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创投新风向!衢州产业资本招商大会召开

0
分享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归辞 浙江衢州报道

11月7日,2025年衢州产业资本招商大会暨氟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隆重召开。

本次大会邀请了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国际顾问委员会联席主席、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等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高瓴投资、鼎晖投资等逾百位顶级机构代表,旨在凝聚行业专家、投资大咖、产业龙头等各方共识与新势能,探讨在技术变革热潮下的产业投资新机遇、新模式、新路径,切实推动“五链”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2025年衢州产业资本招商大会暨氟基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现场)

在开场环节,衢州市副市长郑河江介绍,通过深化“五链”深度融合的系统打法,衢州工业已经实现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动力结构的系统性重塑。

其中,产业结构上,由基础化工向新材料发展,从上游材料向下游制品终端产品延伸;企业结构上,衢州企业集群升级,后劲充足,大项目落地不断,“十四五”新引进50亿元以上项目就达到35个,其中百亿元项目15个;动力结构上,衢州共建了高能级科创平台16家,累计投入资金110亿元。

郑河江表示,今年年底,新材料产业将成为衢州市首条千亿级产业链,衢州趁势打造中国氟谷,全力推动衢州产业进一步向高端化、新智化、国际化跃迁。

江小涓在上午主旨演讲中表示,“十五五”规划建议对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明确“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结合对此的解读,江小涓表示对数字化时代的投资与创新提出三点理解:一是产业科技实力快速增强,企业成为数字化时代创新主体;二是科技金融正在向多元化发展,其形式已远超PE、VC这类传统创投资金,战略投资和耐心资本正在快速布局;三是扩大开放,全球仍有很好的投融资来源及机会。


(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国际顾问委员会联席主席、国务院原副秘书长江小涓发表主旨演讲)

徐晓兰在上午主旨演讲中表示,人形机器人作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典型代表,将成为助推制造业升级的重要引擎。她建议衢州进一步发挥在新材料、智能装备等领域的优势,聚焦“技术攻关”,筑牢核心竞争力;聚焦“场景驱动”,打造应用新标杆;聚焦“服务优化”,完善产业支撑体系。


(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发表主旨演讲)

上午大会上,《“长三角创投新势力城市”发展指数》连续第二年发布。在综合指数方面,衢州在创投新势力指数城市中排名第5位,六年间跃升15名,实力强劲。


(《“长三角创投新势力城市”发展指数》发布)

作为本次论坛的重头戏,衢州“中国氟谷”建设重磅启动,为衢州加快氟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拉开崭新篇章。大会期间还进行了重大项目、高质量基金投资项目、智造安合基金投资项目、科创子基金和市县合作基金等五大类共计33个项目及基金的现场签约。


(衢州“中国氟谷”建设启动仪式)

随后,衢州市委书记高屹发表讲话。高屹表示,近年来,衢州狠抓产业资本招商、大力推进创投发展,符合中央要求、契合衢州实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全市产业基金集群规模从150亿元扩大到超千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近1500亿元,逐步走出一条加快发展地区资本赋能产业的特色发展之路,正朝着“长三角创投新势力第一城”的目标加速迈进。成绩的背后,衢州的创投生态也由内而外发生着理念之变、能力之变、形象之变。

高屹说,衢州创投发展的探索与实践,让衢州深刻感受到,产业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衢州将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创投工作的根本导向,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着力打造衢州特色“612X”先进制造业集群,更好实现产业与资本的良性互动;“五链”融合是衢州创投迅速崛起的制胜法宝,衢州将把这套“组合拳”抓得更实、打得更开,不断提高“五链”的匹配度、耦合度,加快形成“滚雪球”效应;产业资本是新形势下赢得竞争的重要要素,衢州将积极搭建资本与企业对接的桥梁,努力让更多优质资本与衢州“双向奔赴”,共享机遇、共赢未来;好的环境是集聚资本的关键所在,衢州将持之以恒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全力营造让投资者安心、放心、舒心的创投生态,真正让衢州成为产业链关键企业最容易落地、产业资本最适宜发展的城市。

围绕“五链”融合发展和产业资本招商,大会期间还设立三场圆桌对话,进一步推动“科技—产业—金融”协同共振。

当天上午主题为“‘氟’射未来:AI驱动的材料范式革命”的圆桌对话围绕AI如何重塑材料科学的研发范式与产业未来展开。对话传递出一个共识:AI正在成为材料产业进入“无人区”探索的重要驱动力,一场由数据和智能引领的产业变革已经到来。


(“‘氟’射未来:AI驱动的材料范式革命”圆桌对话现场)

浙江巨化技术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宏峰表示,当前材料研发已进入“无人区”,面临从对标模仿到自主创新的根本性转变。对此,其公司正系统建设AI能力,以期加速新分子与新产品的设计与合成过程,实现高效、低成本的材料创新。

东方嘉富创始合伙人陈万翔指出,AI与大数据的赋能将为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研发释放无限潜力。中平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正红也表示,未来新材料研发有望在AI赋能下加速推进,取得大量突破性成果。

对于当前AI与材料融合效果不佳,华映资本管理合伙人章高男指出,其核心瓶颈并非算力不足,而在于仿真中未考虑工艺、生产等现实环节影响,并受限于行业数据匮乏。他预计,行业经过四五年数据积累到达拐点后,材料创新将迎来爆发期。

耀途资本创始合伙人白宗义从投资视角表示看好材料领域的两类投资机会:一是具备大规模产值与进口替代潜力的材料赛道;二是能够借助AI实现更高性能材料研发的突破和低成本研发的赛道。

围绕AI发展趋势及其最可能带来的产业变革,香港赛马会首席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家林静表示,未来五年或将成为“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赋能科学研究)”的起点,将迈向“AI思考-AI实验-AI制造-人类应用”。普洛斯数据中心首席技术官唐虎则指出,AI赋能千行百业的本质在于计算与提速,其关键在于计算成本能否实现颠覆性下降。

如果说上午的议程是从战略高度俯瞰全局,下午的议程则穿越了时间的迷雾,去展望人工智能和人类文明深度融合的未来图景。

第一位分享嘉宾是第 74 届世界科幻雨果奖得主、达沃斯全球青年领袖郝景芳。郝景芳表示,虽然在她的科幻小说中所畅想的一些AI情景在目前还无法实现,但她仍持续的全力“拥抱”AI,并且对AI后续的发展非常有信心,她希望能够培育出下一代真正在AI时代有创造力人才。



其后,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张建军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没有氟材料的技术突破,就没有AI算力的持续迭代,氟材料已成为AI时代核心基础设施之一。他判断,不仅是AI,未来的跨界融合,将深化氟材料在机器人、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各领域的应用。


(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张建军发表主旨演讲)

泽平宏观创始人、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任泽平在主旨演讲中表示,第四次科技革命以新能源、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生物制造、基因技术、量子信息、可控核聚变为七大突破口。对大部分人而言,机会蕴藏在超级应用之中,例如AI眼镜、无人驾驶和具身智能相关应用。


(泽平宏观创始人、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任泽平发表主旨演讲)

下午主题为“前沿跃迁——机器人产业的破局与立势”的圆桌对话围绕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态势、技术跃迁及落地场景展开。对话传递出一个共识:随着AI、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机器人产业正迎来从量变到质变的关键窗口期,衢州正成为这场产业升级浪潮的重要落脚点。


(“前沿跃迁——机器人产业的破局与立势”圆桌对话现场)

兴富资本董事长王廷富表示,道路驾驶机器人、工业无人机、柔性机器人、专业服务机器人和人形机器人均显示出快速增长态势,其中从本体、大脑、小脑到芯片和材料都存在较快增长的机会。衢州布局机器人赛道充满发展机会。

华睿投资电子信息事业部总经理周干植指出,衢州本土机器人产业在扎实的工业机器人基础上,不仅发展质量和速度持续提升,还在产业结构优化、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等新领域取得突破,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国科嘉和高级合伙人陆佳清相信,人形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及AI等技术在衢州这样制造业基础雄厚的地级市,能够找到更多实际落地和应用场景。

和高资本创始合伙人何宇华则从投资视角强调,他们主要聚焦可移动装备与设施,同时覆盖新能源与出行移动领域,并指出今年随着更多新公司结合AI概念,将形成“AI+移动+出行+新能源”的投资组合网络。

创业公司在推动机器人技术落地方面表现同样活跃。开普勒机器人CEO胡德波认为,衢州在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方面潜力巨大,可依托化工、特种行业及新材料优势打造本土特色的应用场景。

禾川机器人总经理王志斌介绍,传统工业机器人动作固定、按程序执行,难以同时完成多任务。基于诸多工业痛点,他认为可以探索服务化模式(类似4S店)。

主持人、金沙江联合资本管理合伙人周奇表示,中美在机器人领域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是大国竞争的必争之地。无论是创业公司还是大厂(如特斯拉)仍处于量产准备阶段,因此创业公司在这样的时代中仍拥有巨大的发展机会。

下午主题为“价值重构——并购新周期的驭势而行”的圆桌对话中,嘉宾们就并购市场新动向以及如何面向产业发展布局并购业务展开深入交流。


(“价值重构——并购新周期的驭势而行”圆桌对话现场)

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投资银行部境内并购顾问处副处长吴静表示,从去年“924一揽子政策”出台“并购六条”,到《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出台,中央、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支持并购的各项政策,给足政策红利。银行角度直接感受到政策要求银行真金白银为市场注入支持性资金,同时要求其守住底线,用更稳健、更专业的力量提供金融服务。

北京证券交易所市场发展部总监助理杨橹表示,北交所并购市场未来将逐步从小到大、走向成熟,形成以偏向中小型企业联合重组或产业整合为特色的格局。北交所在政策导向上鼓励有能力和有潜力的企业通过实施并购重组加速发展。在审核上关注标的合规性、财务真实性、上市公司与被收购标之间的产业协同效应及估值合理性,同时也会结合服务民营中小企业为主的定位,针对具体问题保持一定包容性。

嘉宾们也分享了对于如何通过并购重组方式实现企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想法。博星投顾董事长袁光顺认为,当前并购重组不容易促成的一个症结在于缺乏全国性、全市场覆盖的并购重组信息库。

诺延资本创始合伙人庄英铭认为,企业创投基金选择并购标的时可考虑规模较好且在细分赛道具备规模优势、竞争壁垒较高、毛利较高、团队稳定的企业。英唐智控总经理蒋伟东从实业角度出发表示,其在寻找并购机会时主要会考虑市场和技术层面的协同性、团队核心竞争力、产品阶段及进入市场的风险。

华泰紫金执行总经理顾翀翔认为有三类价值并购的方向:一是发掘并盘活沉寂资产,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证券化资产;二是产业化运营大企通过并购助力新兴企业;三是一些境外美股、港股下市后回流国内资本市场的好资产。

国浩律所合伙人唐银锋从企业并购法律实务角度表示,通过并购实现过往项目退出时,若标的公司经多轮融资后估值高于上市公司收购估值,导致退出受阻,当前可采用监管允许的差异化定价方式,针对标的公司不同股东设定不同收购价格。

圆桌环节后还进行了项目路演,衢州优质企业面向众多嘉宾和投资机构介绍了自身的发展布局。

本次大会前夕,召开了市领导闭门座谈会,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余永定,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院长邹如强,高瓴投资合伙人李艳等重磅嘉宾以及上述提及的部分大会嘉宾参加并分享。

会议同期,还举行了“衢州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闭门研讨”,来自衢州国资、上市公司、投资机构和创新企业的代表们齐聚一堂,围绕新材料产业的技术创新、市场拓展、政策支持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21世纪经济报道 incentive-icons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商业新闻领导者
219667文章数 74328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