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众多宋代词人中,朱敦儒以其清旷疏淡、超然物外的独特词风独树一帜。其《水调歌头·白日去如箭》一词,如晨钟暮鼓,直击人心——开篇“白日去如箭,达者惜分阴”,便以雷霆之势点破光阴易逝、人生苦短的永恒命题。
全词语言清俊洗练,意境由尘世名利之困跃入山水醉乡之阔,最终归于飞鸿没影、千古销魂的苍茫哲思,既是对功名利禄的冷峻解构,也是对生命本真的深情呼唤。这首词不仅是一曲时光警语,更是一剂醒世良方,在千年之后,依然振聋发聩,引人深省。
![]()
《水调歌头》宋·朱敦儒
白日去如箭,达者惜分阴。问君何苦,长抱冰炭利名心。冀望封侯一品,侥幸升仙三岛,不死解烧金。听取百年曲,三叹有遗音。
会良朋,逢美景,酒频斟。昔人已矣,松下泉底不如今。幸遇重阳佳节,高处红萸黄菊,好把醉乡寻。淡淡飞鸿没,千古共销魂。
朱敦儒,南宋著名词人,号岩壑老人,早年以清高自许,中年仕宦,晚年归隐,其词风由豪放渐趋疏淡,尤以“樵歌体”著称,多抒写人生感悟、世事无常与超然物外之志。
《水调歌头·白日去如箭》正是其晚年思想成熟期的代表作,全词以“惜时”为引,以“超脱”为归,借对功名利禄的冷眼和对自然美景的沉醉,传达出深沉的生命哲思。
词首“白日去如箭,达者惜分阴”化用《晋书·陶侃传》“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之典,以“箭”喻光阴之疾驰,语气急促而警醒。
“达者”两个字点出真正通达之人并非追逐外物者,而是懂得珍惜每一刻生命本真的人。此二句如晨钟暮鼓,为全词定下了反思与觉醒的基调。
![]()
“白日去如箭,达者惜分阴”
“白日去如箭”中的“白日”指时光。唐·杜甫在《上后园山脚》诗中有:“志士惜白日,久客藉黄金”的诗句。
“达者惜分阴”典出《晋书·陶侃传》中东晋名臣陶侃对僚属的劝诫:“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达者”为通达知命者。
“问君何苦,长抱冰炭利名心”
“长抱”句,《淮南子·齐俗训》:“夫重生者不以利害己,立节者见难不苟免,贪禄者见利不顾身,而好名者非义不苟得。此相为论,譬犹冰炭钩绳也,何时而合?”
冰冷炭热,互不相容,这里用来比喻得失升降。唐·白居易《读道德经》诗云:“只有一身宜爱护,少教冰炭逼心神。”
两句以“冰炭”比喻名利的矛盾与煎熬——冰寒炭热,不可共存,却偏偏被世人紧抱于怀,日夜煎熬。
一个“苦”字,道尽追逐功名者的身心疲惫。朱敦儒曾历仕高官,亲历政坛风波,此语实为切肤之痛后的顿悟。
![]()
“冀望封侯一品,侥幸升仙三岛,不死解烧金”
“冀望封侯一品”是世俗功业的极限。“封侯”典出《后汉书·班超传》: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一品”魏晋时期官员分九品,官职最高者为一品。“三岛”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十六《十洲三岛》,其中三岛指昆仑、方丈、蓬丘,均为传说中的仙山。或以蓬莱、方丈、瀛洲三神仙山为三岛。蓬丘即蓬莱,详见《海内十洲记》和《拾遗记》。唐·王维《赠焦道士》诗云:“海上游三岛,淮南预八公。”
“烧金”即炼丹,道家烧金石药物成丹,以为食之可成仙。唐·司空图《送道者二首》之二云:“殷勤不为学烧金,道侣惟应识此心。”
三句层层递进,从人间到仙境,从权力到永生,皆被词人视为“侥倖”与“解”(解脱之妄想)。至此,名利与长生的双重幻象被彻底戳破。
![]()
“听取百年曲,三叹有遗音”
“听取”句,《旧五代史·莊宗纪》:“武皇于祠前置酒,乐作,令人奏《百年歌》者,陈其衰老之状,声调凄苦。”盖人寿罕过百岁,所以人们常以百年作为死的婉称。
“三叹”句,《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两句写百年如一曲终了,唯余叹息。那“遗音”既是历史的回响,也是词人对无数沉溺名利者命运的悲悯。
“会良朋,逢美景,酒频斟”
下片笔锋一转,从批判转向践行。“会良朋,逢美景,酒频斟”——不再空叹,而是即刻行动:与知己相聚,对良辰美景,举杯畅饮。三句节奏轻快,充满生活气息,正是对上片“惜分阴”的积极回应。
![]()
“昔人已矣,松下泉底不如今”
“昔人”两句,唐·李益的《野田行》有:“昔人未为泉下客,行到此中曾断肠。”的诗句。唐·李白的《对酒忆贺监二首》之一有:“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的诗句。
“已矣”为语气词,表示肯定的加强。孔子《论语·学而》云:“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两句强调逝者已远,泉下寂寥,远不如当下杯酒之欢、秋光之美。此非消极享乐,而是对生命有限性的清醒认知后的珍惜与把握。
![]()
“幸遇重阳佳节,高处红萸黄菊,好把醉乡寻”
“幸遇”三句,宋·吴自牧《梦梁录》卷五云:“日月梭飞,转盼重九,盖九为阳数,其日与月并应,故号曰重阳。是日孟嘉登龙山落帽,渊明向东篱赏菊,正是故事。今世人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故假此两物服之,以消阳九之厄。”
三句聚焦“重阳佳节”,选取“红萸黄菊”这一典型意象。茱萸辟邪,菊花延寿,皆含祈福延年之愿,但词人不言祈寿,只道“好把醉乡寻”——以醉忘忧,以酒寄情。
“淡淡飞鸿没,千古共销魂”
“淡淡”句,唐·杜牧《登乐游原》诗有:“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的诗句。又苏轼的《单同年求德兴俞氏聚远楼三首》之三有:“幽人隐几寂无语,心在飞鸿灭没间。”的诗句。
两句写天边鸿雁悄然隐没于苍茫云际,此景令人顿生千古同悲之感。“销魂”非悲极,而是物我两忘、时空交融的深沉感喟,与苏轼“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有异曲同工之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