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转自:中国电力新闻网
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赵悦婧
在日前举办的第八届世界声博会上,羚羊能源大模型3.0正式发布,并同步发布了电力交易、设备运维两大垂直场景模型,标志着羚羊公司在“AI+能源”领域实现升级,为我国能源行业智能化转型,探索可复制推广的解决方案。
时序大模型成为“AI+能源”落地关键支点
羚羊公司总裁徐甲甲阐述了大模型3.0的三大升级方向:一是基础能力持续升级,除语言、视觉能力外,重点提升时序能力;二是将AI深度融入业务场景,解决实际问题;三是构建完善的全流程工具链,包括数据清洗、训练框架、模型评估等。
新能源的安全高效消纳与电网稳定运行,核心在于精准把控电力系统的动态平衡。无论是化解电源侧的波动风险,还是适配负荷侧的复杂变化,本质上都需要对能源生产、传输、消费全链条的核心数据进行深度解析,时序基础模型作为解析负荷动态规律、支撑能源系统前瞻性决策的关键技术,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羚羊能源大模型3.0在时序基础模型能力上持续增强,为破解行业难题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时序数据是流淌在工业能源领域的血液。”徐甲甲表示,时序建模过程中需应对多源异构、非线性、非平稳性及高质量数据稀缺等问题,导致检测精度偏低、泛化能力较弱、模型碎片化严重。
针对这些痛点,羚羊能源大模型3.0构建起统一时序基础框架,完成时序信号统一表征与多任务统一建模,解决传统模型碎片化问题。借助千亿级时序数据的自监督学习能力,模型可自主挖掘深层特征,建立长周期建模能力,即便新场景数据稀缺也能快速泛化,让“沉睡”数据真正“开口说话”。
设备运维大模型:打造AI级运维专工
工业能源设备运维长期受困于预警规则固化、故障诊断依赖专家、检修经验难沉淀等痛点。羚羊设备运维大模型通过融合语言与时序基础模型,利用“双擎驱动”架构,结合数据与知识的时空对齐机制,构建起覆盖运行监控、消缺管理、定修管理、检修质量管理、智能分析的全流程智能化体系。
时序基础模型具备数据特征自主学习、长周期数据建模、少样本泛化三大核心能力,实现跨场景快速适配;语言大模型沉淀海量设备专业知识,实现设备档案整合、工单自动生成、知识动态更新,提升一线操作效率。
同时,系统构建了“专家经验解压缩-工况匹配-动态优化”闭环。将专家经验与案例库、知识库融合,生成故障图谱,初始准确率可达85%,再通过现场经验持续反哺模型,形成动态更新的故障库,最终实现故障排查时间缩短73%,误报排除率提升85%。此外,在检修环节,检维修工单规范度可提升50%以上,检修方案编写效率提升5倍。
据了解,目前,该模型已在石化、风电、火电等领域落地。某风电场应用后异常诊断效率提升62%,检维修效率提升33%;某动设备密集型企业误报排除率达80%,工单处理效率提升52%,实现运维降本增效。
责任编辑:江蓬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