院,却不仅为鹿治病。近年来,随着双阳地区养殖业蓬勃发展,一些生病的牛、羊和鸵鸟、羊驼等珍稀动物也成了这里的常“客”。
夏末秋初,梅花鹿逐渐进入平静生长期。这天一大早,记者再次来到小院时,正赶上许大爷用电三轮载着两头半大的牛犊找老师瞧病。
“这几天牛犊不知怎的突然没了精神,不吃不喝还拉稀!”已年过七旬的许大爷心急如焚,“老师,快给瞧瞧咋回事呀?”
张加力和黄海龙检查后确诊是由消化不良引起的,开了些助消化的药并细心地给徐大爷拿上几支防治传染病的药剂。
“您先在这儿歇会,我给牛犊打点维生素。”诊室外,黄海龙拿着针头,弹指间针头已经准确扎入血管,动作娴熟而沉稳。
“厉害,一针就扎上了,我都没反应过来,牛犊更没反应过来。”心情变好了,许大爷的话匣子也打开了,不停地夸着小院专家的医术。
“只要是牲畜得了病,都想着往小院来。为啥呢?来这儿看病,不走弯路!”许大爷笑着跨上电三轮,和记者挥手告别。
“给牛看病是平常的事儿,前不久我们还给羊驼看过病呢!”张加力笑着说。
在长春近郊有一家羊驼牧场,不知什么原因,部分羊驼原本毛茸茸的皮毛变成了一块块斑秃,模样惨不忍睹。牧场主人心急如焚,四处打听能给羊驼治病的专家,辗转找到了梅花鹿科技小院。
张加力和同事们了解情况后,立即赶往牧场。量体温、取样、查口腔……经过认真检查后发现,羊驼是因感染体外寄生虫而导致的脱毛,需要为羊驼注射体表驱虫针剂、施用浇泼剂,并对圈舍全面喷洒杀虫剂……
在大家的悉心照料下,没几天羊驼就恢复往日的活泼劲,养殖户对小院专家们的医术赞不绝口,特意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自此,小院的名声更响了。养殖户们只要家里有动物生病了,首先想到的就是梅花鹿科技小院。
“张老师真是‘头子’!”
科技小院不大,却名声在外。不但是双阳区梅花鹿养殖户们最可靠的依赖,就连远在辽宁、河北等地的梅花鹿养殖户也会上门求诊。
深秋的一个午后,记者再次来到这里,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下来,为忙碌的小院平添了几分暖意。
张加力刚处理完一个紧急病例,准备坐下喝口水。
铃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声响起。
“张老师吗?我们正从辽宁赶过来,有头鹿肚子有疝气,肠子往外漏,得找您做手术!”接着电话,张加力神色严肃,刚端起的水杯又放了下来。“别着急,你们路上注意安全,我这边提前做好手术准备。”
“人家远道而来,是对我们的信任,一定要全力诊治。”张加力迅速召集小院的几位专家,简单说明情况后便迅速分头准备手术所需的器械和药品。
伴着夕阳的余晖,这位来自省外的养殖户终于赶到了小院,一脸焦急。
张加力立刻上前,边安抚养殖户的情绪,边和专家们将病鹿抬进手术室。
作为主刀医生,张加力手术时神情专注而冷静。手术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在对缝合的伤口反复确认无误后,他示意助手将病鹿小心地移出手术室。此时,汗水已经顺着张加力的手术服成股流下。
“手术很成功,很快就能恢复正常,这几天要特别注意饮食和活动,有异常随时联系。”张加力嘱咐说。
养殖户紧张的神情终于放松了下来,激动地握着张加力的手表示感谢:“早就听说梅花鹿小院医生医术高,果然名不虚传,张老师真是‘头子’!”
远道而来的病患挥手作别,鹿乡镇内已是夜灯如星,小院也归于宁静。然而,张加力、黄海龙等专家们却仍在盘点着一天的工作,归纳记档;准备明日开诊所需的药品与设备;养殖户的咨询电话还不时响起……
来源:吉林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