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的南海,一场“碰瓷戏码”演得尴尬收场。菲律宾公务船3003号关掉避碰设备,以S型航线反复挑衅中国海警船,最终主动撞向中方执法船艇。戏剧性的是,100海里外一艘美国军舰全程“静默观战”,既未靠近支援,也未通过公共频道发声。这场闹剧过后,菲律宾突然在11月1日宣布恢复对中国公民的电子签证服务,3日正式全面启用。从铁线礁硬刚到签证放开,马尼拉的转向速度比南海季风还快。
![]()
美国战略收缩:关税大棒举不动了
这场转变的背后,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质性回调。10月底中美釜山会晤后,双方同步公布关税调整方案:美国将所谓的“芬太尼关税”从20%降至10%,暂停24%的对等关税一年,延长部分301关税豁免;中方也相应暂停部分反制措施。看似外交突破,实则是美国国内压力下的无奈选择。通胀高企让超市货架价格标签频频翻新,民众怨声载道,明年大选在即,执政党不得不先顾“饭碗”再谈“立场”。
更讽刺的是,美国此前推动的“友岸外包”战略反而强化了中国与东南亚的产业链绑定。越南工厂的螺丝钉要从东莞采购,马来西亚生产线依赖深圳工程师调试——所谓“去中国化”成了“经中国化”。当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突破6.5万亿元、RCEP全面生效时,美国对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仍维持20%左右的高关税。谁在筑墙、谁在搭桥,东南亚国家看得一清二楚。
菲律宾的觉醒:盟友承诺不如经济现实
菲律宾曾将美国视为“安全VIP卡”的发放者。马科斯政府开放四个军事基地供美军使用,P-8A反潜机频繁起降,俨然一副“前沿堡垒”姿态。但10月12日的撞船事件彻底撕破了这层幻想。美国军舰的冷眼旁观让马尼拉意识到,盟友的承诺终究是泡沫,“热闹是美国的,危险是自己的”。
![]()
真正逼菲律宾低头的,是冰冷的经济账本。黄岩岛海域管控后,3.2万名渔民生计受挫,捕捞量从2012年3.5万吨跌至2024年2.6万吨。旅游业更是重灾区:2019年中国赴菲游客174万人次,2025年前八个月却仅有18.2万人,不足疫情前零头。菲律宾旅游部长私下坦言:“哪怕挽回10%的中国游客,也能让20万人有饭吃。” 当爱国口号填不饱肚子,务实转向成为唯一选择。
东南亚的集体选择:要中国铁轨,不要美国口号
菲律宾的摇摆不过是东南亚地缘棋局的缩影。当中老铁路让老挝从“陆锁国”变身“陆联国”,货运量一年增长200%;当越南顶着美国关税压力翻新跨境铁路直连昆明;当柬埔寨的运河项目打破越南出海口垄断——中国用钢筋水泥重塑了区域经济地理。而美国的“印太经济框架”仍停留在口号阶段,连5G网络建设都迟迟未落地。
新加坡总理黄循财的感慨点破关键:“世界正变得碎片化,美国正从‘世界警察’角色退场。”东盟十国如今践行“动态平衡”:泰国一边买美国F-16战机,一边引进中国红旗导弹;马来西亚允许美军使用基地,却将半导体合作押注中国。这种“经济靠中国、安全多元对话”的模式,正是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智慧。
![]()
结语:发展的逻辑终将战胜对抗的喧嚣
菲律宾的电子签证政策,表面是外交缓和,实则是经济求生。美国通胀与选举压力逼其暂收锋芒,东南亚各国则用脚投票拥抱中国的发展红利。当中国游客重新漫步长滩岛、中菲贸易额逼近千亿美元时,马尼拉或许会更深刻地理解:与其期待远方的航母,不如握紧眼前的订单。 大国博弈的中场哨声未响,但东南亚已经看清——霸权承诺终会退潮,唯有共同发展的浪潮不可阻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