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代表这趟没白跑?中方解除了8个月前的一道禁令,中美370亿大单落地,特朗普的农业州稳了。
![]()
11月刚开头,中美经贸圈就爆出两条重磅消息。
先是中国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李成钢在北京见了美国农产品代表团,直接点出美方单边关税是之前贸易波动的根源。
紧接着,中国国企就和美国农业企业签了价值370亿人民币的大单,大豆、玉米全在里头。这两件事一串起来,美国代表算是揣着“成绩单”回国了,连特朗普年初天天念叨的农业诉求,也总算落了地。
说起来今年中美农产品贸易的这出戏,确实是很跌宕起伏。
![]()
年初才过一个月,美国就拿芬太尼问题当借口,对中国商品一轮轮加关税。
中方能惯着吗?当然不能!不仅对等加税,海关总署还在3月份暂停了一批企业的输华资质,因为咱们从美国大豆中检查出了有害物质。
粮食安全是红线,总不能把有问题的东西放进来吧?
这一停,美国中西部豆农坐不住了。
往年这时候,大豆早被中国订单包圆了,今年倒好,大豆堆在仓库里卖不动,有人想囤货等涨价,结果越等心越慌;有人扛不住资金压力,只能亏本甩卖。
![]()
美国农业协会后来都承认,中国市场占他们大豆出口的六成,这棵“摇钱树”要是没了,上哪儿找替补?
而中国这边也一样有点麻烦,美国大豆断供,只能转头找别家买,结果人家一看中国急用,立马坐地起价。
下游养殖企业最先倒霉,豆粕是饲料主料,豆粕一涨,养殖成本噌噌往上冒,连菜市场肉价都跟着波动。
说白了,这种互相伤害的局面,谁都没捞着好处,可当时双方卡在关税和资质问题上,谁也不肯先低头。
转机出现在今年5月。
![]()
从日内瓦第一次会谈算起,双方前前后后谈了五轮,核心就三个词:平等、尊重、互惠。
这不是谁妥协谁施压的问题,而是得拿出诚意解决问题,比如美方得先搞定大豆检疫不合格的毛病,毕竟中方之前检出麦角和违规种衣剂才暂停的,可不是随便找茬。
中方也明确表态,只要美方把乱加的关税撤了,农产品合作就能推进。
就这么来回谈了半年,僵局终于松动。
美方先取消大部分加征关税,中方也跟着调整,之前暂停的输华资质,在企业整改达标后也陆续恢复。
等到11月李成钢会见美方代表时,合作信号已经再明显不过。
后续这笔大单,根本就是水到渠成。
![]()
毕竟大家都明白,大豆贸易不是谁求谁,而是中国需要稳定供应,美国需要靠谱市场,互补优势明摆着呢。
这次370亿的订单,对美国简直是雪中送炭,不仅能消化积压库存,还能让豆农喘口气。
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对华大豆出口还不到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一,这笔订单至少能让年底数据好看点,特朗普这也算给农业州支持者的一个交代。
而对中方来说,这项合作更像是稳压器。
有了美国大豆托底,就不用再看其他卖家坐地起价,国内农产品价格能稳住了。
下游养殖、食品加工企业成本降了,老百姓买肉也能少花点钱。
![]()
而且这不是一锤子买卖,后续还有采购计划,意味着未来几年供应链能更稳当。
不过话说回来,订单虽让美国代表“满载而归”,可别以为中美经贸摩擦就此画句号了。
美方还有关税没取消,之前反复无常的政策也让人心里打鼓,万一哪天又翻脸加税,这合作还扛得住吗?
咱们也不可能因为一笔订单就放松警惕,后面还得盯着美方实际行动,看采购承诺到底能不能落地。
说到底,这笔订单就是中美经贸博弈中找到的一个“平衡点”。
没有谁输谁赢,只有谁更懂“互利”,美方放下单边施压的架子,中方也拿出合作诚意。
![]()
但想让合作长久,光靠订单不够,还得看后续能不能守住“平等尊重”的底线。
毕竟做生意讲究细水长流,谁都不想再回到年初那种两败俱伤的老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