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日报

航拍四川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四川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供图
沃飞长空自主研发的飞行汽车。 沃飞长空供图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机器人。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供图
东方汽轮机智能生产车间。 东方汽轮机供图□筱君 登上宜宾高新区“高新之窗”观景台极目远眺,厂房绵延、车辆如织,一派蓬勃的生产图景在眼前展开。 这是四川工业整体跃升的缩影。“十四五”期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6%,工业增加值总量从1.34万亿元增加到1.79万亿元,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研发强度分别增长50%、41%,走出一条“量质齐升”的坚实路径。 11月4日至7日,“十四五”工业成就看四川——2025全国经济媒体社长总编四川行活动举行,来自全国近30家主流媒体的社长、总编辑等媒体人士深入探访成都、德阳、宜宾等地的多家领军企业与科研机构,感受四川“工业挑大梁”的坚定步伐。1看转型从“制造”迈向“智造” 一缕酒香,跨越时空。在五粮液酒文化博览馆,媒体人士纷纷感叹:“川酒历史悠长,历久弥香。” 如今的酒香中,还掺杂着一抹“智慧”之光。五粮液集团以“一个产业、一个院士”为引领,已和6位院士共建技术创新平台,成功培育1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旗下两家子公司凭借卓越的智能化实践,双双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年5G工厂名录》。 比如,其全资子公司四川省宜宾普拉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已实现白酒包装从原料投放到生产加工、质量检测、物流转运直至最终仓储的全流程自动化。在越来越“聪明”的工厂里,科技让千年酿造飘散出新的醇香。 不止是白酒产业。“川字号”传统优势产业正以“智改数转”为引擎,重塑生产逻辑与产业竞争力。 走进东方汽轮机厂重型一分厂总装车间,数字化装配系统正流畅运转——“测量—扫描—拟合—模拟—报告”一气呵成。工作人员介绍,借助数字化赋能,国内最大火电机组集群的装配周期缩短了40%。 在该厂不远处的叶片加工“黑灯产线”,机械臂静默挥舞,无人小车循迹穿行,整个车间以0.03毫米的加工精度、99%的合格率,日夜不停地制造着重型燃气轮机的“心脏”——压气机叶片。这条国内唯一、全球领先的叶片智慧产线,从建设到投产仅用8个月,人均效率跃升650%,设备利用率突破90%,让“中国芯”跻身世界顶级水平。 从更高处俯瞰,全省智能绿色转型正在加速升级。四川深入实施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近两年通过集中攻坚,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提升20多个百分点,计划在2027年底实现全覆盖。四川已打造全国“数字领航”企业5家、卓越级智能工厂21家、国家5G工厂48个,建成数字化车间1200余个,成都、宜宾、绵阳、德阳分别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2 看“新”潮绿色动能重塑产业版图 在新兴赛道中精准落子,以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正在快速崛起。 走进四川领克汽车总装车间,AI视觉自动收货、机器人精准配送的场景已成为日常。“目前,公司已切换至满产快跑模式,实行双班生产,日整车产量稳定在1100台以上,产品包括传统燃油和新能源多款车型。”四川领克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今年全年预计产量21万台,其中新能源车占绝大部分。” 车间里的智能机器人映射出全域布局的产业生态。数据显示,1—9月,全省新能源汽车、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等相关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70%、55.0%,汽车产业加速转型升级、提质向新成效明显。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产业已在四川“串珠成链”。在宜宾三江新区的四川时代“零碳工厂”,机械臂精准操作,无人小车穿梭不息,每两秒便有一颗电芯下线,将搭载于全球各地的新能源汽车上。这座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全部使用水电生产,以绿色制造为核心,展现四川动力电池产业的高质量起点。 以四川时代为“链主”,宜宾正朝着“世界动力电池之都”目标加速迈进。宁德时代宜宾基地规划建设10期项目,总占地6400亩,是目前全球单体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而今,四川已形成以宜宾为主导,成都、遂宁、眉山、甘孜、阿坝等地协同发展的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格局。预计2025年,四川动力电池产能有望达到400GWh,全产业链产值将超过5000亿元。3 看未来积极抢占新兴赛道 在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的实验室内,一台名为“贡嘎一号”的人形机器人正在精准执行抓取指令。这台整机仅重25公斤的机器人,不仅是国内唯一,也是全球仅有的三款超轻量级人形机器人之一。它展现出高度仿生的运动与控制能力,标志着四川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重要突破。 “我们不仅是技术研发者,更是产业链的推动者。”该中心项目经理蔡宇扬表示,作为成都市人形机器人领域唯一的“链主”企业,中心正在积极联合上下游合作伙伴,构建从核心部件到整机应用的完整产业生态,助力四川在智能制造与人工智能领域打造新的增长极。 与此同时,四川氢能产业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东方电气(成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全面掌握从膜电极、电堆到氢能制取、储运、加注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我们不仅在交通领域推动氢燃料电池车辆落地,还在发电、低空经济等多个场景拓展应用。”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凭借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与扎实的产业基础,四川正加速建设“绿氢之都”,为全国能源结构转型提供重要支撑。 视线转向天空,四川在低空经济领域同样取得重要突破。今年9月,由沃飞长空自主研制的国内首架大型载客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正式下线。这款被誉为“飞行汽车”的航空器采用国际先进的倾转旋翼布局,可搭载1名驾驶员和5名乘客,最大航程达200公里,预计将于2026年投入商业运营,为城际出行提供全新解决方案。 从人形机器人到氢能装备,再到低空经济,四川正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系统布局新兴产业与未来赛道。这些前沿产业的集聚发展,不仅展现了四川产业转型升级的坚定步伐,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4 看支撑打造企业发展的港湾与后盾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优良的产业生态与精准的政策服务,是四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隐形引擎。 在四川省“企业之家”,即使临近下班,政策咨询区依然座无虚席,企业代表带着困惑前来,和相关领域的专家面对面沟通。 更具特色的是,这里专门设立了一间直播间。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之家”通过定期直播、视频连线等方式,推动惠企政策与金融服务精准直达企业。“最近一场关于‘智改数转’与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的宣讲,吸引了近3000人在线观看,反响十分热烈。” 数据见证服务实效:今年1—9月,全省“企业之家”服务体系围绕17条重点产业链,累计举办供需对接活动19场,吸引超3300家企业参与;开展政策宣讲直播30场、在线讲座6场;线上线下活动总数超过2700场,服务企业突破11万家次,为全省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成长活力。 优良的营商环境不仅滋养本土企业,更吸引外来“金凤凰”。2022年3月,英发睿能20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落户宜宾高新区,从开工建设到首片产品下线仅用4个月28天。 在宜宾持续优化的政策与服务吸引下,2025年5月,英发睿能更名为四川英发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上半年,公司N型TOPCon电池片出货量已跃居全球第二,产线持续满产满销。 政策支持不断夯实产业根基。2023年3月,宜宾市委明确提出支持宜宾高新区建设千亿级光伏产业园;同年9月,6家百亿级光伏企业集体落户,推动宜宾电池片签约产能跃居全省前列。从2022年的“从零起步”,到2024年产值突破300亿元,宜宾光伏产业实现跨越式成长,正迎来“光”耀未来的绿色动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