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
![]()
西岸传媒港
![]()
自北向南,黄浦江水悠悠而下,在徐汇西岸拐了一个柔和的弯。过去几年,徐汇滨江除了有能散步、小憩、赏景的步道,有充满艺术气息、令人心驰神往的各类地标,还涌来了全球科技创新的巨浪,吹来了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劲风。
“模速空间”,这一全国首个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载体,“十四五”期间在徐汇滨江横空出世,惊艳四方。时尚优雅、底蕴深厚的上海“老克勒”徐汇区,也因此更添“硬核”味。
近三百年,人类走过了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如今正步入以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时代。当全球科技创新的浪潮奔涌至智能革命的深水区,“十四五”期间,徐汇以战略远见锚定人工智能赛道,以“模速空间”为支点,撬动区域发展全方位跃升,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时代”立于潮头。
回顾过去五年,我们要送给徐汇的关键词,就是“大时代”。
制图:王晨
“核爆点”
2023年夏天之前,徐汇西岸传媒港,万余平方米楼宇空间还是毛坯房。当年8月,借助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西岸设有分会场的溢出效应,上海、徐汇市区两级联动,仅用38天就将紧邻黄浦江的办公场域,变成开发者可“拎包入住”的高品质产业载体,上海“模速空间”创新生态社区应运而生。
毫无疑问,这是徐汇乃至上海人工智能创新的“核爆点”,由此引发了一系列“链式反应”。
入驻“模速空间”的算力调度平台联合九大算力供应商投用了超过10万张卡,推出全国首个“算力生态超市”,走在中国乃至世界大模型产业发展的最前沿。
产业生态亦被“引爆”。在“模速空间”,“上下楼就是上下游”“邻居就是合伙人”已成常态,闭环式产业生态涵盖大模型上游要素层、中游模型层和下游垂类应用层。
从全区产业发展来看,目前徐汇已集聚了5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755家大模型企业,全区64个备案大模型占全市总量61%,产业总产出达千亿级规模。
“核爆点”并非凭空就有,而是徐汇区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主动看清局势提前布局的结果。
近年来,科技和产业革命加速演进,能否敏锐把握机遇、掌握战略主动,将直接影响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对上海来说,建设国际科创中心已走过十周年,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新要求,更体现出持续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人工智能作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是全面提升创新策源能力、科技和产业竞争力的支点,更是服务国家战略、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发展的重点领域。看清这点的徐汇区,早早就在这一产业赛道精准卡位。
早在“十三五”末,徐汇就在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AI Tower)引入由图灵奖得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姚期智领衔的期智研究院。此后,徐汇相继引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创智学院等创新“国家队”,以及浦芯研究院、交大工研院、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
“十四五”期间,“AI+创新”的生态氛围辐射到徐汇全域,从漕河泾开发区到漕溪北路上徐汇区政府所在地,“听得懂鲁棒性、了解多模态”成为“店小二”们的基本素养。2022年,徐汇成为上海首个把支持发展“元宇宙”产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城区。
科创“大时代”浪潮奔涌向前,徐汇区始终保持着敏锐的时代洞察力和敢为人先的勇气。
![]()
模速空间
“世界级”
“十四五”期间的徐汇,是轰轰烈烈的——处于科技革命“大时代”,也迎来了自身空间持续迭代升级、城市活力不断激发的“大时代”。
回看2021年的徐汇区党代会,区领导曾提出,未来五年徐汇要从“卓越”到“典范”,答好“南北之问”这道考题,即徐汇的中部与南部两大板块的发展仍须加快。
利好消息接踵而至:徐汇万科入市、高铁接入上海南站,陆续带动了徐汇中城的崛起,使其具备了连接徐汇滨江与漕河泾开发区的产业能级。
而位于徐汇最南端的华泾镇,则迎来了北杨小镇、华之门等多个重磅项目的开竣工。北杨人工智能创新小镇超百万平方米的建设体量,不仅带来了上海创智学院、港科大上海产教融合中心、米哈游等新型研发机构、顶尖高校和行业大厂,小镇本身也成为周边社区和学校的“开放式公园”,为华泾的城区面貌带来彻底改变。
眼下,徐汇已布局大徐家汇、徐汇滨江、漕开发拓展、徐汇中城、华泾门户等“五大功能区”,其中徐汇滨江西岸“传媒港、数字谷、金融城、数智中心、热力秀场、中央公园、创业梦工厂”等七大百万级功能组团践行了整体规划理念,效果正次第呈现。
大徐家汇,尤其引人关注和期待。近年来,当太平洋百货徐汇店、第六百货相继退出历史舞台,人们对“大徐家汇”的未来发展,不禁带着些担忧。
就在“十四五”收官年,徐汇打消了人们的疑虑:打造“新六百YOUNG”和“新六百HUB”两大商业综合体,推进太平洋百货、第六百货整体更新。前者聚焦亲子与潮流文化,预计明年一季度开启试运营。后者集品牌旗舰店与公寓式酒店于一体,预计2028年前后亮相。加上新鸿基徐家汇中心的入市,徐家汇商圈将打破已经保持30余年的发展格局,迎来整体的转型蝶变。
从空间规划看,徐汇已立下“世界级”的目标理想,譬如在西岸建设“世界级滨水区”,在徐家汇打造“闻名遐迩的世界级商圈”。
世界级,是宏大壮阔的;世界级,也可以是精细精致的。当安静了一个世纪的武康路在“百岁高龄”变成“网红”,居民家阳台上挂出一只粉色蝴蝶结也能引来每天数万人次围观。上海特色鲜明的海派文化、老洋房里向世人敞开怀抱的名人故居、街头巷尾的潮流小店,足以构筑起“武康路-安福路”这一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的独特吸引力。
在面对“疏与堵”“管与治”的“顶流街区之问”时,徐汇尝试划定了电子围栏,后来又将武康大楼对角线的草坪改为更平整宽阔的广场,干脆让大家舒舒服服地拍照,而不是危险地站在机动车道上。
![]()
北杨人工智能创新小镇
“小确幸”
GDP总量居中心城区第一,今年预计突破4000亿元;加装电梯总计1330台,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不久前,在一场“十四五”规划成果发布会上,徐汇发布了这组数据。由此可见,在徐汇,“大时代”里也有“小确幸”。宏阔的时代叙事里,徐汇对“民生温度”同样高度重视。
比如,徐汇长期注重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民生服务的具体实践。在“模速空间”开设上海首家AI产品体验店后,全国首家“AI+养老”体验店也落地徐汇。500平方米空间内,首批亮相的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超过120款,外骨骼机器人、陪伴型手办机器人、各类可穿戴设备等都能现场体验。
再以加装电梯为例,细数徐汇五年来的相关工作,不难发现与其坚持开展的“三旧”变“三新”民心工程有着紧密关联:位于漕河泾街道的金牛苑小区在2022年就实现全小区40个门栋加梯全覆盖,同步推进“美丽楼道”建设,让居民体验从内到外的环境变化;枫林街道宛南六村在完成43台加梯后“无缝衔接”旧房综合改造,小区环境大幅改善,物业费上涨75%却收获居民100%的同意率……
“十四五”期间,徐汇还建成40个功能复合的“生活盒子”,覆盖全部13个街镇,老百姓在“家门口”切切实实享受到了优质便捷的社区服务。
2024年,东安一、二村旧改高比例签约生效,成为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单地块一次性征收项目。东安一、二村旧改成功背后,有历时数年的谋划,有强烈的民生诉求,更有滨江城市空间向腹地发展、推动西岸金融城与枫林地区乃至“大徐家汇”功能区联动的一揽子规划。
在城区发展的这一逻辑下,“十四五”以来,徐汇已完成旧改征收54.4万平方米,长桥新村、张家弄等27个地块的9877户居民搬进了新家园。“三旧”变“三新”工程使约21万户居民实实在在受益,16个原拆原建项目让3100余户居民过上新生活。旧住房综合修缮面积达1150万平方米,为“十三五”总量的2.7倍,近400个老旧小区的18万户居民得益。
“这五年,是涵养儿女之心、儿女之情,人民城市建设绘就新图景的五年。”区领导感性总结的背后,是徐汇坚持“财力一分增长、民生一分改善”,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的决心。
![]()
徐汇滨江市民食堂
原标题:《品区·五年 | 徐汇:大时代》
栏目主编:唐烨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舒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