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正是古典名著《水浒传》的人物,绰号操刀鬼,屠户出身,在梁山大聚义的时候,排行八十一,负责屠宰牲口。
《水浒传》说他之前是在山东境内开酒店,而事实是曹正根本就没开过酒店,当年他是开封的状元,被京都大学录取,不知为什么这位当年的状元失业后,沦落到梁山泊山寨卖猪肉。
梁山泊的冬日本该平静,但仁义路上那家金店的破碎声,却惊醒了整个午后。
他戴着墨镜和口罩,手提铁锤,不慌不忙地砸向一个个陈列着金银首饰的玻璃柜台。那姿态从容得仿佛不是在犯罪,而是在完成什么仪式。
玻璃碎裂的声音清脆震耳,他却对柜台里金光闪闪的首饰视而不见,只是专注地砸着,一个接一个。
有人尖叫,有人报警,他却置若罔闻。直到警笛声由远及近,他才放下锤子,静静地站在原地,既不反抗,也不逃脱。围观的人们后来都说,从未见过如此淡定的劫匪——不,他根本不是劫匪,他什么都没拿。
“他是不是故意想被抓?”有人疑惑地问。
警方通报很快传开:犯罪嫌疑人曹某已被抓获,无人员受伤,店铺商品未受损失。
而当“曹某”的身份曝光时,整个梁山泊都震惊了。
谁能想到,这个淡定得令人费解的“劫匪”,竟是曾经风光无限的曹正,开封府的状元,京都大学的高材生,梁山泊曾经的骄傲。
时光倒回数年,曹正还是梁山泊的传奇人物。
当年的状元郎,不知何故沦落到了梁山泊,竟干起了卖猪肉的营生。令人称奇的是,这位读书人做起生意来,竟也别出心裁。
那时的猪肉行业还固守传统,买肉必买一刀,一刀至少两斤。曹正却反其道而行之,你要二两他也卖。他将肉精细分类,前腿肉比后腿肉贵三分之一,排骨又比肉贵三分之一。这般经营理念,在当时可谓开风气之先。
“正正肉铺”的招牌很快响彻梁山泊。曹正的生意越做越大,连锁店开了二十多家,媒体争相报道,他被评为“梁山泊杰出青年”、“优秀企业家”,成了无数人羡慕的对象。
就在他雄心勃勃准备向外扩张时,命运却和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
一场突如其来的猪瘟席卷梁山泊,传言瘟疫由猪而起,人人谈猪色变,猪肉无人问津。曹正的投资太大,资金链瞬间断裂。
瘟疫过后,曹正的猪肉王国已土崩瓦解,不仅血本无归,还欠下一身债务。妻子和他离婚后,带着孩子回了娘家,曾经意气风发的企业家,变得一无所有。
曹正没有放弃,他重新支起肉摊,想从头再来。可如今的市场上,每个肉摊都学了他的经营方法,也都允许顾客只买一两二两。他的创新已不再是优势。
更要命的是,债主频频上门,有时他刚摆上摊的猪肉,转眼就被讨债的拿走。
他终于撑不下去了,最后他便去了金店,完成了那场淡定的打砸。
消息传到梁山泊高层,副头领吴用气得拍案而起:“曹正?!当年的状元、企业家,现在当劫匪?!”
他连夜召开“提振信心”座谈会,请来梁山泊各界名流。
临泊大酒店董事长朱贵摇头叹息:“曹正太可惜了,他是不是故意进局子?”
旁边有人附和:“如今生意难做,监狱里倒凉快!”
曹正的师父林冲红着眼眶,喃喃道:“再这样下去,监狱要扩建了!”
众人哄笑,随即又陷入沉默。
吴用咳嗽一声,无力地道:“今天的会……散了吧。”
看守所里,曹正盘腿坐在铺板上,望着窗外飘落的雪花出神。
狱警送来饭盒,打开一看,竟是红烧肉。
“曹哥,您吃。”狱警笑着说,“所长说,您砸金店那招,够写进《水浒新传》了。”
曹正夹起一块肉,细细咀嚼,突然笑了:“这肉……比猪肉香。”
隔壁牢房传来口哨声:“曹状元,您这‘劫匪’当得值啊!砸玻璃不抢金,还混了顿红烧肉!”
曹正没有回答,只是继续吃饭。窗外,雪越下越大。
曹正的故事在梁山泊传开了。
有人说他是“行为艺术家”,有人说他“进局子蹲饭”。市井巷陌,人们津津乐道于他那份异于常人的淡定,却无人知晓他在肉铺墙上留下的那行字。
只有一位老记者,在报道结尾写了这么一段话:
“曹正的淡定,不是劫匪的亡命之徒气概,而是一个被命运反复捉弄的人,终于放弃挣扎后的平静。他砸的不是金店,而是他再也无法忍受的现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