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周孕妇偷上飞机,要求特殊照顾,致飞机延误1小时,责任谁负?
飞机舱门口,机组人员与一名孕妇对峙着,身后是无数焦急的目光和无法起飞的航班。
11月10日,从成都飞往石家庄的TV9975航班上,一位孕妇在登机后向空乘人员声称自己怀孕超过36周,要求特殊照顾,却反被劝离下飞机。
在机组人员多次劝说无效后,最终警方介入,孕妇和其丈夫才离开飞机,导致航班延误一个多小时。
01 航班延误全貌
这起事件发生在西藏航空从成都飞往石家庄的TV9975航班上。据机上乘客张先生描述,所有旅客登机后,这位孕妇才向空乘人员透露自己怀孕超过35周。
她要求特殊照顾,否则“出了什么事得负责任”。
航班计划在10日下午5点15分起飞,但由于这一事件,实际起飞时间延误到6点46分,整整推迟了1小时31分钟。整个过程中,机组人员始终耐心劝说,但该孕妇拒不配合。
现场视频显示,数名机组工作人员聚集在飞机出口处,与乘客争执。飞机上的其他乘客也不得不从座位上站起来,关注着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
02 航空公司的明确规定
针对孕妇乘机,航空公司有明确的安全规定。西藏航空客服人员介绍,怀孕满35周及以上的孕妇,航空公司不予承运。
这一政策有充分的安全考量。对于怀孕32周以下的孕妇,除医生诊断不适宜乘机者外,航空公司按一般旅客接待。
而对于怀孕32周至35周的孕妇,则需要提供乘机前72小时内开具的县级或二级甲等以上医疗单位证明,并签署风险告知书。
![]()
这些规定并非随意制定,而是基于医学和航空安全的双重考虑。在高空环境中,气压变化和航班颠簸可能对晚期孕妇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引发早产等紧急情况。
03 隐瞒与冲突
这起事件中,一个关键细节是:该孕妇很有可能隐瞒了自己的孕周。她不仅在购票时没有如实告知,在过安检时也没有主动申报,最终得以进入机舱。
更令人不解的是,在她向空乘人员主动透露怀孕周数后,机组人员依据规定劝其下机时,她却拒绝配合。
目击者表示,在整个劝说过程中,该孕妇态度强硬,甚至对乘务人员大喊大叫。有空姐一接触她,她就喊疼,这被不少乘客视为是在故意刁难。
04 航空规则的合理性
民航局官方网站明确提示:“孕妇乘机存在一定危险性,为了旅客的自身安全,如选择乘机出行,应如实向航空公司说明情况”。
这些安全规定并非中国独有,全球航空公司都有类似政策。例如,日本全日空航空规定,预产期在28天内的孕妇需提供诊断书,而预产期在14天内的孕妇则必须有医师陪同。
这些规则旨在保护孕妇和胎儿的安全。在万米高空中,如果发生早产等紧急情况,即使机组人员接受过专业训练,也无法提供与地面医院同等的医疗条件。
05 维权与自私的边界
在这起事件中,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是:个人的权益与他人的权益如何平衡?
![]()
该孕妇的行为不仅影响了整个航班的运行,也侵犯了其他乘客的合法权益。有乘客不禁反问:“她的孩子是孩子,我们的孩子不是孩子吗?”
类似的航空纠纷并非个例。在美国,曾有一家航空公司因座位问题将一家人赶下飞机,甚至威胁要将其送进监狱。
还有航班因机组人员拒绝让自闭症患者与家人坐在一起,导致所有乘客无法按时起飞。
这些事件都引发了对航空业服务规范与特殊旅客权益的讨论。
06 维权之道
那么,遇到类似情况,正确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其发布的“航班延误,如何维权?”指南中明确指出:旅客应明确航班延误的具体原因,及时收集和留存相关证据材料。
如果确实因航空公司原因造成延误,旅客可通过沟通协商方式化解问题,或向中国民用航空局等相关监管机构投诉维权。
然而,在此次事件中,航班延误明显是旅客自身原因所致。西藏航空明确回应:“对乘客没有补偿措施”。
那位孕妇最终在警方介入后离开了机舱。
但她留下的问题仍悬而未决:当有人挑战规则时,是否应该承担因此给航司和其他乘客造成的损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