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小聚,两个同事讲了自己的经历,让我特别有感触:
阿琳从小被灌输“家里穷,要懂事”,小时候学校组织春游,明明想去硬说“没意思”;毕业后月薪两万,却不敢买超过500块的衣服,每次花钱都有负罪感,聚餐永远抢着AA,生怕别人觉得她“占便宜”。
朵朵家境普通,但从小爸妈没哭过穷,一直在充满爱的家庭中长大。小时候想要绘本,爸妈会说“我们一起存钱买”;考砸了不会被指责,反而会被鼓励“下次再努力”。现在朵朵自信大方,敢争取自己想要的,与人相处不卑不亢,身边朋友特别多。
2位同事人都很好,年龄也都30多岁,但她们的幸福感和对生活的态度完全不同,这真的很值得思考。
![]()
不少家长都纠结:“我家条件一般,到底该穷养还是富养?”其实看了我两位同事的经历,相信大家都有答案了吧。
今天我就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不要以为“富养”只是有钱人的权利,普通家庭也能养出内心富足的孩子。
穷养和富养的差距,从不是有没有钱,而是孩子骨子里的底气和格局。
被“穷养”的孩子,心里藏着解不开的“枷锁”
我想说的“穷养”,不是指家境普通,而是父母刻意放大“缺钱”,让孩子陷入“我不配”的自我否定里。
心理学研究显示:长期被“哭穷”养大的孩子,成年后自卑指数比普通孩子高出37%,社交焦虑感更是翻倍。而且从小被穷养的孩子,一般都会出现以下情况:
![]()
①对钱敏感,总怕被人看不起
阿琳说,她最怕和朋友一起吃饭。有次同事帮她垫付了20块奶茶钱,她硬是转了3次才确认对方收下,还反复解释“不是故意欠着”。
“我总觉得别人会想‘她是不是想占便宜’,哪怕知道是自己想多了,也控制不住焦虑。”
和女生不同,大部分被穷养的男生则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过度敏感,把一切矛盾归为“没钱”。
我表哥就是这样,谈女朋友时,女生说“想偶尔去吃顿大餐”,他立马炸毛:“你就是嫌我穷!拜金!”
最后感情破裂,他还抱怨“没钱连爱情都不配拥有”,却看不到自己沟通方式的问题。
![]()
②压抑欲望,连想要都不敢说
“这个太贵了,我不要”“我不喜欢,你们买吧”——这是很多被穷养孩子的口头禅。背后藏着的是“我不配拥有”的心态。
论坛上有位妈妈分享:女儿看到橱窗里的公主裙,眼睛都看直了,却拉着妈妈走:“太贵了,我不要。”
妈妈心疼地买下裙子,女儿却说:“妈妈,是不是我让你花钱了?”
原来奶奶总在孩子面前说“家里没钱,要省着花”,孩子便把“想要”当成了“罪过”。
你看,穷养的枷锁,从不是缺钱,而是让孩子觉得“我不配”。
![]()
③满身怨气,看不到生活的美好
被穷养长大的父母,很容易把“怨气”传递给孩子。
就像有些妈妈,女儿带她吃大餐,她全程抱怨“不值”“浪费”;女儿买礼物,她第一反应是“这有什么好的”。
我见过极端的例子:有位妈妈带儿子去迪士尼,全程都在念叨“一张门票几百块,够买半个月菜了”“这还要排队,纯属坑钱”。
本来开心的旅程,变成了“花钱找罪受”,孩子最后说“以后再也不来了”。
其实不是不爱孩子,而是被“穷”的观念绑架,自己过得不快乐,也没法让孩子快乐。
真正的“富养”,不是砸钱堆物质
很多家长误以为“富养就是多花钱”,但其实错了。《儿童金钱心理学》里明确指出:富养的核心是“滋养”,包括物质上的合理满足和心理上的充分肯定,两者缺一不可。
![]()
①物质上:量力而行,不制造负罪感
富养不是“打肿脸充胖子”,而是在能力范围内,给孩子合理的满足,同时教会他正确的金钱观。
比如孩子想要一个玩具:
能承受就买,别多说废话。不用讲“为了给你买这个,爸妈省吃俭用”,这样会让孩子觉得“我的快乐是爸妈牺牲换来的”,反而有负罪感;
超出预算就坦诚说:“这个玩具有点贵,我们可以每个月存50块零花钱,存3个月就能买了。”这样能让孩子知道“钱是需要规划的”,而不是“想要就必须马上得到”,也不是“想要就是罪过”。
给孩子零花钱,让他们自己管理,想买玩具就自己存钱。孩子慢慢会明白“钱是靠积累来的”。
![]()
②心理上:给足肯定,让孩子觉得“我值得”
富养的核心的是心理滋养:让孩子知道“我是被爱的”“我是有价值的”。哪怕家境普通,只要给足肯定和安全感,孩子也能内心富足。
我邻居家条件一般,但夫妻俩特别会“富养”孩子:
- 孩子画了一幅画,他们会认真夸“这个颜色搭配得真好看,你一定很用心”;
- 孩子考砸了,他们不会一味的指责,而是说“没关系,我们一起看看哪里错了,下次努力就好”;
- 孩子想要某样东西,他们会认真倾听,哪怕不买,也会说“妈妈知道你很喜欢,我们以后有机会再买”,而不是骂“你怎么这么不懂事”。
现在他们的孩子,自信大方,敢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困难也不轻易放弃。用邻居的话说:“我们没钱给孩子买名牌,但能给她满满的爱和肯定,这就够了。”
富养不是堆钱,而是让孩子觉得“我值得被爱,我值得拥有美好”。
![]()
③格局上:教会孩子“生活有取舍”
你发现没,富养的孩子,往往更有格局,这是因为大部分富养的孩子,从小就知道“生活有取舍”。
比如孩子想要两个玩具,但只能买一个:
穷养的父母可能会说“没钱,只能买一个,别贪心”;
富养的父母会说“我们可以选一个最喜欢的,另一个以后再买。生活里不是所有想要的都能马上得到,但只要努力,慢慢都会有的”。
这种教育,会让孩子明白“取舍是常态”,不会因为得不到就抱怨、自卑,而是会想着“如何通过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
普通家庭“富养”孩子,做好3点就够了
很多家长说“我家条件一般,没法富养”,但我想说富养和钱的多少没关系,做好这3点,普通家庭也能养出内心富足的孩子:
![]()
①坦诚谈钱,不回避也不夸大
别在孩子面前哭穷,也别假装有钱。可以坦诚地告诉孩子:“我们家不算特别富裕,但能保证你的衣食住行和教育,你想要的东西,我们可以一起努力争取。”
比如孩子问“为什么不能买名牌鞋”,可以说“名牌鞋和普通鞋的功能差不多,我们把钱花在更需要的地方,比如报你喜欢的画画班,不是更好吗?”这样既不会让孩子觉得“家里穷”,也能教会他“钱要花在刀刃上”。
②满足合理欲望,给孩子选择权
孩子的合理欲望,要尽量满足。比如他喜欢看书,就多给买绘本;他喜欢运动,就报个兴趣班。不用觉得“这是浪费钱”,孩子的兴趣和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同时,给孩子选择权。比如让他自己决定“周末是去图书馆还是公园”“零花钱是存起来还是买玩具”。这样能让孩子觉得“我的想法被尊重”,慢慢建立自信和自主意识。
③多给肯定,少点指责
每天花10分钟,夸一夸孩子:“今天你主动收拾了玩具,真棒”“你今天帮小朋友捡东西,很善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肯定,会像小种子一样,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让他觉得“我是优秀的,我值得被爱”。
哪怕孩子犯错,也别指责“你真笨”“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而是说“没关系,每个人都会犯错,我们一起改正就好”。这样能让孩子有安全感,不怕犯错,也敢于尝试。
穷养和富养的差距,在30岁后会彻底显现。被穷养的孩子,可能要花一辈子治愈童年的自卑;而被富养的孩子,会带着童年的底气,从容面对人生的风雨。
今日话题:你家是怎么“养”孩子的?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育儿经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