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路过商场的奢侈品橱窗,总会忍不住多瞥两眼。那时同宿舍有个女生背了个经典款LV,皮质的光泽和精致的走线,让刚接触品牌概念的我心里直发痒。但看着吊牌上的数字,再想想父母给的生活费,只能悄悄把这份羡慕压在心底,觉得奢侈品是遥不可及的 “好东西”。
![]()
工作第一年,发了年终奖就飘了。身边同事讨论轻奢包,说“刚上班得有个撑场面的包”,我脑子一热就跟风买了个两千多的Coach。买回来当天特意搭了新衣服拍照,可新鲜劲没过半个月就腻了,因为发现跟风选的款式根本不适合自己,最后这包只能被塞进衣柜里落灰。
之后几年慢慢冷静下来,却还是没彻底断了念想。尤其是准备换工作那年,面试总觉得穿搭少了点底气,刷穿搭帖时总被Burberry 的托特包吸引,简约又挺括,确实适合职场。可点开品牌官网,近两万的价格让我瞬间关掉页面,心想“这辈子怕是用不上这么贵的包”。
转机出现在上个月,刷到一条评论,有人说“奢侈品别盯着专柜,唯品会藏着奇迹”。抱着好奇点进推荐的 APP,搜索Burberry时差点以为看错了:经典款牛皮托特包打1.8折,到手还不到四千。但几千块不是小数,我盯着屏幕犯嘀咕,这么便宜,能是真的吗?
就这样纠结到今年双11,偶然刷到一条新闻,我心里的石头才落了下来:中国中检鉴定师入驻了唯品会仓库,每件商品都要全量检验,还会和正品样本库比对,最后每个包都绑定“一物一证” 的鉴定报告。之前有亲戚做过奢侈品鉴定相关工作,问了她才知道这里面的含金量,可以说是放宽心了。
![]()
下单后每天都在盼快递,收到那天当着同事的面拆箱,大家围着看了都说细节到位。我扫了下鉴定报告上的码,产地、材质、鉴定编号清清楚楚。背着它出去,确实多了份成就,不仅仅是因为“大牌”的标签,而是知道这是自己花合理价钱买到的实用好物。
现在再看奢侈品,我已经少了当初的狂热。就像朋友买了心心念念的BBA 后反而觉得没什么,那些曾仰望的品牌,褪去“得不到”的滤镜,其实就是件日常物件。如果真的需要,找对渠道,既能享受到品质,又不用为原价过度消费,这种理性消费的踏实感,比任何logo都让人安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