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0亿就想套1250亿?
巴西在气候大会上算盘打得响,想拉中国平摊千亿账单,没想到中国直接亮出底牌:找发达国家要去!这背后的道理,既解气又公平。
![]()
巴西的雄心:10亿想撬动1250亿
11月的联合国气候大会(COP30)在巴西召开时,东道主亮出大手笔:启动热带森林永久基金,自己先投10亿美元,目标是最终筹集1250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巴西全年GDP的5%,可见其决心。
![]()
基金刚推出就获得几个国家响应,印度尼西亚承诺20亿,挪威出15亿,法国和葡萄牙各掏10亿,加上其他小额承诺,首轮募到约55亿美元,但距离1250亿目标还差得远,巴西把目光投向中国这个"优等生"。
![]()
中国的回应:支持可以,出钱免谈
面对巴西的期待,中国代表团的回应很有分寸,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在会上明确说:赞同保护热带森林的理念,但中国不准备提供资金支持,这个表态让不少期待中国"慷慨解囊"的人感到意外。
![]()
中方理由掷地有声——搬出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用大白话说就是:谁污染谁治理,发达国家工业革命以来排放最多,理当出大头。
![]()
历史责任:发达国家的"欠账"有据可查
中方的说法有扎实的数据支撑,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工业革命至今,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70%以上,世界银行数据更直观:目前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仍是发展中国家的3-4倍。
![]()
比如美国,占世界4%人口,排放了25%的温室气体,欧盟国家早在20世纪就完成工业化,享受了发展红利,却把环境问题留给后发国家,现在要求刚发展几十年的中国同等出钱,确实有失公平。
![]()
中国行动:气候治理的"实干派"
不掏钱不等于不做事,中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成绩单相当亮眼,2022年非化石能源占比已达17.5%,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全球第一,过去五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8%,森林覆盖率增至24.02%。
![]()
更实在的是,中国通过南南合作向发展中国家提供40亿美元气候援助,帮非洲建光伏电站,给东南亚援建水电站,这些实事比单纯捐钱更有价值,体现了"授人以渔"的智慧。
![]()
基金困境: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巴西的基金设计存在现实难题,10亿启动资金要撬动1250亿,杠杆率达到1:125,远超一般公益基金水平,目前承诺资金仅达目标的4.4%,且多为"意向性承诺",真金白银到账还需时间。
![]()
基金管理也是挑战,热带森林分布在79个国家,资金如何分配,怎样防止腐败,巴西前环境部长私下坦言:"这比谈判《巴黎协定》还复杂。"
![]()
气候博弈:一场关于公平的较量
发达国家对中方表态颇有微词,欧盟气候总司长称"所有主要经济体都应出力",美国代表团暗示中国"逃避责任",但发展中国家力挺中国立场,印度环境部长直言:"不能让我们为别人的盛宴买单。"
![]()
这场争论本质是发展权之争,发达国家人均GDP超过4万美元时才开始减排,现在却要求人均GDP刚过1万美元的发展中国家承担同等责任,正如巴西气候专家所说:"先富起来的人让穷邻居均摊电费,这说不通。"
![]()
未来出路:务实合作胜过道德绑架
基金要想成功,可能需要调整思路,世界资源研究所建议降低初始目标,先做实示范项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议建立透明评审机制,用实效吸引投资。
![]()
中国代表团表示,愿在技术、管理方面提供支持,比如分享中国退耕还林经验,协助制定评估标准,这种"出智不出钱"的模式,可能比单纯捐资更可持续。
![]()
结语
气候治理不是"均贫富",而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担当,当巴西的千亿基金遇上中国的"共同但有区别"原则,这场气候融资博弈揭示了一个朴素真理。
![]()
真正的公平,是让历史责任者买单,让后来者有机会发展,毕竟,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但责任应该有先后顺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