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今年双十一静悄悄?或许只是换了一种方式买买买

0
分享至



2025年双十一如期开启,但较往年的狂热氛围明显淡了不少。

朋友圈里不见满减公式求组队的热闹,聊天框里也没了盖楼助力的刷屏,就连购物APP开屏都少了“限时疯抢”的紧迫感,取而代之的是“以旧换新直减”和“价保双十一”的清晰提示。不像以往熬夜蹲点算满减组合,多数人打开购物车选好心仪单品就能直接付款,整个过程简洁利落。

根据星图数据发布的截至10月31日的双11阶段性销售数据显示,2025年双11全网累计销售额达到10026亿元人民币,而“满减攻略”相关搜索量却较2018年巅峰期大大降低。

这场走过十七年的消费盛宴,如今的双十一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需要全民“算题”的狂欢节。


从“光棍节清仓”到“全民算题狂欢”:十七年的野蛮生长

2009年的11月11日,还只是一个被年轻人调侃的“光棍节”,彼时的阿里巴巴正面临淘宝商城(后来的天猫)品牌入驻不足、库存积压的难题。时任淘宝商城总经理的张勇提出“借光棍节做一场促销”,初衷只是为了清理库存、提升平台活跃度。

谁也没想到,这场“试水”成了中国消费市场的重要转折点,当时这场活动仅有27个品牌参与,多数还是中小商家,全天成交额却达到0.52亿元,远超预期的“百万级”目标,其中一款原价200元的保暖内衣卖出1万多件,让商家看到了线上促销的巨大潜力。

2012年是双十一的“破圈之年”。京东、当当、苏宁、库巴等众多电商平台嗅到商机,相继加入促销战局,从“单平台独角戏”变成“全行业大合唱”,这一年,天猫与淘宝的总销售额达到191亿元,京东3日销售额为25亿元,当日销售额达到1亿元,库巴日销额突破2亿元。

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低价”不再是唯一噱头,平台开始设计简单的满减规则,比如“满100减10”“满200减30”,消费者第一次感受到“凑单”的乐趣,不少人为了享受优惠,开始批量购买日用品。

2025天猫双十一满减规则截图 图源 | 天猫APP

2014年到2020年,双十一进入“指数级增长+规则复杂化”的野蛮生长阶段。仅用了13小时31分,2014年双11天猫的成交额就突破362亿元,超过2013年全天。

2016年成交额突破1000亿元,用时仅12小时12分;2020年天猫单平台成交额达到4982亿元,创下历史峰值。

与成交额同步增长的,是越来越复杂的玩法:从最初的简单满减,升级为“跨店满减+店铺优惠券+品类优惠券+红包雨+盖楼助力+养猫升级”的“组合拳”,有的消费者甚至需要用Excel表格计算最优凑单方案。那时的双十一,更像一场“全民数学竞赛”,凌晨0点付款成了年轻人的“仪式感”,朋友圈晒订单截图、吐槽“剁手后吃土”成了一种流行趋势。

艾媒数据显示,2018年双十一期间,微信公众号、百度新闻、新浪等相关话题已经接近4W条,“狂欢”“打折”“buy(买)”“剁手”“买买买”等词条不断冲上热搜。快递网点爆仓更是常态——据国家邮政局官方消息,2019年双十一全国快递业务量突破20亿件,这期间,很多消费者要等半个月才能收到包裹。

而在这场狂欢中,消费者的“非理性消费”也被无限放大。

很多人至今记得2019年的双十一:为了凑满2000减300的优惠,在购物车疯狂加入纸巾、洗发水等家具用品;在学校各种消息群里面,互相盖楼凑满减更是成为一时的公共议题。

那时的双十一,已经成了“平台制造焦虑、消费者盲目跟风”的流量游戏,商家靠低价清库存,平台靠复杂规则吸引用户停留,却忽略了消费的本质——满足真实需求。


不是不买了,是换种方式买:消费逻辑的深层重构

很多人感觉今年的双十一远远没有以前热闹了,就连头部大V的主播仿佛也只是每天默默开直播、挂链接,少了一些不同于往日的“喧嚣”。

今年的双十一真的“冷”了吗?其实不然。

如今的消费者已经不再盲目追求剁手,但“不再剁手”绝不等于“不再消费”,更深层次的逻辑是消费者的需求从“有没有”升级为了“好不好”,消费者正在从“盲目跟风”转向“理性务实”。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9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对全国5306名16周岁以上年轻人的调研中,77.7%的受访者在消费时最看重“是不是自己真正所需”。他们会判断个人需求、衡量长期价值,而非轻易被低价或潮流所驱动。这点从星图数据中也可以看出——家用电器、手机数码以及服装等品质消费占比遥遥领先,食品饮料、母婴玩具等日常生活用品反而排在了末端。


2025年双十一阶段性数据类目排名 图源 | 星图数据

以旧换新的爆发式增长,反而成为了2025年双十一最鲜明的特征。

京东数据显示,双十一开场前三天,全品类以旧换新订单量同比增长150%,其中3C数码、家电两大品类的以旧换新用户量均实现翻倍增长。在手机品类中,50%的iPhone购买用户选择以旧换新,小米17系列、华为Mate70系列等高端机型的以旧换新占比超60%,最高补贴达1400元;家电品类中,新风空调、百吋激光电视、三筒分区洗衣机等高端产品的以旧换新订单量同比增长3-5倍,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以旧换新渗透率超50%。

苏宁易购的数据同样亮眼:10月27日,苏宁易购发布双11“低碳消费力”战报,双11启动首周,苏宁易购门店以旧换新业务咨询量增长超300%,订单量同比提升153%。“以换代扔”环保理念下,换新产品呈“消费升级,碳排降级”趋势,节能冰箱销售增长67%,新一级能效空调销售增长89%,单台换新空调每年将减少约300公斤的碳排放。

与此同时,高端化、智能化也成为了消费升级的核心方向。

京东数据显示,在双十一开始的近24小时,大屏AI手机销量破10万台,搭载50系显卡的高端游戏本销量破万台,3C数码整体C2M产品成交额同比增长超50%。

服务类消费的崛起,更凸显了消费结构的优化。

以往双十一以实物消费为主,而2025年双十一期间,家政服务、家电清洗、在线教育、旅游预订等服务类消费成交额更是迎来迅猛增长。双十一开始的近24小时,京东家政成交额实现同比超4倍增长,深耕用户换季需求打造优质差异化服务,自营洗衣、家电清洗服务均实现超300%增长,开荒保洁服务实现超10倍增长,不少消费者将其作为“给父母的礼物”。

除了服务型消费,体验型消费的成交量也迎来了突破

飞猪数据显示“双十一”开卖24小时,近300个商家活动商品成交额较去年翻倍。万豪国际酒店集团、长隆旅游度假区、万达酒店及度假村、中国南方航空、开元旅业、上海迪士尼度假区等品牌商家GMV(商品交易总额)纷纷破亿。

从消费结构来看,消费者比起为“低价”的噱头买单,更倾向于品质与价格并重。这种转变,标志着中国消费市场从“规模增长”进入“质量提升”的新阶段。


三重合力驱动:政策、平台与消费者的共同进化

从“全民算题”到“理性消费”的转变原因,不得不说,除了经济下行期人们勒紧裤腰带的无奈选择,更多的因素在于消费观念的成熟,进而驱动政策引导与平台转型,三重合力共同推动双十一完成从“流量狂欢”到“价值消费”的迭代。

消费者的成熟理性,是这种转变的核心驱动力。

随着消费经验的积累和收入水平的提升,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追求低价”转向“追求品质与体验”,从“盲目跟风”转向“自我需求导向”。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调研报告显示,2025年双十一期间,超八成消费者会进行比价,但近半数仅“简单对比2-3个平台”,更看重产品的品质、口碑和服务,而非“绝对低价”;72.3%的消费者表示“不会为了凑满减购买不需要的商品”,68.5%的人会“提前列好购物清单,只买刚需品”。


21世纪经济报道发布“2025年双十一家庭消费调研”数据结果 图源 | 21世纪经济报道

这种理性背后,是消费者信息获取能力的提升——短视频、直播等内容形式让消费者能更直观地了解产品性能,第三方测评机构的崛起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客观参考;同时,疫情后形成的“理性消费习惯”持续发酵,消费者更注重“消费的实用性”,而非“消费的仪式感”。

政策红利的精准释放,为消费升级搭建了坚实框架。近年来,国家将以旧换新作为拉动内需、促进绿色消费的重要抓手,政策支持从“宏观引导”转向“精准落地”。2025年11月,国家第四批690亿元以旧换新专项补贴正式落地,相较于前几批,此次补贴覆盖范围更广、补贴力度更大:覆盖家电、数码、汽车、家装四大板块15大品类,新增微波炉、扫地机器人、适老化改造等热门品类;补贴比例根据产品能效等级和环保标准差异化设置,一级能效家电补贴比例最高达30%,智能数码产品补贴最高2000元。

与此同时,地方政府积极配套政策,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推出“以旧换新+消费券”组合政策,综合优惠可达40%;县域市场推出“以旧换新下乡”活动,安排专人上门回收旧机,以解决农村消费者的后顾之忧。国家税务局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3.3亿人次申领以旧换新补贴,带动销售额超2万亿元,家电、数码等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0%以上,政策的“杠杆效应”充分显现。

在这个双十一期间,平台则开始主动转型,从“焦虑制造机”转向了“价值创造者”。

经历了流量红利的枯竭,头部电商平台逐渐意识到,靠复杂规则吸引用户停留的模式不可持续,只有回归“消费者中心”,才能实现长期发展。因此,各大平台纷纷简化促销规则、强化服务体验、聚焦品质升级,推动双十一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

在规则简化方面,京东、天猫、苏宁等主流平台全面取消“跨店满减叠加多品类券”的复杂玩法,推行“直降到底”“价保双十一”政策,京东甚至推出“买贵10倍赔”服务,覆盖超50家知名品牌,消费者无需计算,直接就能买到低价正品。

抖音、快手等内容电商则通过“主播实测”“场景化演示”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性能,减少信息差。在服务升级方面,平台将以旧换新服务从“附加项”变为“核心服务”,京东构建了“回收——检测——补贴——送装一体”的全流程服务体系,旧机无法开机仍可享受50%补贴,部分地区实现“旧机回收与新机配送同步”。

苏宁依托全国超万店的零售云布局,实现“线上下单、线下体验、上门服务”的一体化服务,解决了县域市场的服务痛点。

若用“GMV增速”的旧标尺衡量,如今的双十一似乎少了几分“爆发力”,但这绝非消费市场的“降温”,而是中国消费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是双十一从“流量狂欢”到“价值重构”的深刻蜕变。

十七年间,双十一的角色不断迭代:从2009年的“清库存工具”,到2012-2020年的“流量收割机”,再到如今的“消费升级载体”,它的变迁轨迹,正是中国消费市场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缩影。

曾经,双十一靠低价噱头和复杂规则吸引消费者,本质上是透支需求的短期行为;如今,它靠“品质产品、便捷服务”和精准补贴满足消费者,实现的是释放需求的长期价值。

这种价值重构,对整个消费产业链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品牌而言,不再需要靠“低价清库存”,而是可以通过双十一推广高端产品、传递品牌价值;对平台而言,摆脱了“流量依赖”,转而通过“服务升级”和“品质把控”构建核心竞争力;对消费者而言,摆脱了“算题焦虑”和“跟风冲动”,能够更轻松、更理性地买到符合需求的产品,消费体验大幅提升。

未来,双十一的“价值重构”或许将持续深化。随着AI技术的普及,个性化推荐将更加精准,消费者的“定制化需求”将得到更好满足;以旧换新、绿色消费等政策的持续推进,将进一步推动消费市场的“绿色升级”;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也能让双十一的消费场景更加丰富,消费者既能享受线上的便捷,也能体验线下的服务。

十七岁的双十一,告别了野蛮生长的青春期,长成了更懂消费者、更懂市场的成熟模样。它不再需要靠“剁手”“吃土”等标签吸引眼球,而是用品质、理性和价值重新定义了消费的意义。

从这个角度看,双十一从未失去吸引力,它只是完成了一场华丽的转身,成为中国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见证者和推动者。

撰文 |黄采妮

编辑 |国佳佳

排版 |冯莎莎

题图来源 | Unsplash

责任编辑:郜雪丹_NT509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甩开梅西+C罗!巴萨巨星近10年第1,帽子戏法第1人

甩开梅西+C罗!巴萨巨星近10年第1,帽子戏法第1人

乌龙球OwnGoal
2025-11-12 09:45:36
顺利贯通!深圳外环高速最新进展来了!

顺利贯通!深圳外环高速最新进展来了!

深圳本地宝
2025-11-11 22:31:06
蓝战非曝光行业内幕,在非洲不能直播,谁敢就会被永封

蓝战非曝光行业内幕,在非洲不能直播,谁敢就会被永封

新游戏大妹子
2025-11-09 13:02:02
小米汽车4万+交付量引争议!网友锐评:左手倒右手?信你个鬼

小米汽车4万+交付量引争议!网友锐评:左手倒右手?信你个鬼

吃瓜局
2025-11-11 16:25:43
140国确定出席,特朗普不来了!中美代表正面交锋,耿爽不再客气

140国确定出席,特朗普不来了!中美代表正面交锋,耿爽不再客气

杨门灼见
2025-11-12 10:24:38
郑州银行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郑州银行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牛刀财经
2025-11-11 16:52:14
开盘暴涨400%,市值195.7亿!上海80后夫妻档,手握两个全球第一

开盘暴涨400%,市值195.7亿!上海80后夫妻档,手握两个全球第一

历史伟人录
2025-11-11 14:07:15
演员克拉拉官宣离婚!结束6年婚姻!曾被评为亚洲第一美女!

演员克拉拉官宣离婚!结束6年婚姻!曾被评为亚洲第一美女!

调侃国际观点
2025-10-17 20:58:13
“被三耳光打晕的武术传人”赵鸿刚不过是一个“穿着西服的阿Q”

“被三耳光打晕的武术传人”赵鸿刚不过是一个“穿着西服的阿Q”

壹家言
2025-11-11 15:39:27
刚刚金鸡奖给香港电影金像奖打了个样

刚刚金鸡奖给香港电影金像奖打了个样

港剧叔
2025-11-12 09:42:26
军演指向台海?马科斯发战争威胁,18万菲军接令,解放军别无选择

军演指向台海?马科斯发战争威胁,18万菲军接令,解放军别无选择

田园小归
2025-11-12 09:47:05
又买对了!姆贝莫高价转会曼联,“新蜂王”助布伦特福德站稳脚跟

又买对了!姆贝莫高价转会曼联,“新蜂王”助布伦特福德站稳脚跟

里芃芃体育
2025-11-12 02:10:03
俄乌两国为何要死磕红军城?尊严与政治背后多重博弈

俄乌两国为何要死磕红军城?尊严与政治背后多重博弈

史政先锋
2025-11-11 15:46:36
无稀土电机,雷诺改主意了:找中国

无稀土电机,雷诺改主意了:找中国

观察者网
2025-11-11 09:57:08
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一批人事任免 涉厅级领导职务

四川省人民政府发布一批人事任免 涉厅级领导职务

鲁中晨报
2025-11-12 09:15:04
C罗:我现在把自己当作沙特人;至于退役?可能还要2年

C罗:我现在把自己当作沙特人;至于退役?可能还要2年

懂球帝
2025-11-11 19:37:04
拉夫罗夫公开表态,俄罗斯只有三个盟友,既不是中国,也不是美国

拉夫罗夫公开表态,俄罗斯只有三个盟友,既不是中国,也不是美国

历来纵横
2025-11-11 19:05:38
东体:中超跨年赛制短期内还无法推行,有些问题不是咬牙就能克服

东体:中超跨年赛制短期内还无法推行,有些问题不是咬牙就能克服

天光破云来
2025-11-12 10:42:07
被听不懂的方言“骂”?姑娘“大战”十几个大妈:我考虑搬家吧

被听不懂的方言“骂”?姑娘“大战”十几个大妈:我考虑搬家吧

潇湘晨报
2025-11-11 17:06:29
当全世界拒签印度人,印度人开始大反思,但反思以后会更可怕

当全世界拒签印度人,印度人开始大反思,但反思以后会更可怕

李子橱
2025-11-12 07:36:11
2025-11-12 11:39:00
着陆TouchBase incentive-icons
着陆TouchBase
ESG垂直媒体平台
75文章数 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Meta"宫斗"持续,AI教父杨立昆被"气"走了

头条要闻

英国暂停共享"贩毒船"情报 美媒:英美出现"重大决裂"

头条要闻

英国暂停共享"贩毒船"情报 美媒:英美出现"重大决裂"

体育要闻

太阳三连胜&活塞东部第一 哪个更想不到

娱乐要闻

辛芷蕾配得上威尼斯影后吗?

财经要闻

专家建议设立5万亿房地产稳定基金

汽车要闻

能得到央视的肯定 长安马自达EZ-60可不简单

态度原创

亲子
教育
手机
房产
时尚

亲子要闻

一定要试试!2岁后多和孩子聊这些话题,越长大越聪明!

教育要闻

区域特色“六堂课”推动平谷教育高质量发展 | 现教沙龙

手机要闻

被行业严重忽略,小米17系列热卖的另一个意义

房产要闻

海口湾,1300亩巨无霸地块登场!

“廓形穿衣法”太火了!掌握这5个法则让你美一整个冬天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