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十五届全运会战幕正酣,赛事将持续至21日。长三角运动员表现亮眼,在帆船、射击等多个项目中夺得金牌。成绩背后是长三角地区在竞技人才储备与体育产业规模上构筑的高地支撑。这里不仅诞生了全国超四成的体育产业总值,人均体育消费也领跑全国。
全运会成绩越来越好
目前,全运会比赛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截至11日18时,十五届全运会官网显示,上海代表团已收获金牌12枚,江苏12枚,浙江13枚,安徽4枚。其中,江苏在摔跤大项上表现出色,摘得三金;浙江在射击上摘金最多,共获四枚金牌;上海则在强势项目帆船上,收获四枚金牌。
据报道,在37个参赛代表团中,上海、江苏、浙江同时位列人数规模前五,其中,上海代表团竞技体育报名总人数达1397人,共有888名运动员在309个小项获得决赛资格,出线率较上届全运会提高超6%。
![]()
参赛规模的提升背后,长三角各地体育人才不断涌现。据各地的统计年鉴,各地的优秀运动员数量均有所上升,上海运动员数量从2020年的771名提升至2023年的1134名,江苏从2148名提升至3944名,浙江2023年运动员数量超7000名,是2020年的2倍还多。
在历届全运会金牌榜排名中,上海长期位居金牌榜前列,第一、二届均保持第二,第八届登顶,其余也均保持在前十名内;同样稳定表现的还有安徽,虽然未进入前十名,但十四届全运会金牌榜有所上升,奖牌总数也从29枚提高到33枚。江苏和浙江在排名上提升明显,江苏从前四届均未进入前十,升至第八届第六名,并且此后一直保持在前五;浙江从曾经第三届排名30余名,提升至第十三届第二、第十四届第三,保持第一梯队。
![]()
整体而言,长三角已从上海的“一马当先”,演变为江苏、浙江、上海共同引领的强盛局面,构成了中国全运会赛场上实力雄厚、竞争激烈的“长三角板块”。
体育消费与产业亮眼
在体育赛场之外,长三角三省一市的体育产业规模也在持续扩容。最新的数据显示,长三角区域体育产业总规模已达13907.44亿元,增加值达4664.84亿元,占全国比重分别高达42.13%和35.63%,堪称中国体育经济的“半壁江山”。
从人均体育消费来看,上海消费能力最为突出。2023年上海人均体育消费达4100.6 元,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4362.7元;浙江2023年人均消费达3090.03元,均高于3068元的全国水平。
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制造业表现亮眼,一项研究数据显示,长三角地区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总规模占全国比重的46.65%。据企查查提供的数据,截至目前,浙江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最多,占长三角地区的一半以上,省内又以金华最多。上海则体现在“老字号”最多,成立10年以上的企业占比超过34%。
值得说明的是,体育赛事门票正在成为体育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让赛事经济成为带动消费和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8月,上海已举办114项国际国内体育赛事,直接经济影响74亿元,间接经济影响188亿元,同比增长29%。“苏超”1元门票可带动7.3元周边消费,决赛当天带动南京重点商圈和商业街区零售、餐饮、住宿等行业单位实现交易金额7.8亿元。浙江宁波网球公开赛综合效益破1亿元,带动周边商店、活动消费超百万元,赛事杠杆效应凸显。
高密度、高水平的赛事,激活本地消费的同时,更焕发了城市活力,2024中国城市生活体育指数榜单显示,上海、南京、杭州都进入了榜单前十,上海更是排名第二。
从体育产业总规模看,江苏省2023年体育产业总规模高达6415.49亿元,正朝着2025年7200亿元的目标稳步迈进,浙江将冲击6000亿元,上海目标定为3000亿元,安徽则为2200亿元。
![]()
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发展
全运会从1959年第一届举办至今,一直以来都是国内最高水平的综合性体育盛会。在高水平赛事的引领下,全民健康意识不断加强和提升,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长足发展。
根据官方数据,在“十四五”期间,国家累计投入56.5亿元,支持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截至2024年,全国体育场地484.17万个,面积达到42.3亿平方米,较“十三五”末增加了11.31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面积突破3平方米。20年前,这一数据仅为1.03平方米。
全运会也走进过长三角地区。1983年、1997年,上海先后承办第五届和第八届全运会,一批现代化的体育场馆如八万人体育场等,在上海拔地而起,成为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地标,也进一步助推了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发展。
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在南京举行,南京新建了可容纳6.2万人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2025年11月1日,这里成为了首届“苏超”决赛的举办地,62329人到场观赛,刷新了中国业余足球赛事的现场观众人数纪录。值得一提的是,这里也是中国足球赛事观赛人数纪录的“保持者”。截至2024年底,江苏人均体育场地面积4.46平方米,位居全国第一。
2000年以后,全运会参赛主体逐渐多元化,部分赛事开始允许社会团体参与,2017年,全运会开始设置群众比赛项目,并取消金牌榜、奖牌榜和总积分榜排名,将这场体育盛会打造成为全民参与的舞台。
在这种全民健身理念的影响下,长三角地区的群众体育活动得到了蓬勃发展。2021年,三省一市联合打造“长三角体育节”,首届就吸引了超8000人参赛,覆盖了长三角10个城市。截至2025年,“长三角体育节”已经举办了五届,累计吸引超过10万人次参与。相关赛事开始走进街区,成为链接城市烟火、美景和人气的纽带,在提升全民健康的同时,也为消费注入了新的活力。
原标题:《历届全运会,长三角谁表现最好?》
栏目主编:尤莼洁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崔艺林 张弛 狄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