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能清晰看见世界,感谢爱尔眼科的医护人员给了我第二次光明!” 在西藏山南市隆子县扎热乡庄那村,村民康卓术后复查时的感慨,道出了众多受助眼疾患者的心声。此前,被白内障困扰一年多的康卓,因身体与经济条件迟迟未能手术,最终在 “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 项目帮扶下重见光明。这一温暖故事,正是爱尔眼科以 “从救助到赋能” 可持续公益模式,助力基层眼健康发展的生动缩影。
![]()
作为眼健康公益领域的践行者,爱尔眼科早已突破单一病种救助局限,构建起 “全生命周期、全病种关怀” 的公益网络。其参与的 “光明工程・白内障复明” 项目,由国家乡村振兴局与国家卫健委联合发起,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具体实施,聚焦中西部农村困难患者。截至目前,该项目已覆盖全国 25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90 多个地级市、2000 多个县(区),累计为 67 万余名困难白内障患者提供手术资金补助,2021 年更荣获 “中华慈善奖”。在项目推进中,100 余家爱尔眼科医院携手公立、非公医疗机构,以专业医疗力量成为患者 “光明守护者”。
除白内障救助外,爱尔眼科还为多类眼疾患者送去希望:“健康视界尽收眼底” 项目精准帮扶全国眼底病患者;“你是我的眼” 项目让 1900 余例角膜盲症患者重获清晰视野;“重塑心灵之窗” 计划则帮助先天眼部畸形患者摆脱病痛,一张覆盖全人群、全病种的眼健康公益网络逐步成型。
若说 “救助” 是解决当下困境,“赋能” 则是筑牢基层眼健康长效防线。在平均海拔较高、医疗条件薄弱的西藏山南,爱尔眼科深知 “授人以渔” 的重要性 —— 要让公益从 “短期支援” 变为 “长期扎根”,人才培养是关键。2023 年,爱眼公益基金会联合辽宁省慈善总会、爱尔眼科发起 “辽宁省基层眼科诊疗能力提升工程”,聚焦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通过 “捐赠设备 + 医生培训” 双轨并行:累计投入超 1362 万元,建立 592 个眼健康工作站,发放视力检测与裂隙灯设备 1200 余台;培训基层医生 846 名,举办 3811 场培训与现场带教,开展 6978 场科普检查,为 96 万余名群众建立眼健康档案。如今,不少基层医生已成长为能独立开展基础诊疗的 “本土化眼健康卫士”。
同年启动的 “张家口市眼科特色科室项目” 同样成果显著。爱尔眼科联合张家口市卫健委、河北省红十字基金会,为 67 家基层乡镇卫生院与区县妇幼保健院提供设备配置、人员培训支持,专家团队通过 “传帮带” 模式,手把手提升基层医务人员儿童眼保健与视力防控能力,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专业眼健康服务。
公益成效的最大化,离不开多方力量的协同。爱尔眼科依托爱眼公益基金会,积极联动政府部门、红十字会、公立医院等,形成 “专业执行 + 资源统筹” 的合力。在浙江省红十字会发起的 “睛彩中国” 浙江行项目中,湖南爱眼公益基金会捐资支持,2 家爱尔眼科医院联合 5 家公立医院共同执行,累计完成 1839 例复明手术,执行量占比达 74%,真正实现社会力量与公立医疗资源的高效融合。在 “侨爱心・光明行” 等项目中,爱尔眼科专家团队更深入偏远地区,以精湛医术为公益成效保驾护航。
截至目前,爱尔眼科的公益足迹已遍布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的 300 多个地区,帮助 150 多万例困境眼疾患者重见光明,义诊与科普覆盖近 2 亿人次,为百余家基层卫生机构配备诊疗设备,培训乡村医生超 6000 人。“围绕‘健康中国’战略,让眼健康保障覆盖每一个角落。” 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陈邦表示,未来将持续创新公益路径,以 “救助 + 赋能” 的可持续模式,为基层眼健康发展注入持久动力,让光明照亮更多人的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