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风向大变!铁杆台独纷纷倒戈,回家才是正途

0
分享至

当一场仗打到最后,冲在最前面的发现身后的大本营早就人去楼空,这仗还怎么打?

你有没有发现一个特有意思的事儿?一家人围着饭桌,本该是聊聊家常、说说笑笑的温馨时刻,却总有人要站起来,指着窗外争论天边的云是方的还是圆的,争到面红耳赤,甚至要把桌子掀了。而你,只想安安静静地吃完这碗饭,心里琢磨着下个月的账单怎么付。最近,在台湾岛上,越来越多的人,就成了那个只想安稳吃饭的人。每天打开手机、电视,扑面而来的都是“备战”、“绕台”、“军购”这些让人心惊肉跳的词儿。可一转头,看到的是超市里又涨价的鸡蛋,和银行发来的房贷催款通知。大家心里不禁犯嘀咕:我们到底在为什么而争吵?这些听起来热血沸騰的口号,真的能让我的钱包鼓起来,让孩子上学更安心吗?

很多人说,现在岛内大部分人都是“佛系观众”,对政治冷感。但我觉得,那不是冷感,是力不从心,是累了,真的累了。就像一场永无休止的马拉松,跑道两旁全是声嘶力竭的啦啦队,逼着你选边站队,可你早就跑到岔气,只想找个地方歇歇脚,喝口水。这种疲惫感,才是当下最真实的民意。你跟一个开出租的师傅聊“国家尊严”,他可能更关心今天油价涨了几毛;你跟一个在夜市摆摊的阿姨谈“国际地位”,她更在乎明天的天气会不会影响生意。他们不是不爱这片土地,恰恰相反,他们爱得太深沉,以至于不愿看到它在无休止的内耗中沉沦,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社会学里有个词叫“沉默的螺旋”,讲白了就是,当一种声音被媒体和政客无限放大,变得异常强势时,那些心里有不同想法的人,会因为害怕被孤立、被骂、被贴标签,而选择闭上嘴巴。于是,沉默的人越来越多,那股强势的声音就显得愈发正确。但沉默,从来不等于认同。它像一个压力锅,当内部的蒸汽积蓄到一定程度,总会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甚至把锅盖顶飞。


而最先让这个压力锅发出声响的,恰恰是那些曾经最用力鼓吹那个“强势声音”的人。这就好比一场大型魔术秀,当所有观众都沉浸在奇幻的表演中时,魔术师的头号粉丝却突然站起来,指着台上的机关大喊:“我看穿了!这都是假的!”网红“馆长”陈之汉,就是那个第一个站起来的人。曾几何时,他可是“抗中保台”这面大旗的头号旗手,靠着一身肌肉和满嘴“爱台湾”,吸引了上百万粉丝,流量大到没边。他把绿营政客奉为座上宾,自己也俨然一副“护岛铁汉”的模样,威风八面。

然而,现实这东西,最擅长打脸,而且专打最响亮的。第一记,是疫情。当大陆这边展现出惊人的动员力和执行力,说封城就封城,说检测就全民检测的时候,他眼睁睁看着对岸为了自家产的疫苗该不该打、够不够用、有没有效而吵成一锅粥,错过了无数黄金时机。这让他第一次对所谓的“制度优越”产生了怀疑。第二记,就更狠了,是2020年8月,他在自家健身房门口身中数枪,差点见了阎王。他原以为自己信奉的“正义”会为他撑腰,结果却陷入了司法与政治的泥潭,感觉自己像一颗“用完即弃”的棋子。那一刻,他猛然醒悟:原来自己信奉的“偶像”,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安全与秩序,自己更像个小丑,被人当枪使了。于是,曾经的“铁杆粉丝”,变成了最尖锐的“黑粉”,天天在直播里骂得狗血淋头。

如果说馆长的转变是草根的觉醒,带着一股子被背叛的江湖气,那么郑丽文的转身,则是精英阶层的反思,是算明白了政治账之后的冷静抉择。这位大姐,早年间可是民进党的“铁嘴”辩手,在电视上骂起大陆来,词锋之犀利,逻辑之“清晰”,让对手都发怵。可你看看她这几年,身为国民党民代,她反复追问:“我们到底是谁?”最后自己给出了答案:“我们当然是中国人!”这话一出,绿营炸了锅,各种“叛徒”的帽子扣上来。但她根本不在乎,因为她看明白了,再跟着那帮人玩意识形态的火,最后被烧成灰烬的,是全台湾两千三百万人的安稳日子和未来。她就像一艘船上的大副,曾经跟着船长喊“全速前进”,但后来发现航海图是错的,前面就是冰山,她选择拉响警报,这不叫背叛,这叫负责。


从“馆长”到郑丽文,他们的“倒戈”,就像在坚固的堤坝上撕开了一道口子。洪水或许不会马上涌入,但所有人都听到了流水的声音,看到了溃堤的可能。这种转变,不只是几个公众人物的“个人秀”。你不用信我说的,你可以去看近几年的民调数据,那玩意儿虽然不一定全准,但大方向不会骗人。根据台湾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长期追踪的数据显示,民众对于“台湾人”的认同感在达到高点后,近年来出现了停滞甚至微幅波动的趋势。更重要的是,像台湾民意基金会这些机构的调查也反复表明,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永远是那几样:经济发展、物价稳定、贫富差距。说白了,就是怎么挣钱,怎么花钱。所谓的“统独”议题,早就排到老后面去了。

尤其值得玩味的是,关于“若大陆攻台,美国是否会出兵协防”这个问题,相信“会”的比例正在逐年下滑,越来越多的人心里开始打鼓。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家心里都有一本账,都不傻。口号喊得再响,终究要回归现实。那点曾经建立在经济和生活方式上的“优越感”,在大陆肉眼可见的飞速发展和台湾自身的经济停滞面前,早就被磨得所剩无几了。


人心思变,但总有两大迷思像锁链一样,捆绑着许多人的思想,让他们想走又不敢走。第一个迷思,是“美国神话”——总觉得危机关头,山姆大叔会驾着七彩祥云来拯救世界。可是,咱们能不能现实点?2021年阿富汗喀布尔机场的混乱景象,还历历在目。美军说走就走,留下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和无数绝望的“盟友”,那些帮着美军干了二十年活的阿富汗人,像垃圾一样被扔掉。国际关系学者早就把这事儿掰扯得明明白白,美国的国家利益是“以台制华”,台湾是它用来遏制中国大陆的一张牌,一个棋子。你见过哪个赌徒会为了自己手上的一张牌,去跟另一个大玩家拼命吗?热脸贴冷屁股的事,干一次是天真,干一辈子那就是蠢了。把身家性命寄托在别人的善意上,这本身就是最大的赌博,赌注是所有人的未来。


第二个迷思,是“失去自由的恐惧”。很多人担心,统一了,是不是就不能上脸书和油管了?是不是就不能随便批评当官的了?我倒想反问一句:难道真正的自由,就是每天提心吊胆,担心战争随时会来吗?难道就是眼睁睁看着电价飞涨,企业外移,自己却无能为力,只能在网上当个键盘侠吗?那不叫自由,那叫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看看德国的例子吧。柏林墙倒塌时,东德人也曾充满疑虑和不安,担心自己被“吞并”。但三十多年过去,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德国,成为了整个欧洲的发动机。统一不是谁吃掉谁,而是资源的整合、优势的互补。台湾的技术、管理经验,加上大陆广阔的市场、完整的产业链和强大的国家能力,这组合拳打出去,难道不比现在单打独斗、仰人鼻息要强得多?文化上,你吃你的蚵仔煎,我吃我的麻辣烫,我们一起在春节看同样的节目,聊着共同的祖先,这不叫“同化”,这叫“团圆”。


历史的渡船已经鸣笛,汽笛声穿透了笼罩在海峡上空的迷雾。是继续紧紧攥着一张早已过期的、驶向未知险滩的旧船票,还是勇敢地迈出那一步,登上回家的巨轮?

其实,答案早已写在每个人的心里,只是有些人还不敢大声说出来。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起喜电影
起喜电影
电影分享
313文章数 1525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