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历史上的主力军团,有一个非常特殊,就是湘赣苏区的红六军团。论规模和硬实力,或许比不了红一、红三这样的大军团,但六军团位置特殊,地位相对独立,存续时间长,涌现出的名将自然也非常多。
![]()
首先军团长萧克,他是开国上将,并且被认为是上将里面资历最深的人之一,生涯中曾担任过二方面军副总指挥、八路军120师副师长。这些职务的等级,其实是能够匹配大将军衔的。
![]()
王震上将也来自红六军团,是萧克当年在六军团的政委搭档,他也属于资历过人的开国上将,按生涯履历,同样有机会竞争大将名额。
李达上将,曾长期担任刘邓大军的参谋长,专业水平出众且军内威望很高,他红军时就是红六军团的参谋长,也是该军团的代表性将领。
![]()
而彭总的得力助手、开国上将甘泗淇,也出自红六军团。解放战争中甘泗淇担任过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抗美援朝时又是整个志愿军的政治部主任,老总十分信赖他。甘泗淇属于我军最优秀的政工干部之一。
一个军团出4位开国上将,还都是名气、资历出众的将领,论质量和数量,本身已经很厉害了。这还不是全部,在中将和少将里面,也有履历突出的六军团将领:王恩茂中将,建国后长期执掌大军区,担任新疆军区司令员;余秋里中将,八十年代担任全军总政治部主任,含金量极高;张铚秀少将,1979年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西线实际指挥者,功劳非常大,此后他成为昆明军区司令员,一直干到85年大裁军。
![]()
所以红六军团系统,在各个阶段真出了不少重要人才,对人民军队的贡献是很大的。然而提起红军各主要山头,几乎没什么人会把红六军团单独列出来,似乎他们的存在感不太强。这是为什么呢?
红六军团在湘赣苏区时,有较强的独立性。但长征中根据整体需要,受到贺老总统一领导,后来正式成为红二方面军的组成部分,且规模和地位稍逊于贺龙拉起来的红二军团,多多少少有些“从属”的意味了。
更关键的是,六军团缺少真正意义上的带头人、核心领导,对这一体系的影响非常大。曾经任弼时同志担任过红六军团领导人,即军政委员会主席。他若在,肯定是最合适、最有威望的人选。弼时同志还是五大书记之一,党政军地位无需赘言;可因为积劳成疾,建国后不久任弼时便遗憾早逝了,这对六军团体系影响很大。
![]()
其他像萧克、王震等将领,虽然也都是实打实的名将,却不足以真正撑起一个山头,这导致六军团的历史影响力打了折扣。
其实看看其他几个主要军团,无不是当家人一直健在,至少活到了55年授衔之后。红六军团虽然出的名将不少,但却多为上将、中将,连一个大将代表都没有。原本萧克是最有机会授大将的,但整个红二方面军,规模和影响都及不上另两大方面军,只能有一个大将代表,自然要从更“正统”的二军团里选,最后许光达胜出。六军团的几个代表人物,都只是上将。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