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迈瑞面前有两条路径——守成或重构。它的神话并未破碎,但它正在退出高速奔跑的赛道,转入结构调整期。希望迈瑞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10月30日,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300760.SZ,简称“迈瑞医疗”)公布了三季报数据: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58.34亿元,同比下降12.38%;归母净利润75.70亿元,同比下滑28.83%。而在第三季度单季中,营收仅小幅增长1.53%,净利润同比仍下跌18.69%。这些数据无疑为这个曾经高速增长的医疗器械巨头拉响了警报。
![]()
图片来源于:迈瑞医疗2025三季报
“IVD行业当前仍在经历着量价齐跌的影响,短期内很难出现复苏。”投资者关系活动中,公司如是说。但在这背后,研发团队、渠道经销商、分析师都开始意识到,迈瑞的增长引擎正在失速——而这一次,停顿不仅是周期问题,更可能是结构性拐点。
![]()
当增长逻辑受阻
从财务表象看,迈瑞的“高增长”曾是行业样本,如今它的关键指标正在滑坡。前三季度,营收大幅下滑,而净利润更深度受挫。这不是短期波动,而是增长机制的问题。
首先,营收端失速。迈瑞的3大核心业务线——体外诊断(IVD)类产品、生命信息与支持类产品、医学影像类产品——再也没有昔日的齐头并进。上半年这三类业务的营收就分别同比下滑16.11%,31.59%和22.51%。这意味着,公司曾从中支撑增长的大体量业务正掉队,增长动力在衰减。
![]()
数据来源于:同花顺iFind
其次,利润率被侵蚀。公司三季度整体毛利率为61.95%,比去年同期下降2.92个百分点;销售净利率为30.25%,同比下降6.05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即便营收保持微增或恢复,利润空间却在不断被压缩。究其原因,是“价格被迫让利 + 成本上升”的双重夹击。国内医疗设备集采、降价压力明显,而海外市场拓展、研发及渠道投入同步加大。半年报中还可以看到,三个核心业务在营收金额下降的同时,毛利率也分别下滑了5.48%,5.57%和4.51%。
![]()
数据来源于:同花顺iFind
同时现金流也亮起“黄灯”,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34.32%,合同负债却同比增长31.45%至22.63亿元。这一组合意味着,订单可能存在,但交付、确认、回款三环节正在延缓。换言之,公司账面收入或有潜力,但当前现金回笼确在放缓。曾经“以量换效益”的模式,正在暴露其入口与出口不匹配的问题。
迈瑞医疗当前的市值近2500亿元,在A股的医疗器械行业(申万行业分类二级)中仍然高居榜首,且遥遥领先第二名,但过去所依赖的“渠道拓展+国产替代+海外扩张”三驾马车,如今均不同程度遇阻。对于内外部观察者而言,今年的财务表现描摹出一个现象:迈瑞医疗正在步入一个更慢、更重的增长周期,而非简单的周期性震荡。
![]()
管理与战略的困局
当一家企业从高速奔跑转向结构调整,管理与战略便成为决定拐点走势的关键。而在迈瑞,这一层面的“迟疑”正愈发明显。
李西廷是迈瑞医疗的联合创始人、董事长,他出生于中国安徽省六安市,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生物物理专业。早年在深圳市医疗设备公司工作,之后于1991年与徐航、成明和等人共同创立迈瑞医疗,2024年李西廷个人年薪2493.90万元。
![]()
注:图中人物系 李西廷
根据《新加坡商业评论》与《福布斯亚洲》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李西廷自2018年前后获得新加坡国籍,并在当地长期居住。他本人于2019年被列入《福布斯》“新加坡富豪榜”,此后每年都以“新加坡籍企业家”身份出现。2025年的福布斯新加坡富豪榜单中,李西廷以130亿净资产的身家位列第5。
![]()
图片来源:Forbes官网
如今李西廷、徐航、成明和三人都仍是公司董事,李西廷任董事长,三人长期主导战略方向,他们所塑造的企业文化可概括为:技术工程师背景强、产品导向明显、稳健扩张优先。
在高速增长阶段,这种风格堪称护城河,但在当前“存量竞争+结构升级”时代,却可能变成发展羁绊。公司战略中强调“海外化”、“数字化”转型,但执行节奏偏缓。有分析师指出,海外市场虽然增长不错,但尚未带来利润率的大幅改善。
另一方面,迈瑞一直维持着高投入模式,研发费用率稳定地保持在10%左右水平,但当下这种“高投入”并未转化为爆发式新品,也还未形成新业务规模化收益。产品结构上,新业务虽有突破,但总体占比尚小;传统主力业务已进入成熟期,且增速放缓。迈瑞此时正站在“旧业务退坡+新业务尚未成型”的夹缝中——传统赛道量级减弱,而新赛道尚未承接完整增长。
![]()
数据来源于:同花顺iFind
还有企业文化与高管风格的隐性效应,李西廷以稳健、工程师思维著称,重视产品而不喜欢炒作概念,这在过去的快速扩张中,确是优势,公司在延续过去的成功套路,但当市场需要快速变革与激进创新时,这种风格却显得优柔。
有时候,管理层的“迟疑”,也是拐点中危险的信号。当增长模式失效,而新的模式尚未成熟,公司最需要的不是守成,而是破局。
![]()
红利退潮后的未来
迈瑞的挑战,并不仅局限于公司自身,而更是时代性,过去为其夯实基石的三重红利——国产替代、渠道下沉、海外拓展——同时进入衰竭期。这意味着,迈瑞所面临的不是“恢复增长”的战术问题,而是“重构增长”的战略考题。
国产替代红利正在消散,中国医疗设备市场中,医院设备更新放缓、带量采购压价、医保控费力度加大、基层下沉市场新增空间逐渐枯竭。2024年公司国内市场收入出现下滑。在这种环境下,下沉扩张模式的边际效益正明显下降。迈瑞靠渠道复制的增长模式正被市场的饱和所限制。
![]()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海外市场虽然是迈瑞新的“希望”,但并非万能解药。财报显示,截止2025上半年,迈瑞海外收入83.32亿元人民币,占比约50%。增速虽然相对国内可观,但竞争激烈、成本高企、合规风险、汇率波动、渠道建设周期长等问题也很现实。换句话说,海外增加的是量,而不是立即可见的利润结构突破。
迈瑞的产品结构与服务模式也亟需升级,公司在高端超声、微创外科等细分领域已有突破,但整体占比还较低。当行业迈向“智能医疗+平台服务”时代,单纯硬件制造正逐渐失去优势。迈瑞能否在“设备+服务+数字化”模式中抢占先机,是其未来能否重构增长的关键。
不可忽视的是,资本市场的预期也在变化。迈瑞过去曾被视为“成长股”典范,但当增长下滑、利润被压,市场转向“稳定现金流”偏好。若迈瑞无法提供新的增长叙事,其估值可能从“成长”层回归至“稳定”层。这对于依赖增长叙事的头部科技制造企业而言,是显著的风险。
截至11月6日,迈瑞医疗股价205.79元,周线5连阴,处于近5年的最低点附近,而相比峰值已跌去了约6成,也就是蒸发了约3000亿市值。
![]()
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在此节点,迈瑞面前有两条路径——守成或重构。守成意味着接受增长放缓,以盈利质量、效率提升为主;重构则意味着企业主动变革,将产品体系、服务模式、组织架构、国际化布局全面重塑。考虑到李西廷的年龄(74岁),“守成”的可能性更大,这样虽然安全,却可能使公司丧失未来机遇;而“重构”更需要年轻时的闯劲和意气,这样风险更大,但也可能是其重新起飞的唯一路径。
迈瑞的神话并未破碎,但它正在退出高速奔跑的赛道,转入结构调整期。这场“暂停”不是终点,而是拐点,它要求的不仅是数字回升,更是逻辑重构,希望迈瑞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作者 | 赵红扬
编辑 | 吴雪
1
2
3
NEWS
NEWS TODAY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