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在激荡的时代浪潮中,有这样一群如劲帆般昂扬的人,他们以汗为墨,不负热爱,是职场征途的开拓者,是青年奋斗的标杆。他们,用实干打破迷茫,用坚韧叩开机遇之门,不仅在自己的领域绽放光芒,更给无数正在求职路上跋涉的同学们,点亮了方向与希望。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本期就业先锋,解锁他们从逐梦到圆梦的宝贵密码!

校友简介

![]()
姓名:文俊英
班级:财务管理2204班
就业单位: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简历展示

![]()
采访纪实

01
Q:学姐,您求职时是否有发现“简历上写的校园经历”和“面试官真正在意 的能力”相差很远?当时您是如何快速调整,使经历匹配岗位需求的?
A:通过人工智能工具与垂直类社交平台(如小红书)开展信息检索与需求调研,同时同步开展多场求职面试实践,以半结构化访谈的形式与面试官进行岗位能力需求的深度交流,从而精准锚定职场能力要求与校园经历的适配维度。
02
Q:面对校招“大厂光环”、“岗位适配度”与“地域偏好”等多重选择时,您最终是如何权衡优先级,做出最适合自己的签约决定的?
A:在面对求职过程中“大厂光环”、“岗位适配度”、“地域偏好”等多重因素的权衡时,我最终是依据个人职业发展的核心诉求来确定优先级,从而做出最适合自己的签约决策。具体来说,我主要考量薪资水平、晋升通道以及工作地点这三个维度。
从权重分配来看,晋升机会在我决策中占据较为重要的位置,它直接关系到个人长远的职业发展路径以及未来在行业内的成长空间。与此同时,“大厂光环”所带来的平台资源与职业背书,也对我的中长期职业选择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在综合评估时,我更倾向于将职业成长性与平台发展潜力置于优先考虑的位置。
03
Q:刚入职前三个月,您觉得是否有可能提前规避的问题(比如太急于表现反而出错、不敢问问题导致返工)?如果重来一次,您会怎么度过这三个月?
A:回顾刚入职的前三个月,我认为可提前规避的问题是初期因过度谨慎和“学生心态”所带来的行为偏差——具体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因太害怕犯错而显得拘谨,不自觉地“端着”,反而影响了与团队建立自然联结的效率;二是没有把握好提问的节奏与方式,问题过于频繁且缺乏系统性,在某种程度上为带教老师带来了负担。
如果重新度过这三个月,我会希望以更松弛、更真实的姿态融入团队。主动沟通依然关键,但我会更注重在合适的时机、经过独立思考后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同时,我也会更早地展现自己自然的一面,与导师和同事建立更轻松、真诚的互动关系,这样不仅有利于工作的推进,也能让彼此在长期协作中更加顺畅。
04
Q:基于咱们学校的财务管理专业的特点,您觉得学弟学妹们求职时,最该利用好学校的哪项资源?又该避开哪些“本校生容易犯的误区”?
A:根据我们学校的专业特点,我认为学弟学妹在求职时最应充分利用好以下几类校内资源:一是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发布的各类招聘信息、宣讲会通知以及职业规划辅导,尤其是学校官方就业公众号和合作导师定期推送的优质内容;二是与学校保持长期合作、定期来校开展宣讲的企业资源,这类企业往往对母校学生认可度更高,录用流程也更为顺畅;三是我校在部分领域积累的校友资源,尤其在相关行业中不乏已在企业担任重要职位的学长学姐,他们的内推和经验分享往往能起到关键作用。
同时,也要注意避开一些“本校生容易陷入的误区”:一是仅关注社会招聘渠道,而忽略学校专属的合作企业与定向推荐机会;二是过于依赖理论课程内容,缺乏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岗位技能与实践语言的意识;三是在求职定位时未能结合我校专业在特定行业的传统优势,错失真正适合自身发展的岗位方向。
如果还有一点值得补充的话,那就是建议大家保持积极主动的信息获取心态——很多校内资源虽存在,却需要我们自己主动关注、主动联系,才能真正转化为个人求职中的竞争优势。
05
Q:现在回头看,大学做的哪件“小事”,现在仍在职场中为您加分,帮助您更快的适应完成工作?
A:现在回头看,大学时期对我如今职场帮助最大、至今仍在持续“加分”的,并不是某一件具体的事,而是一种始终保持积极求知、主动应对焦虑的心态。我习惯将焦虑转化为行动力,大学期间面对找不到实习、没有面试机会等常见困境时,我的选择是“缺什么,就主动学什么”。
具体来说,我曾为了提升就业竞争力,系统学习过CPA、Python、Power BI、MySQL、金蝶用友等多项硬技能;在意识到理论知识难以落地时,又主动制作个人作品集,直观呈现自己的实践能力。这些积累不仅帮助我在求职中脱颖而出,更让我在入职后能快速适应岗位要求、高效完成工作任务。
这种“不逃避、主动学、做扎实”的思维习惯,才是大学送给我最好的职场礼物。
人生格言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
“华章已著承今昔,新途再启赴山海”。谨向文俊英同学致以诚挚谢意,其分享中所蕴含的奋斗智慧与人生洞见,如明灯引路,为我们带来深刻启迪与前行力量。回望过往,我们于求知之路上步履铿锵,以坚韧攻克难关,以积累沉淀素养,每一份付出都成为成长的基石;展望未来,前路纵有山海阻隔,亦藏有无尽机遇与可能,等待我们以理想为舵,以实干为桨,勇敢开拓。

(内容转载自商学院就业创业微信公众号)
西安财经大学商学院
排版:邹清博
责任编辑:邹清博
审核:袁嘉忆 李文瑞 杨岳
商学院商苑传媒新媒体中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