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和孩子“聊天”吗?
别看只是“聊天”两个字,它真的是一门大学问。
有的爸妈一句话能把孩子逗得咯咯笑;
有的爸妈一开口,孩子就装没听见跑远了。
你说神奇不神奇?
聊天这件小事,做对了,能让孩子越聊越聪明;
做错了,只会越聊越沉默。
不会聊天的家长,可以试试跟孩子聊这些话题,往往越聊越聪明!
![]()
一、从观察开始:让孩子学会“看世界”
还记得第一次带我家儿子去公园玩,阳光特别暖。
他一边蹦跶一边指着一朵花喊:“妈妈,这个是粉色的!”
我随口接了一句:“对呀,那你看那边那朵呢?”
他眯着眼看了看:“这个有点红,像草莓!”
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原来孩子的眼睛里,世界比我们看到的还要精彩。
其实,每个孩子都天生带着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只是我们大人太忙,忘了提醒他们去看。
你随口问一句“爸爸的外套什么颜色呀?”、“今天的天空是什么颜色?”
看似简单,却能锻炼孩子的观察力、色彩辨识力,还有他对世界的感知力。
陪孩子聊天,不是在教他说话,而是在教他感受生活。
二、讲故事不是表演,是思维的训练场
我特别喜欢在睡前给孩子讲故事。
刚开始我只是照本宣科,讲完一句问一句“听懂了吗?”结果他早睡着了。
后来我换了个思路:“你觉得王子最后会怎么做呢?”
没想到孩子眼睛一下子亮了:“王子肯定去找朋友帮忙!”
我心想,这不就是思考的开始吗?
![]()
其实,我们讲故事时,不用追求语速、声调多完美,而是要留出思考的空间。
让孩子去猜、去想、去续写。
故事就像一把钥匙,打开的不只是语言能力,更是孩子的想象力和逻辑力。
这,就是语言背后隐藏的思维成长。
三、安全意识
有一回幼儿园老师跟我说,最近学校开展“防拐演练”,结果好多孩子都被“陌生人”一颗糖骗走。
我当时心里一紧,回家立刻就跟儿子聊。
我问他:“要是有个阿姨说是妈妈的朋友,来接你放学,你会跟她走吗?”
他眨巴着眼睛,想了想:“她要是给我一个大玩具我就走。”
我瞬间哭笑不得,赶紧告诉他:“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人更不能随便跟。”
孩子的安全意识,真不是光靠老师几句叮嘱就能养成的。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生活场景中反复聊天、模拟、引导。
你问一句“红灯亮了我们要不要走?”、“如果走丢了你该怎么办?”
这些看似唠叨的小对话,可能在关键时刻救他一命。
别觉得孩子小听不懂,他们其实懂得比我们想象的多,只是需要大人的耐心去引导。
四、情绪教育:从“你今天开心吗”开始
很多家长都忽略了这一点,情绪表达,才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
孩子学会表达情绪,不仅能减少哭闹,更能学会理解别人。
一个能说出“我生气了”“我伤心了”的孩子,内心一定更有力量。
而这些能力,全都从聊天里一点一点长出来的。
![]()
五、逻辑思维
有时候聊天也可以变成游戏。
比如我常跟他玩“动物模仿秀”,我学狮子吼,他学猫喵,笑得直打滚。
看似瞎玩,其实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已经在建立语言与动作的连接。
你再顺势问一句:“猫会干什么?老虎住哪儿?”
这就是在练习逻辑和分类思维。
我还喜欢考他:“你一口气能数到多少?”
他每次数到30就开始瞎编:“三十一、三十二、三百九十……”
虽然搞笑,但那是思维在扩展,是数字感在萌芽。
我总说,孩子的聪明,不是天生的,是被“聊”出来的。
六、复述力:锻炼自信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词穷、表达差,其实是因为缺少复述的机会。
我家儿子看完动画片,我总爱问他:“熊大熊二今天干啥了呀?”
他有时候支支吾吾说不清,我也不打断,就边听边笑:“慢慢说,妈妈等你。”
他越说越兴奋,最后还能加上自己的想象版本:“熊大后来还去打怪兽呢!”
这不光是语言表达,更是思维的重组与创造。
每一次复述,都是一次小型的“脑力健身”。
所以啊,家长要学会忍住急,不要纠正他的小错误,多听、多夸。
孩子被看见、被倾听时,语言才会源源不断地生长。
![]()
辣妈语录:
别怕自己不会聊,也别怕孩子答错。
重要的不是“答对”,而是“愿意说”。
当一个孩子敢于表达、敢于提问、敢于想象,他的思维就已经在开花。
而那个愿意陪他聊天的你,就是他一生最好的启蒙老师,你说对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