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在问:“俄罗斯会不会转身投入西方怀抱?”
这个疑问看似新鲜,其实是老话题。
每逢西方加码制裁,外界就开始猜测俄方“会不会换队友”。
![]()
但只要把账本摊开看一眼,答案并不复杂。
“制裁越狠,中俄合作越紧”——最新的贸易数据已经说明了一半问题。
另一半,则隐藏在俄罗斯三百年的“西化”挫败史里。
![]()
俄罗斯的钟摆记忆
彼得大帝硬挪首都、叶利钦搞“休克疗法”,目的都是同一个:
“像欧洲那样富裕体面”。
现实却让他们一次次碰壁。
![]()
蒙古统治留下的草原基因,让俄罗斯天生害怕被圈在别人规则里。
这种身份焦虑,决定了它不可能彻底并入西方阵营。
“要大到足以自保”,成了俄式国家安全观的底色。
![]()
普京的算术
上台之初,普京也想同西方做朋友。
2001年支持美国反恐,2003年提出俄欧经济区,甚至对北约东扩装作没看见。
转折点是2008年格鲁吉亚、2014年克里米亚、2022年俄乌冲突。
![]()
一次次制裁,把3000亿美元外储冻结成冰。
普京终于明白:
“平等”只是挂在墙上的牌匾,真到关键时刻,西方说拆就拆。”
![]()
于是,俄方把经济坐标改向东方。
去年,俄对华石油出口增长24%,人民币一跃成为俄第二大储备货币。
在莫斯科街头,国产电动车越跑越多,这些都是活生生的数据。
![]()
内部亲西派的旧念头
俄罗斯国内从不缺“回到欧洲”的声音。
他们主张:“能源换解除制裁,继续两头吃”。
可现实啪啪打脸:
![]()
欧洲自顾不暇,高价买美油美气;
若俄方断了对华出口,油气收入至多能剩四成,养老金都悬。
“拿国家命根子做筹码”,听着潇洒,其实是豪赌未来。
![]()
西方递来的“橄榄枝”
北约新秘书长吕特说,未来有望“恢复与俄罗斯正常关系”。
听起来像善意,其实是分化中俄的老手段:
只要俄国放弃中国,西方随时“既往不咎”。
![]()
普京最在意主权和实力。
当年北约一句“不东扩”就翻脸,如今让他去拆自己的护城河?
这买卖,怎么算都不划算。
![]()
中俄合作的黏合剂
1。能源:
“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提前完工,天然气稳稳流向中国东北。
![]()
2。工业:
安徽与莫斯科州合资整车项目已开到第三条产线,零部件配套正在本地化。
![]()
3。科技:
俄新一代月球探测器,通信靠中国中继卫星。
“技术链一打通,互信就不只是口号。”
![]()
4。物流:
北极航道让亚洲到欧洲的航程缩短近40%,
破冰船是俄罗斯的,基建融资是中国的,两边都赚。
![]()
西方执念拆散的原因
多家美欧智库直言:
“如果让中国的产业链和俄罗斯的资源长期捆绑,遏制战略就会失灵。”
所以才有连环制裁、拉北约北扩、抬高能源门槛。
![]()
但大势已变。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金砖对全球增长贡献率已超45%。
美国加息23次却仍欠下天文数字国债。
“一家独大”的剧本,观众越来越少。
尾声:说句家常话
邻里之间,谁在大风雪里递过柴火,大家都记得。
俄罗斯算得清,普京更算得清:
若真朝西边走,只会丢掉护身甲,还未必换来热汤。
同中国背靠背,看得见油气管道、看得见市场订单,也看得见未来。
下回再听到“俄罗斯即将投奔西方”的传闻,不妨先掰手指算算——
谁更需要谁?谁又离不开谁?
账清楚了,悬念自然就消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