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纪培振
近日,由山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主办的“万里同心,共护黄河——生态环境志愿服务媒体记者网络大V山东行”活动走进黄河入鲁第一县菏泽市东明县。媒体记者、网络大V们用文字和镜头全方位挖掘东明县生态环境保护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的实践成果。
![]()
东明县位于山东省最西端,是黄河入鲁第一县,本次活动的启动仪式就安排在这里举行。采访团第一站来到了高村险工29号坝,历史上此河段因土质松软、河道游荡多变,决溢频发。而眼前的高村险工,由建筑在黄河大堤上的一系列丁坝、垛、护岸构成,总长度约为2689米,共有41段坝岸。长短不一的坝垛探入水流中,起到调整河水溜向,加固水堤防护的作用。坝垛主体宽阔厚重,整齐地储备着应急抢险的石块,护岸斜坡上植草,根部紧紧地将土石抓握在一起,整个工程遵循稳固和环保理念,让整个险工工程,仿佛一座防护洪水的水上长城。
![]()
活动第二站采访团们来到了高村黄河历史文化苑,这里集黄河文化展示、革命历史教育和党性修养涵养于一体,成为传播黄河文化的重要阵地。在众多的碑刻中,黄河高村抢险纪念碑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它静静矗立,无声地诉说着1948年高村大抢险那惊心动魄的画面,8座古碑、6座治黄历史资料碑刻,它们或记载着治黄的重大决策,或颂扬着治黄英雄的壮举,是东明人民治黄历史的珍贵见证。黄河标准化堤防碑、黄河入鲁第一闸、王夹堤控导工程铭石等新的标志性碑刻,也见证了东明黄河在新时代的治黄成就,成为东明黄河的治黄新印记。
![]()
在高村黄河历史文化苑,采访团们看到来自菏泽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们正在穿梭其中,他们手持垃圾袋、工具夹在捡拾黄河历史文化苑里遗落的塑料袋、饮料瓶和树干枯枝等垃圾,而远处的环保志愿者正在寻堤护岸,将防患于未然的责任融于日常。大学生环保志愿者们用脚步丈量责任,以行动守护文化苑的整洁,让黄河东明段水清岸绿,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典范。
采访团最后一站来到了东明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公园已先后建立起以弘扬黄河文化、开展湿地观光、野生鸟类观赏、植物观赏等项目为主要特色的湿地公园生态产业。大家参观了黄河国家湿地公园植物研学馆、无忧森林露营地,了解黄河湿地公园湿地形成过程、生态系统特色、野生动植物保护等。在押花艺术展示现场,制作师把脱水保色后的的植物材料压制拼接做成精美的押花艺术品,其创作素材取自本地原生植物,从根本上体现了变废为宝的环保理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