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刚签好得停火协议,转眼就被破坏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一句 “铁拳宣言”,让黎巴嫩边境的空气瞬间凝固,哈马斯与以色列的对峙还没结束,黎巴嫩真主党又被拖入战火漩涡。
所谓的 “合法抵抗权”,在以色列的军事行动面前,似乎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
这场一边谈判一边开火的博弈,到底藏着多少无法调和的矛盾?200 名被困地道的武装人员,会不会成为点燃更大规模冲突的导火索?
![]()
2025年 11 月 10 日,内塔尼亚胡站在发言席上,语气决绝得说:“我们将用力量执行停火协议,打击所有企图毁灭以色列的势力!”
话音刚落,以色列军方就紧接着放出消息,本月已经打死 15 名黎巴嫩真主党成员。
这不是口头威慑,而是实打实的军事行动,仿佛在向所有对立势力宣告,“铁拳” 已经挥出,不会手软。
![]()
就在以色列高调展示肌肉的同一时刻,另一个关键人物正紧急奔赴中东,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女婿库什纳,带着斡旋的使命火速访以。
所有人都清楚,他此行的目标只有一个:挽救已经濒临破裂的停火局面。
一边是以色列毫不留情的军事打击,一边是美国急于推动的外交谈判,一场诡异的 “边打边谈” 大戏,正在加沙和黎巴嫩两条战线同步上演。
![]()
很多人疑惑,明明 2024 年 11 月 27 日就生效了黎以停火协议,怎么才短短十几天,就走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在黎巴嫩方向,这份协议早就名存实亡,以色列方面给出的理由很直接:黎巴嫩真主党在偷偷重建军事设施,违反了停火约定。
基于这个说法,以军的空袭就没停过,战机频繁掠过黎巴嫩边境上空,炸弹一次次落在争议区域。
![]()
黎巴嫩卫生部公布的一组数据,揭开了空袭背后的残酷现实:仅 11 月 6 日的一轮空袭,就造成 1 名平民死亡、8 人受伤。
面对以色列的持续打击和指控,黎巴嫩真主党没有沉默,很快发表了一封公开信进行反驳,信中明确表示,真主党一直严格遵守停火协议,没有做出任何越界行为。
相反,是以色列方面迟迟拖延撤军进程,还频繁发动越境袭击,这种做法根本不是在维护停火,而是 “用勒索手段施压”,试图逼迫黎巴嫩做出让步。
![]()
双方各执一词,都把自己放在了有理的一方,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黎以边境的局势已经彻底失控。
曾经的停火协议,如今成了一纸空文,双方的军事冲突从零星摩擦,逐渐升级为规模化的攻防,边境居民的生活被彻底打乱,白天躲空袭,晚上不敢关灯睡觉。
这边黎巴嫩的战火越烧越旺,那边加沙的停火也同样岌岌可危,一个月前,当加沙停火协议生效时,当地民众还曾燃起一丝和平的希望,以为终于能摆脱战火的煎熬。
![]()
可现实是以色列军队多次以 “哈马斯违约” 为借口,发动空袭和炮击,炮弹落在加沙的居民区、难民营,造成了包括妇女和儿童在内的大量平民伤亡。
哈马斯方面始终坚决否认这些指控,他们反过来指责以色列,说以方故意拒绝开放拉法口岸,还阻挠 107 项人道援助物资入境。
熟悉加沙局势的人都知道,拉法口岸是加沙地区重要的物资通道,一旦关闭,人道援助就很难进入,当地民众的生活物资、医疗用品都会陷入短缺。
![]()
而这 107 项人道援助,涵盖了食品、药品、帐篷等关键物资,关系到成千上万平民的生存,以色列的阻挠行为,无疑让本就艰难的加沙局势雪上加霜,也让停火协议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内塔尼亚胡在议会的讲话中,毫不掩饰自己的立场:“战争尚未结束,敌对势力正在重新武装。”
这句话道破了以色列的核心担忧,也解释了他们为何一边谈停火,一边不停手,在以色列看来,哈马斯、黎巴嫩真主党等势力始终是威胁,只要这些势力还拥有武装,以色列就无法安心。
![]()
根据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发言人贝德罗西安透露的消息,库什纳此次访以,双方并没有绕开敏感话题,而是直奔第二阶段停火的核心议题。
以色列提出的要求相当明确:解除哈马斯武装、实现加沙非军事化、部署国际稳定部队,以及彻底排除哈马斯在加沙的治理权。
这些要求每一条都戳中了哈马斯的要害,几乎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
哈马斯早就划出了自己的红线,对于以色列的这些提议,他们的态度十分坚决 —— 拒绝解除武装,更反对所谓的 “国际托管” 取代自身在加沙的治理。
在哈马斯看来,武装力量是保护巴勒斯坦民众权益的重要保障,一旦解除武装,就等于失去了与以色列谈判的筹码,只能任人摆布。
而加沙的治理权,是巴勒斯坦内部事务,外人无权干涉,国际稳定部队的部署更是变相的占领,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
双方的诉求如此对立,会谈陷入僵局也就在意料之中,而在所有争议话题里,最棘手的当属被困在拉法地道的 200 名哈马斯武装人员。
这 200 人成了此次斡旋的关键节点,也成了检验停火协议能否继续推进的试金石。
以色列《国土报》披露了这一僵局的细节:哈马斯明确要求以色列放行这些被困人员,让他们安全离开地道。
![]()
但以色列方面态度强硬,直接拒绝了这个要求,并且持续对拉法地道展开清剿行动,丝毫没有让步的意思。
库什纳看出了这个问题的关键,试图从中寻找突破口,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 —— 允许这些武装人员前往第三国,或者前往哈马斯控制的其他区域。
这个提议看似给双方留了台阶,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极大。
![]()
以色列担心这些武装人员离开后,会重新投入战斗,继续对以色列构成威胁;而哈马斯则认为,这些人员是为巴勒斯坦事业而战,理应安全返回,前往第三国或其他区域并非理想结果。
一名以色列官员在会谈结束后,毫不避讳地向媒体坦言:“目前没有达成任何协议,清剿行动不会停止。”
这句话彻底击碎了外界对于短期破局的期待,也意味着拉法地道的僵局还将持续,冲突随时可能进一步升级。
![]()
其实,这场 “边打边谈” 的博弈,背后是深层矛盾的总爆发,不是一次两次斡旋就能解决的。
美国和以色列急于推动 “加沙非军事化”,本质上是想削弱巴勒斯坦相关武装力量,巩固以色列在中东的安全优势,但他们却刻意回避了最核心的问题 —— 巴勒斯坦的主权,以及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 “两国方案”。
以色列打着 “执行停火” 的旗号,在加沙和黎巴嫩边境持续采取军事行动,不断巩固自己的军事控制,这种做法让巴勒斯坦和黎巴嫩方面充满了不信任。
![]()
而黎巴嫩真主党和哈马斯则始终坚守 “武装自卫权”,在他们看来,面对以色列的军事压迫,只有拥有足够的武装力量,才能保护自己的民众和权益。
这种 “以暴制暴” 的循环,让双方的仇恨越来越深,也让和平的道路变得更加漫长,库什纳此次的斡旋,更像是一种 “权宜之计”,试图暂时压制冲突,却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源。
如果不能解决领土争端、巴勒斯坦主权等核心问题,仅仅依靠外交调解和军事威慑,停火协议终将再次破裂。
![]()
历史已经多次证明,中东的和平不能靠一方的妥协,也不能靠外部势力的强制干预,必须建立在平等对话、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兼顾各方的合理诉求。
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中东,内塔尼亚胡的 “铁拳” 还在挥舞,库什纳的斡旋能否见效?拉法地道里的 200 名武装人员,会成为新冲突的导火索吗?黎巴嫩真主党的 “合法抵抗权”,在以色列的军事压力下,还能坚持多久?加沙的平民何时才能真正摆脱战火,过上安稳的生活?
![]()
如果各方不能放下执念,拿出诚意进行对话,而是继续陷入 “打打谈谈” 的循环,那么和平只会离这片土地越来越远。
或许,只有当所有势力都意识到,战争没有赢家,妥协和对话才是唯一出路时,中东才能真正迎来持久的和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