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段段永平的讲话,让我想起了自己的2023年,那时我在创业,我有个云游戏的线下游戏项目,已经植入了国内大部分的酒店、KTV房间的硬件终端内,成为了行业细分的第一!
因此我决定做商业化,于是靠着过去的关系,我找了一些大佬融资,一开始,他们都很感兴趣,从2022年11月开始,一切都很顺利,无论是商业场景和盈利模型测算!
可没过多久,大概2023年4月开始,我发现大家的态度都变了,他们都开始和我说一样的话,差不多意思就是:你的项目不错,但现在不是投资这类一级的好时机,因为未来是头部市场,存量的创新意义已经不大了,我们预计未来便宜的东西会更便宜,甚至无需溢价,通过债务重组,就能买到大部分我们自己想要的生态协同。
后来,确实也验证了他们的说法,政策风向改变、消费退潮、兴趣变化加速等各种事件都在短短几个月里发生,而其整个机构市场都卷向了半导体和芯片和AI。而最后我的项目,只能以一个较低的价格并购给了国内一家头部连锁!
![]()
在这个历程里,我通过自己的3年光阴和无数的投入,感悟到了4个非常重要的心得:(1)存量市场,慢就是快!(2)永远不要在逆周期抄底,并坚信自己在底部,便宜的东西大概率会更便宜,因为其竞争力只能是便宜!(3)不要做免费,已经没有红利了,不要关注营收,一切应该聚焦利润!(4)大佬的圈子,信息是共享,预期是共识的,请相信他们的趋势判断。
而我之所以说这些,因为我看到了曾经相似的感觉,这种创业过后回头的清醒,让自己很多那时质疑大佬的判断都倍显幼稚。
![]()
言归正传,其实“ 教父”段永平在这次罕见的公开访谈中,核心的意思就是总结了自己的股票理念,即:如何看懂一家公司,他“看懂” 的标准也很简单,从他的本次谈话,再综合他过去的发言,其实总结下来就是5点!
一、什么是企业的商业竞争力
段永平认为,商业模式是企业价值的基石,其核心是 “别人难以复制的赚钱能力”。
他认为,企业真正的护城河并非短期优势,而是能抵御时间侵蚀的结构性壁垒。例如,茅台的护城河体现在赤水河地理环境、工艺壁垒、产能稀缺性和品牌认知的四维叠加;苹果则是通过 iOS 生态闭环形成用户迁移成本极高的商业壁垒。
而这种护城河不应该静态去看,好的企业是有能力穿越周期去复制的,因此需动态评估,比如微软从 Windows 转向云计、诺基亚从手机转电信基建等。
同时,投资的本质是 “买未来现金流折现”(DCF、这是美股估值的基础,当下科技股泡沫的重要问题就是DCF模型波动),因此必须判断企业能否持续产生稳定且增长的现金流。
段永平在苹果市值 4200 亿美元时重仓,核心依据是扣除现金后其市盈率仅 5-6 倍,未来现金流折现明显低估。他甚至提出 “毛估估” 思维,无需精确计算,只需确认价格远低于内在价值即可,但实际上大道返朴,他有钱,只要方向对,真的无所谓一时的得失!
此外,在行业上,他也明确了自己的标准,即选择需求永续、竞争格局清晰的行业。
![]()
二、企业文化很重要
在段永平的投资体系中,企业文化是比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护城河维护者!
段永平说:“经常说瞎话的公司,再好的商业模式也会垮掉。”(我觉得尤其适合一些网红IP公司),管理层是否言行一致对于市场而言很重要,不要嘴上说真诚,内心都是利润!以他自己为例,他曾因通用电气官网删除 “诚信是唯一不变” 的标语而果断卖出股票,而在投资茅台时,他一直以来的评价,就是“管理层不瞎折腾”,专注酿酒主业而非多元化(当然,这个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成功的说什么都对)。
接着,段永平一直说,企业要有利润之上的追求,优秀企业需有超越短期利益的价值观。比如,苹果的 “用户体验至上” 文化;步步高的 “本分文化”等。他认为,这种文化能帮助企业在危机中做出正确选择,而非被市场左右(所以,我忽然又理解了,为什么有些企业坚持不道歉,可能是因为他们核心是认为自己的价值,总会再次被市场证明)
所以,“伟大的企业必然有利润之上的追求,本分、诚信,坚持以消费者为本的才能更长久!“
![]()
三、财务数据重不重要
段永平认为 “财报不是投资决策的核心依据”,但财务安全边际是!
他认为,一个好公司,至少毛利率要高于 40% !这代表企业拥有定价权(如茅台毛利率超 90%),但高毛利需转化为高净利率,这代表企业拥有良好的运营和内控能力(典型是苹果)。
有趣的是,段永平偏好 “零负债” 或 “净现金” 企业,苹果的现金储备超过净负债的 4 倍,茅台则无很少有有息负债。他尤其关注自由现金流(经营现金流 - 资本开支),认为这是企业真实盈利能力的体现 ,跃高越证明其盈利质量。
而段永平最看重的 “终极指标”是ROE(净资产收益率),他一直要求自己的投资标的,必须符合ROE长期高于 15% 且无高杠杆支撑。同时,应收账款占比需与营收增长匹配,避免 “靠赊账卖货” 的风险,如果企业应收账款增速远超营收,这种企业他是不看的!
但关键是对这种财务底线原则的坚持,很多时候,投资之间的差别,不是理论知识,而是心态和纪律!
![]()
四、越便宜越安全?
段永平对安全边际的理解,其实让我感触最深!
他以苹果为例:若乔布斯 35 岁且健康,他可能将投资上限从 30% 提高到 80%-90%,因为对管理层和企业文化的深度信任降低了不确定性,而这里的逻辑就是企业的安全边际指的是管理者和你自己对这个公司有多懂。
可是大部分公司都不容易看懂,你能一眼看懂,并且这个公司依然活的不错时,这样的公司就有不错的安全边际!
但安全边际需结合自身能力圈评估,老巴的安全边际也不是指便宜,安全边际指的是你对公司有多懂。段永平谈到在 2024 年茅台股价下跌时逆势加仓,核心逻辑是 “找不到比茅台更具确定性的标的”,即便股价再跌 50%,其股息率仍高于银行存款,且长期抗通胀属性明确。
关于这个,我想起来段永平在今年2月,说过他和巴菲特的交易逻辑区别,就是他的交易逻辑是通过 “不做空、不杠杆、不频繁交易” 的铁律规避系统性风险,这种纪律性,帮助他躲过了多次金融风险周期,此外它这里的不做空说的都是不裸做空!
而且,段永平可能是科技制造出身的原因,他对于AI之类的接受度比老巴高很多!
![]()
五、投资要不断学习,能力圈才是抵御风险的核心
在这里,段永平说自己研究消费电子二十年,通过拆解 300 部手机建立零部件成本数据库,精准判断出金属机身、VOOC 闪充等技术趋势。投资苹果前,他耗时三年完成 “物理拆解、生态追踪、渠道验证” 的三度验证,最终在智能手机领域建立新的认知堡垒。
而且,他自己的投资历程我们也可以看到,段永平早期回避科技股,但他通过学习逐步理解科技股的生态价值。他坦言:“能力圈的扩大需要时间和积累,不能急功近利。”,这里要对比他过去说的所谓能力圈难以扩大的定论, 段永平的观点并非反对学习,而是强调:真正的能力圈需以“确定性认知”为基础,盲目扩圈会放大风险。
在此过程里,难免会试错,只要严格控制住成本就好,至于对于未知的新领域,段永平遵循 “三年研究、分批建仓” 原则,将投资比例控制在组合的 20% 以内。例如,他对英伟达的投资始于小仓位试错,在确认其 AI 生态优势后才逐步加仓。这种策略既避免了盲目冒险,又保留了捕捉机会的可能,但是大部分普通人做不到的,通常钱越少越ALL-IN,钱越多的越慢,实际上这就反应出了财富积累的阶段性特征!
![]()
所以啊,投资的终极检验原来是看懂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