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注:除了首页时间流和侧栏的精选展位,少数派 Matrix 社区还有很多优秀内容因条件所限无法得到有效曝光,因此我们决定重启 Matrix 周报,并在此基础上添加更多社区内容、作者投稿新玩意呈现给大家。
一派热议
在第 243 期一派讨论《推荐给朋友的 iPhone 17 系列配件?》中,共有 413 名派友热情参与,十分感谢!
![]()
大部分派友购买配件的预算在 300 元 / 年以内
▍别惹小炸毛:MagSafe 卡包
买了一个华强北出品的「爱马仕」MagSafe 卡包,99 元,做工也算精致,马的部分是布艺,要是皮革就更好了,更重要的是这个具有查找功能,听说是通过拆解二手官方卡包拿到的芯片,有点像手工 DIY 的小作坊产品,以后有机会想找个皮具店自己做一个!
![]()
▍JackLee0827:科技织物
![]()
▍一般会社员:手机壳
之前用 iPhone 的时候,每次换新必买一个凯夫拉,一个官方硅胶,两个加起来至少 500 元以上。现在换了安卓当主力机,想买个高质量的壳都不好找,50 元以下就够了。
▍kamin:beats 手机壳
![]()
▍0x00:花了 1000 多元买配件
买了四个壳就花了 1000 多元。手机却还在路上。壳分别是两个 Pitaka(日落、月升),newcloth 赤壁关云长,Spigen G3(15 PM 时候买过,有点路径依赖了)。另外买了 40W 充电头、港版 MagSafe。还有两张 AR 膜,目前就剁手这些。
▍keleus:推荐与避雷
买了的:
绿联的全透明磁吸手机壳,主打一个能用就好~白色的 iPhone 好看,透明的壳露出来。
弄了一张 AR 的膜(AIUV 的)但其实无论是啥 AR 的膜都会降低 iPhone 自身的抗反射效果,但我主要是怕划痕。
酷态科 CP12 充电宝(但因为 iPhone 17 能到 40W 充电了,所以最近准备看看新出的 10 号磁吸充电宝,顺带的给我的 OPPO Find X9 Pro 一起用,目前双持)
避雷的:
图拉斯的手机壳其实不是很推荐,大部分为了后面的旋转支架做的很厚,会导致 iPhone 频繁出现散热问题。我还记得春季的时候拿着 iPhone 16 Pro 在上海的地铁上导航(气温 16 度左右),充电宝充电显示了过热提示。
▍SamWanng:MUJI 再生 TPU 手机壳
仅售 28 元。
除了没有 MagSafe 找不到其他的缺点了,用料和做工放在 Apple Store 能卖两百块的程度
▍北鸮:iMac G3 造型手机壳
买了 Belkin 出的仿 iMac G3 造型的壳子,缺点是又厚又大,而且因为额外有一个固定卡扣,装上了不太好取下来,取下来可能把壳子毁了。优点是全包所以机身颜色基本不影响壳子效果、开孔正、相机控制导电正常,以及真好看、真好看、真好看。
▍Chad_:给 iPhone Air 的壳
Air 用户,买了五个壳了,分享下吧。
追求优秀手感推荐老爆家的波纹 PP 壳;
凯夫拉推荐阿慕良品的笑脸壳(和 LLC 王子绿手感一致,但是笑脸比 LLC logo 好看),商家说要出废键的,正在考虑要不要换;
希望有质感且保护性好的推荐 MOFT,但是 32g 的重量肯定违背了买 Air 的初衷,我只在需要去爬山之类的活动戴。
![]()
▍少数派 24799996 :科技织物
![]()
▍ivxzhao:Apple Care+ 与 15 元手机壳
一般就是淘宝 15 块以内的磁吸半透黑壳,其他无。不贴膜,不挂绳,不用无线充电,新机都买有 Apple Care+,两年之后再说。
▍少得成:Beats 手机壳
给橙色的 iPhone 17 Pro 买了 AppleCare+ 和 Beats 手机壳。Beats 手机壳不到一周掉色,第二次被 Beats 这个品牌伤害了。
▍coffee_cleric:MUJI 28 元软壳
本来是新壳没到买来应急的,发现还不错,把新壳退了
▍少数派 04637971:壳 + 膜
从 12 mini 升级到 17 Pro,之前在用的凯夫拉壳买了一个回来又退了,不是全包加手机本来就重了很多,不差这一点点。买了大康优选的优盾壳 + 绿联 AR 膜。
主要就是重量的差距需要适应,买了一个磁吸指环想给小拇指分担一下,还没回来。
另外换完手机第一次带着去跑步,重量带着裤子往下掉。在看有什么解决方案
另外,在《快速投票:液态玻璃你选「透明」还是「色调」?》里,大部分派友依然保留了之前的「透明」液态玻璃风格:
![]()
作者的新玩意ElijahLee:买了峰值功率能到 29W 的港版 MagSafe 充电器
入手渠道:自购
入手价格:270 元
2020 年伴随 iPhone 12 的发布,Apple 推出了 MagSafe 磁吸无线充电器,可以为 iPhone 充电带来最高 15W 的充电功率,并兼容 7.5W Qi 标准充电。在发布之初,我就购买了这款 MagSafe 充电器(15W),在当时看确实充电很快,但在今天看来,15W 的充电功率已经落后了。
4 年后,第二代 MagSafe 充电器在 2024 年伴随 iPhone 16 一同发布,最大功率提高到了 25W,并兼容 15W 的 Qi2 标准。但在中国大陆地区销售的 MagSafe 充电器依旧只能支持最高 15W 的充电功率,而在香港等地区销售的版本则可达到 25W。不久前,我终于托朋友从香港带回一根 MagSafe 充电器(25W),经过几天的使用,我的国行 iPhone 17 Pro 也能用上接近 25W 的无线充电功率了。
![]()
MagSafe 充电器(25W)功率最高可达 25W,当然有好几个前提条件。首先是要求使用 30W 功率及以上的电源适配器,我搭配了一枚安克的 30W 充电头。第二个条件是 iPhone 必须处于锁定屏幕状态,全天候显示的状态也可以,但是只要点亮屏幕,或者解锁,充电功率就会掉到 10W 左右,随后提升并维持在 12W。第三个条件是 iPhone 的温度,我的实际体验是当用手触摸 iPhone 感觉到明显发热时,充电功率就会降低到 22W 左右。
那么这款 MagSafe 充电器对 iPhone 充电的表现如何呢?我进行了简单的对比测试。首先是充电峰值功率,使用 MagSafe 充电器(25W)对 iPhone 17 Pro 充电,从 28% 的电量开始,经过 2 分钟左右就达到了 28W 的充电功率,超过了标称的最高 25W,峰值功率甚至达到了 29.1W。
![]()
另一个方面是充电功率的维持,这是影响充电速度最重要的因素。Apple 官方宣称使用 MagSafe 充电器(25W)只需约 30 分钟,即可充电至多达 50% 的电量。我的测试从 28% 的电量开始,每隔 1 分钟记录 iPhone 的电量和充电功率。在充电过程中,来电、推送通知等都会使屏幕亮起,导致充电功率下降。我在测试过程中没有刻意避免这种情况,因为这些通知更符合日常使用的真实情况,但测试是在晚上 22 点进行,属于推送通知、点亮屏幕偏少的情形。在读取电量时,我使用了锁屏小组件,它可以实时显示 iPhone 17 Pro 的电量,不需要点亮 iPhone 的屏幕。
以下图表是 MagSafe 充电器(25W)的充电表现。可以看到开头的 5 分钟左右一直是 28W 充电,并且 22W 以上的充电功率维持了约 15 分钟。增加 50% 的电量花了 35 分钟,应该说和官方宣传的基本接近了,经过 45 分钟左右充到了 85%。当电量达到 75% 左右,充电功率下降到 10W 左右,这是 iPhone 默认的电池特性在控制功率。
![]()
作为对比,MagSafe 充电器(15W)的充电表现大相径庭。从 26% 的电量开始充电,功率一直维持在 12W 左右,毫无波澜,电量达到 75% 左右时,充电功率下降到了 9W 左右。增加 50% 的电量足足花了 1 个小时。
![]()
总的来说,我认为 MagSafe 充电器(25W)相比前代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在日常办公时,我会将 iPhone 锁屏后放在一旁使用 MagSafe 充电,若能保持稳定的 28W-22W-15W 功率曲线,只需 30 分钟就能增加 50% 的电量,能和 20W 的有线充电效率持平,使用起来非常满意了。
如果你也想分享「新玩意」:
获取 Matrix 社区写作权限并签署 Matrix 共创计划;
在少数派独家发布一篇文章,在标题中标注「新玩意」前缀;
用至少 800 字介绍产品,并配上 2-3 张产品的实拍图片;
在网站个人信息中补充支付宝账号。
成功入选本栏目还可以得到 108 元的「剁手红包」。如果你有兴趣参与,就赶紧来稿吧!
https://sspai.com/post/103737?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Matrix机器人
责编:路中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