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天后宫 后有天津卫
天津天后宫敕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
明年即将700岁了
她与福建湄洲妈祖庙、台湾北港朝天宫
并称“中国三大妈祖庙”
![]()
天后宫比天津卫筑城(1404年)还早
是现存年代最早的妈祖庙之一
![]()
飞檐载着四季轮回
斗拱嵌着时光密码
坐落在“津门故里”古文化街的天后宫
是研究宋元时期妈祖庙建筑特征的活化石
(一)推开山门 穿越元明清
来到天后宫
从元代的主体建筑群
到明清时代扩建的幡杆 配殿 钟鼓楼
让我们开启跨越时空之旅
![]()
天后宫打破古建“坐北朝南”的惯例
以“坐西朝东”之姿面朝海河
只为迎接往来的漕船
![]()
她沿中轴线自东向西一字排开
戏楼 幡杆 山门 牌楼
前殿 正殿 凤尾殿 藏经阁 启圣殿
再加上两侧的钟楼 鼓楼 关帝殿 财神殿 张仙阁
中轴对称的院落式布局
凸显中式传统建筑之美
![]()
门前两个26米高的幡杆
由铜糙木和铁糙木拼接而成
原本是海船的桅杆 立在这里后
晚上挂灯 白天挂幡 既能导航也是祈福
![]()
转过身 山门迎面而来
“敕建天后宫”五个大字 告诉你她的与众不同
皇帝批准建的妈祖庙 这待遇相当“硬核”
![]()
进入山门 走过牌楼 来到前殿
青瓦绿脊 飞檐如翼
木雕 石雕 砖雕的结合
体现古代工匠精湛技艺
![]()
翘起的檐角 有最佳排水角度
——雨水顺抛物线甩出 保护木结构不受侵蚀
古代建筑前的神兽都是一雄一雌
雄性右前爪踩绣球 雌性左前爪抚幼兽
前殿门前的神兽 却是“隐藏款”惊喜
![]()
雌兽前爪下 竟然藏着一只海龟
难道是在暗示这里与大海的惺惺相惜
![]()
正殿是天后宫的灵魂所在
历经10次重修 重建
常见于重要庙宇或宫殿建筑的单檐庑殿顶
“前接抱厦 后接凤尾殿”的建筑格局
堪称古建界“顶配”
![]()
殿内2.7米高的天后塑像凤冠霞帔
参照皇后凤冠制作的“三龙二凤冠”
更彰显其尊贵与不凡
![]()
登上张仙阁 俯瞰古文化街全貌
连接古文化街与天后宫内的过街楼
体现“实用与美观并存”的建筑设计理念
(二)镇庙之宝——《天后圣迹图》
没看壁画 等于白来天后宫
正殿南北墙上
巨型壁画《天后圣迹图》32米长 2.6米高
堪称“镇庙之宝”
![]()
巨型壁画分左右两部分
左侧是妈祖凡间故事
右侧是妈祖羽化成仙的故事
![]()
据史料记载 妈祖本名林默
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
出生于福建莆田湄洲岛
一生行善济世 扶危济困
后因救助渔民不幸遇难
世人感念她的善行大爱
为其立祠祭祀 称为“妈祖”
![]()
壁画绘有35个场景 358个人物
讲述了妈祖从平民女子林默最终成为海神的故事
画面中 祥云瑞彩萦绕于青山绿水之间
建筑 船舶 植物 动物 穿插其中
![]()
这组壁画由天津市民俗博物馆原馆长蔡长奎
历经5年时间构思创作完成
以工笔重彩技法 融合敦煌壁画艺术风格
(三)看天津皇会——国家级非遗的精彩
2009年 “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成为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
在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日
天津举行盛大的“皇会”
![]()
妈祖祭典(天津皇会)汇集了百道传统花会表演
极具津派民俗文化特色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
门幡 太狮 捷兽 中幡 跨鼓 法鼓 高跷等
“绝活”表演 令人目不暇接
![]()
法鼓表演 是皇会巡游的一大亮点
鼓点配合肢体动作 展现力量与协调性
![]()
宝伞会不可错过 大型彩绘伞具高高举起
伞阵变换队形 满满的视觉冲击力
![]()
看 中幡表演来了
表演者手持10米长幡 肩扛 头顶等高难度动作展示技巧
![]()
高跷表演最能搅热现场气氛
脚踩高跷的白蛇 渔翁和丑公子
动作灵活多变 互动中引发阵阵笑声
看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精彩表演
还可走进天后宫内的天津民俗博物馆
感受妈祖文化从福建莆田随漕运北上
在天津生根发芽
![]()
陈列空间里
天津民间生活场景 “拴娃娃”等习俗
展示妈祖文化与津沽文化的深度融合
![]()
热闹市井间 走进天后宫
感受古今交融的独特体验
仰望妈祖 你是否感受到
面对人生风浪时
始终不应忘怀爱的力量
唯有勇敢向前 向善而生
这样的天后宫 你不来打卡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